法学
自然法与普遍法历史
(政治哲学名著译丛)
[德]爱德华·甘斯 著
[德]约翰·布劳恩 编
黄钰洲 译
ISBN:978-7-100-22155-9
内容简介:
本书由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学者约翰·布劳恩耗时三十年根据19世纪德国著名法学家爱德华·甘斯现存所有“自然法与普遍法历史”讲座学生笔记整理而成。原书一经出版便被评价为是当今德国古典哲学研究领域的“巨大收获”(吕迪格·布伯纳语),是“所有从事黑格尔及其弟子研究之人的幸事”(米夏埃尔·帕夫利克语)。本书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黑格尔,也将带领我们认识爱德华·甘斯这位不应被遗忘的法学家,同时填补黑格尔与马克思之间一处重要的研究空白。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爱德华·甘斯(Eduard Gans,1797-1839),19世纪前叶德国著名法学家、法哲学家,黑格尔派和青年德意志文学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时期的老师。自1816年起,甘斯先后在柏林大学、哥廷根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学习,1819年在蒂堡的指导下完成其博士论文,1826年起担任柏林大学法学院教授。甘斯主导创办了黑格尔派的机关报《科学批判年鉴》,作为哲学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展开了与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的激烈论战,共同编辑出版了友人版《黑格尔全集》。恩格斯曾指出,甘斯与黑格尔、费尔巴哈、施特劳斯、卢格和《德国年鉴》一起代表了19世纪“哲学的全部发展”。
本书编者:约翰·布劳恩(Johann Braun,1946-),当代德国著名法学家、法哲学家,帕绍大学民事诉讼法、民法和法哲学教席荣休教授,著有《自由、平等、财产:费希特哲学视野下的法的基本问题》《法学导论》《法哲学导论》《犹太教、法学和哲学——法学家爱德华·甘斯的生平图景》等。
译者简介:
黄钰洲,弗赖堡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法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律史。
英国法释义
第一卷 论人之权利
(法哲学名著译丛)
[英]威廉·布莱克斯通 著
游云庭 缪苗 译
ISBN:978-7-100-21935-8
内容简介:
《英国法释义》是一部论述迄至18世纪中叶英格兰普通法的法学著作,也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普通法的论著。全书分为四卷:人之权利、物之权利、私犯、公犯,首版于1765—1769年陆续面世。“面对这部著作,任何一位法学教授均会感到渺小,其同时亦是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弗雷德里克·梅特兰);“若《英国法释义》未于当时诞生,则美国与其他英语国家是否会如此普遍地接受普通法非常值得怀疑”(威廉·霍尔兹沃思)。
本书为《英国法释义》的第一卷,分为导论与本论。导论系作者于1758年就任维纳英格兰法教席的就职演说,通过概述英国法的研究、法律的性质、英国国内法与适用的区域而强调研习英国法的重要性。导论中论及政府的一般理论,即为杰里米·边沁1776年匿名著作《政府片论》所批评的对象。本论部分的主题为人之权利。作者将人分为自然人与拟制人两类,分别讨论了作为个人所拥有的绝对权利,以及个人作为社会成员,即因其身份而拥有的相对权利。后者构成了本论部分的重点,包括了议会、国王、官员的权利,以及个人因雇佣关系、家庭身份关系而拥有的权利,终章论述了法人。作者所处的时期,个人的权利绝大部分仍由其身份决定,亦即亨利·梅因爵士提出的“身份到契约”发展的“身份”阶段。
作者简介:
威廉·布莱克斯通(William Blackstone,1723—1780),英国著名法学家。15岁进入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学习,后进入万灵学院学习法律并取得民法学士与博士学位。1746年获准律师资格后执业了一段时间,1753年回到牛津大学开设普通法的讲座,成为英格兰大学教授普通法的第一人。1758—1766年任牛津大学新设维纳英格兰法教席的首任教授,继续讲授普通法。1770年先后被任命为民事诉讼法庭与王座法庭法官,并因后者而被授予骑士衔,但其最终回到民事诉讼法庭任职,直至因病辞世。
译者简介:
游云庭,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外国法制史专业),现从事律师行业。
缪苗,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为金融从业人员。
欧洲文明进程
司法与法治卷
侯建新 主编
程汉大 著
ISBN:978-7-100-17851-8
内容简介:
欧洲司法与法治文明是欧洲文明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卷系统阐述了欧洲司法与法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其能够走在世界前列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司法之于法治的柱石地位和作用。在欧洲之外,产生于初民社会晚期的司法与法律在国家出现后迅速归属于国家,其与生俱来的社会本性大量流失,程度不同地异化为国家控制社会的政治统治工具。相对而言,在欧洲,除个别国家的个别时期外,司法与法律总是植根于社会,从未丧失其固有的社会性本色,并一直把实现和维护社会正义奉为自身的最高价值和神圣使命,在制度构建上能够不断地除旧布新、与时俱进,从而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保持了领先世界的优良品质。
作者简介:
主编:侯建新,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世界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荣誉会长。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等海外高校从事研究,任哥本哈根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英国经济社会史、欧洲文明、中西现代化进程比较等。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本卷著者:程汉大,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外国法律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著作 16 部(含合著),论文八十余篇。主要著作有:《西方宪政史论》、《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司法制度史》( 第一作者)、《英国法制史》(主编)、《英美法原论》(第二主编)等。
历史
欧洲文明进程
自由观念卷
侯建新 主编
赵文洪 赵秀荣 著
ISBN:978-7-100-21565-7
内容简介:
自由观念历史悠久,并非欧洲独有。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情,决定了它的不同内涵和社会实践。《欧洲文明进程·自由观念卷》主要考察中世纪欧洲和近代西方的自由观念及其在欧洲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就自由观念的内容而言,本卷除了以一定篇幅介绍学者从哲学、伦理学角度对自由观念的阐释外,着重探讨欧洲政治自由观念和经济自由观念及其实践,力图把自由观念同社会环境以及自由观念的实践结合起来,把观念史同经济史、政治史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的舞台上展示自由观念的演进。另外,它还介绍了关于自由的局限性的观念,以及反对自由的观念。既肯定了自由观念的历史进步作用,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社会变革中的进步作用,又明确指出它的历史局限性,以期全面了解欧洲自由观念,深化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认识。
作者简介:
本卷著者:
赵文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欧洲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历史。著有《私人财产权利体系的发展——西方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研究》、《英国公地制度研究》、《所有制形式的演进与社会变革》(合著)、《古代西方关于人的观念》(合著)等。
赵秀荣,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内瓦大学外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英国医疗社会史。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和《世界历史》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近代早期英国社会史研究》《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近现代西方相关思想研究》和《1500—1700年英国商业与商人研究》等。曾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华威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访学,并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工作四年。
欧洲文明进程
城市与城市化卷
侯建新 主编
刘景华 著
ISBN:978-7-100-17854-9
内容简介:
该卷为《欧洲文明进程》之“城市与城市化卷”,将11世纪以来欧洲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历史,置于欧洲文明进程这一大的历史框架里,重点论述城市发展和城市化与欧洲文明进程及特征的内在联系,大体把11世纪以来的欧洲城市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1至15世纪是城市的“共同体”时代,城市的普遍兴起,城市形成共同体并争取自治,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15至18世纪是城市的“转型”时期,即城市从传统形态脱胎换骨,向近代形态转变,这是一个旧质的蜕化过程;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无论在地理上还是人口上都出现了大扩张,城市化成为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城市化过程就是城市生活方式普遍化过程,城市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农村也完成了城镇化过程。
作者简介:
本卷著者:刘景华,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世界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10 余项,出版著作 20 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发表论文150多篇,获省部级奖励10余次。兼任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会长、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副会长。
十三世纪英格兰村民
(欧洲文明译丛)
[美]乔治·C.霍曼斯 著
王超华 译
ISBN:978-7-100-21768-2
内容简介:
美国社会学家乔治·C.霍曼斯因“社会交换理论”闻名于世,本书是他构建理论框架的奠基之作。在书中,霍曼斯根据丰富的庄园租役簿、管理账册、法庭案卷、文学作品等原始资料,通过土地、家庭、庄园和节日四个专题,详细考察了十三世纪英格兰村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环境、个体意识与群体行为、身份类型与依附关系,并特别关注了家庭结构、婚姻模式、继承制度以及节庆习俗等问题。霍曼斯做出的若干判断至今仍不过时,为前工业时代欧洲经济社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也使他成为该领域学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作者简介:
乔治·C.霍曼斯(George C. Homans,1910—1989),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交换理论”的创立者。代表作有《帕累托社会学导论》(与查理·柯蒂斯合著)、《十三世纪英格兰村民》、《人类群体》、《社会行为的初级形式》、《社会科学的性质》等。
译者简介:
王超华,男,山东滕州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伯明翰大学、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中世纪史,著有《中世纪英格兰工资问题研究》及学术论文多篇。
经济学
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
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
(修订版)
厉以宁 著
ISBN:978-7-100-22090-3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厉以宁先生认为最能够反映其学术观点的代表作之一。是探讨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的。经济的调节,在当今社会,政府调节是“看得见的手”,而市场调节是“看不见的手”,它们共同影响着经济生活。但是在市场调在市场与政府尚未形成之时,习惯与道德调节是起作用的。同时,由于人作为社会人,有些领域不局限于上述两种调节方式,所以道德的力量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社会生活还存在着非交易活动,也不受到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约束与影响,更多需要通过道德的力量来起作用。最后,在市场和政府失灵的情况下,习惯和道德调节依然存在。基于上述原因,厉以宁提出了超越政府与超越市场的道德和习惯力量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始院长、名誉院长。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于1988年至2002年任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至2012年任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起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经济和谐论
(经济学名著译丛)
[法]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著
唐宗义 译
唐肇文 校
ISBN:978-7-100-22140-5
内容简介:
巴师夏在《经济和谐论》一书中构筑了他的经济和谐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力图证明经济和谐就是一种自由的和谐,平等的和谐,即在自由竞争和平等交换下,各个个人利益尤其是资本、劳动和才能的和谐一致。《经济和谐论》的中心思想是论证资本主义是自由贸易的社会,工人和资本家都是自由贸易的平等参加者,各阶级的利益是和谐一致的。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法语:Frédéric Bastiat,1801年6月30日-1850年12月24日),19世纪法国的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以及法国立法议会的议员。
译者简介:
唐宗义先生(1920-1978),早年就读于上海中法学校、上海震旦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并于1949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唐宗义先生1950年回国后先后在东北人民大学任教及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任职。工作之余,唐宗义先生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翻译家。他攥写和翻译的专著和小说有《经济和谐论》、《中国币制改革问题的研究(1928-
1935)》、《经济概论》、《法国古典经济》、《人类的愿望》和《真假王子》等。此外,他还在上海《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上发表了数百篇短篇小说、杂文和译文。
百分百货币
(经济学名著译丛)
[美] 欧文·费雪 著
蒋豪 贺一杭 译
ISBN:978-7-100-22033-0
内容简介:
百分百货币一是项提议,即将存款准备金提高到100%,这事实上是欧文·费雪、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一些重要的现代主流经济学家的基本观点,但被急功近利的银行业现实所忽视。作为货币主义学派创始人,费雪晚年通过对大萧条成因的思考,将他的货币理论应用于政策建议,坚定地主张活期存款(checking deposits)应具有100%准备金。在这一体系中,商业银行仍然会获得收益,而且它们不再承受那种哪怕是最轻微的,为了能够满足活期存款人不论何时也不论多少数目的取款愿望而产生的恐惧。同时,由于新系统对大繁荣和大萧条的免疫能力,会出现更多的存款,因此,银行就会有更多的钱来用于贷款。总之,费雪认为100%的准备金系统具有许多好处,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重新获得了宪法赋予的对货币的主权权力,重新掌握了曾经失去的特许权。
作者简介:
欧文·费雪。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经济计量学的先驱者之一,耶鲁大学教授。他的学位论文《价值与价格理论的数学研究》用定量分析研究效用理论,至今为经济学家称道。这篇论文奠定了他作为美国第一位数理经济学家的地位。费雪涉猎的领域相当广泛,据他的儿子I.N.费雪为他写的传记所列,他一生共发表论著2000多种,合著400多种,用著作等身来形容并不为过。
译者简介:
蒋豪,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硕士,原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条法处处长,原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兼职教授。
哲学
通灵者之梦
以形而上学之梦来阐释
[德]康德 著
李明辉 译
ISBN:978-7-100-18960-6
内容简介: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听到瑞典通灵者史威登堡的神秘事迹后的即兴之作。康德在此书中将形而上学家与通灵者相提并论。在康德的全部著作中,此书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其笔调亦庄亦谐,类乎游戏之作。但在其讽刺性的笔调背后,实寓有极为严肃的意义。此书一方面批判了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重新规定了形而上学的任务与界限,并为之寻求新的基础;另一方面则试图为知识、信仰与迷信划定界限。它包含了康德日后形成的批判哲学之基本构想。就康德哲学的发展而言,此书代表了他由非批判观点发展至批判观点的一个转折点;而就整个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而言,它亦被视为十八世纪以来启蒙运动的产物。
作者简介:
康德,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了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的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译者简介:
李明辉,1953年出生于台北市,于1986年取得德国波恩大学哲学博士。目前为“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曾任(广州)中山大学长江学者和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康德哲学、儒学与伦理学,曾翻译多部康德著作。
道德政治
或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国家治理
[法]霍尔巴赫 著
狄玉明 译
ISBN:978-7-100-21994-5
内容简介:
《道德政治——或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国家治理》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思想家霍尔巴赫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本书中,霍尔巴赫从各个不同方面讨论了道德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讨论了国家各阶层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比如,贵族,军人、法官和司法人员、神职人员、学者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婚姻、家庭或私生活应该有什么样的道德原则,教育应该有什么样的道德立法,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立法能使社会风俗朝向美好的方向发展等。霍尔巴赫这部著作创作于十八世纪,代表着法国启蒙运动对于道德、立法等的看法,对于今天来说仍有现实的意义。
作者简介:
霍尔巴赫,生于德国巴伐利亚一商人家庭,1735年移居法国,1744年就读于荷兰莱顿大学。1753年继承伯父遗产和男爵封号,称为霍尔巴赫男爵。与狄德罗等人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是"百科全书派"主要成员之一。著有《自然的体系》、《社会的体系》、《揭穿了的宗教》等。其中,《自然的体系》一书有"唯物主义的圣经"之称。
译者简介:
狄玉明,商务印书馆编审,译有《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我们能否共同生存》、《巴黎公社公报集》、《论自然和艺术的趣味》、《伴侣》、《行动社会学》等。
转自:“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