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书推荐丨周启荣:《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 》出版

2023/6/9 18:10:11  阅读:207 发布者: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

1617世纪)》

一部从印刷对文化生产的影响的角度

考察晚明社会公共领域情态的专门著作

明清史研究领域系统运用

新文化史研究方法的代表作

应用新文化史理论分析晚明蓬勃的商业出版

对社会、文化各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美〕周启荣

张志强 等译

夏维中 等校

ISBN978-7-100-20677-8

开本:3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6

定价:88.00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英文版平装本序 i

致 谢 v

图表目录 viii

翻译名词说明 x

 

印刷、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对中国前近代社会的研究  1

印刷、艺文文化与科举考试 1

偏汉学模式的历史叙事 9

建构中国前近代社会“习业”概念 18

士商文化和“公”领域的扩张 25

 

第一章 书籍生产成本和书价 31

纸在明代社会中的使用 47

书籍生产的成本 54

书价 61

收入与书价 74

 

第二章 中国书籍与晚明出版 87

印刷技术的经济学分析 87

出版业的商业运作 109

书籍贸易和销售 116

 

第三章 写作、科举和出版的商品化 134

明代的科举考试和文化生产 134

超附文本与可信性、公众性和人际网络的生产 162

形形色色的士商出版人与士商作家 180

 

第四章 超附文本:评论、意识形态与政治 216

科举考试与意识形态 216

超附文本以及对经典的多种阅读阐释 249

 

第五章 公众权威、艺文批评与组织力量 270

公众权威:从宫廷到阅读公众 270

出版与科举考试成功 294

批评家和商业出版 306

文社与考试成功 316

艺文批评家的联盟——复社 329

 

1617 世纪中国的印刷和艺文文化 340

印刷对1617 世纪中国的影响 340

士商文化在超附文本中的象征性产物 344

前近代中国与欧洲的印刷 346

 

357

附录1 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 357

附录2 潘允端1586 年至1601 年间所购图书 362

附录3 沈津列出的书籍价格 363

附录4 1570 年代至1640 年代食物、用具和其他物品的价格 364

附录5 陈仁锡以不同身份参与出版的书籍(出版商、编辑、评注者、编纂者、校对者) 366

附录6 晚明时期关于“四书”评注书籍的出版时间列表 368

 

图书馆、机构和书目出处缩写 371

参考文献 374

译后记 401

内容简介

本书应用新文化史理论分析晚明蓬勃的商业出版对社会、文化各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作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1617世纪中国书籍的生产,涉及商业出版的运作方式、商业出版扩张如何为科举士子提供艺文劳动机会、艺文市场的交易、商业性“四书”论集对官方解释的挑战、艺文权威由朝廷向职业批评家的转移、复社作为能够对科举考官施加影响的职业批评家联盟的性质、八股文评选家通过出版市场而成为公共批评家的地位、科举考试与商业性书籍出版的关系,以及诸多晚明人士在商业化艺文公共空间的表现等问题。

作译者简介

作者周启荣,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历史系、东亚语言文化系中古史教授,史博洛博物馆馆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校客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思想史、礼学史、新文化史、比较书籍印刷史与公共文化史。

译者张志强,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从事出版理论与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中国图书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奖励。

Author's preface

中文版自序

在华文史学界里,中国印刷史研究在20世纪以前,研究方法与议题基本属于文献学与版本学的传统。最著名的研究可以以张秀民与钱存训为代表。两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印刷技术与具体的书籍目录、出版地、出版机构与版本等问题。

西方学者对印刷技术对于近世欧洲的文化、宗教、科技、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影响有深入研究。然而,古腾堡活字印刷对于欧洲近世兴起具有关键性作用的观点,长期以来已经成为主流的论述范式,而这个论述往往被用作衡量中国雕版印刷术的标杆。在目的论与欧洲中心主义的支配下,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出版印刷史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文献史、目录学史与技术史的层面,学者少有就印刷出版对中国文化、社会、政治、经济与宗教各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本书的研究方法应用新文化史理论来分析晚明蓬勃的商业出版对社会、文化各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包括“士商”的经济生活、“艺文公共场域”的扩大、士人应试策略的改变、商业出版产生的“文权”对于官方阐释经籍的权威与衡文标准的冲击,及其直接影响政治权力的分配等问题。

本书的中文译本能够与读者见面实属不易!南京大学张志强教授的领导与坚持是本书得以最终出版的主要原因!主要译者傅良瑜与参与翻译的其他学者付出的努力让我的研究可以介绍到华人学界。特别要感谢两位明史专家:南京大学的夏维中教授于百忙之中抽空仔细审阅了书稿,纠正了很多错讹,提供了很多翻译 词语的建议!东北师范大学的赵轶峰教授不吝为本书赐序!我的几位博士生——张新歌、蒲玉洁、李汉平、杜瞻秋也参与了本书译文的校对工作,并寻找核对一些原文,费时耗力,十分感谢他们的努力。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解扬教授为了追查核证引文,多次到书库翻阅明版原书,于此一并致谢!

周启荣

写于香槟晚落湖畔

2021115

本文来源: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转自:“书斋里外”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