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戴逸传》出版 | 展现清史大家戴逸先生的人生经历及学术追求

2023/6/1 17:17:05  阅读:140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梅塘 ,作者梅塘帆影

戴逸传

者:孟东明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数:596

价:169.00

帧:精装

号:ISBN 978-7-5194-7089-0

本书以传记文学的轻快笔调,展现了清史大家戴逸先生的人生经历及学术追求。从幼时痴迷阅读到青年问学胡适,从学林崭露头角到问津国际学界,从耕耘史学到掌舵中国史学会,有成长的趣事,有激越人心的奋进,更有抱守学术初心的安然。本书是戴逸先生的学术人生史,更是当代清史研究的学术史。

后记(节选)

掐指算来,从开始拜访戴逸先生并得到他的首肯,到完成约70万字的传记初稿,历时3年半了,其间不分春秋寒暑,每天伏案六七小时,还熬过了步入耄耋之年的门槛,优入圣域之思不曾有过,较量得失心自知的淡定倒确是有所准备,以先生为师,从容读史、读书,不计得失埋头写作,就这样跨过了1200多个日日夜夜……

笔者清晰记得,那是201611月中旬之际,戴逸先生托他的孩子戴寅在常熟赠送给笔者一本书:杨念群编《澹澹清川:戴逸先生九秩华诞纪念文集》。透过新书阵阵墨香,翻到扉页,上面赫然写着先生虽颤颤巍巍然笔力刚劲的亲笔签字:

孟东明同志存念

戴逸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八日

左下侧还钤有4厘米见方朱砂篆书专用印章:戴逸赠书。

能收获戴先生亲笔签名纪念文集自感荣幸之至,弥足珍贵!回到住地,除匆匆浏览了先生学生的24篇贺文外,还逐字逐句地研读了署名“弟子杨念群”为文集所作洋洋序言,从而稍稍明白了先生的从学之路、治学生涯、学识学风、道德文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充斥胸间,真正是怦然心动!由是再细读一遍,感悟到先生之人生竟如此跌宕起伏、妙趣横生,故奇想油然而生:这是撰写传记的绝妙题材!

几天之后回到北京,妻子家贞陪同笔者去探望戴先生。她在常熟城里的老家与戴家是仅一家之隔的近邻,她的舅舅徐家骥又是戴先生的发小、同学。记得在1983年常熟同乡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时我们三人在同一桌上,还如此这般地拉过故乡的家常,无疑这是探访先生时聊天的最好切入点。是时,戴家当值的老二戴琛陪同先生接待了我俩。见面问候之后,笔者把我参与编著的《杨振宁传》奉呈给戴先生,并郑重地说道:“学生愿为先生写传!”他盯着笔者看了一会儿,并未立时接茬,只是专注地翻阅杨传,于是笔者徐徐说道:“当时与杨先生见面时,他坦言不愿意由记者写自己的传,说是记者的价值观就是小孩子的价值观!我据理力争,说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待过7年,你的老师张文裕、师母王承书与我关系都不错,后来写过周培源、钱三强、张文裕、华罗庚、周光召等科学家的稿件,都有相应的评价,并没有说自己的价值观存在问题,更没有微词。后来,杨传在海内外出版了7个版本……”当先生还在沉思之际,笔者又恳切地说:“我不懂历史,纯粹是门外汉,但肯学习,有敏锐性,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希望成为你的关门弟子……”

此时,先生抬起头来,两眼炯炯有神地盯着笔者,慢条斯理地说:“我觉得自己还不够立传的水平……”

正当先生还要展开说话之际,戴琛打断了他父亲的话茬,说:“你让不让老孟写你的传是你的事,当然由你来决定!但你刚才说的话,我不同意!如果你要那样说,那你的子女都活得毫无意义了!”快人快语的戴琛,把他的老爸逼到了墙角,无路可退。就这样僵持了一会儿之后,先生竟答应了笔者的请求。但自己明白,先生是在百般无奈之中答应的,因为我毕竟是个门外汉,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先生接着说:“在常熟,你可找沈秋农、徐家骥、吴正明,他们了解我的情况;在北京,可以随时来找我。”戴琛则说:“我们兄弟姐妹都欢迎你,你有什么要求,尽管吩咐好了!”

欣然领受了任务之后,“知己者莫若妻”的胡家贞立即敲响了“木鱼”:不要太激动、兴奋了,否则晚上又要睡不着了;放平心态,目标不是出书,而是向戴先生学历史,多读点书,防止老年痴呆比什么都重要;要细水长流,每天一两小时的体育锻炼不要荒废了!没有如此“约法三章”,没有她的精心保驾护航,3年半完成一部70万字的书稿是难以想象的……

对于为戴先生写传,儿子孟一凡、儿媳丁峥峥立即伸出了援手。他们在两周之内,连续不断地通过网购把戴先生出版的书(除《清通鉴》22册之外),几乎全部送到了笔者的书房;凡是网上能搜索到的方方面面采访先生的文章、视频和先生自己发表的史论等等,都一一下载了下来……

2017125日晚,趁秋农陪同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原书记、翁同龢纪念馆顾问许霆教授访问戴先生之际,笔者把草成的《戴逸年表》初稿和试写的三节传记初稿《建构“通纪”》《矫诏夺嫡》《蔚为大观》(关于《清史》的文章)打印件送给秋农指教,并坦诚相告:诚恳希望与他携手撰写戴先生的传记,还说明年3月笔者回常再做定夺,现有时间从容斟酌。之所以恳请秋农共谋撰传,是因为秋农不仅为笔者好友,更主要的是他是常熟撰写戴先生文章最多的文化人,他与先生的关系比笔者深得多,时间也早得多,说“吃水不忘掘井人”也不为过,甩开秋农独行不能成侠,如果那样,做人就没有道德底线了!

丁酉年正月初六,经戴逸先生长子戴寅联系落实,笔者径直到戴先生住处给先生拜年,同时奉上4件初稿,以期先生鉴察笔者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先生对他的年表初稿只是浏览一下后就放下了,而对3篇涉及“通纪”“传记”“雍正篡位”的初稿则看得十分仔细,然后说了4个字:“感动,感谢。”这让笔者颇有受宠若惊之感,心想先生是确认本人为他写传了。由此,笔者开始了对先生长达10次的采访和另外多达10来次的答问,前后时间达3年之久……

除戴先生外,戴家四兄妹寅、琛、珂、玮和姑爷廖京生、四媳武林薇除接受笔者的集体采访外,还不厌其烦地回答问题,仅戴寅就3次与笔者长谈,时间10个多小时。显然,没有他们的支持、帮助,没有他们提供第一手资料,包括书籍、文献、材料、信息,可以肯定地说笔者要完成写作是力所不逮的。

201736日,笔者回到故乡常熟时,秋农说:“感谢仁兄诚意,但思考再三,为戴先生写传的事还是你一人为之吧!”他诚恳地说,自己当然希望做这件事,也思考了多时,准备了良久,现在虽然退休,但还担任着常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之职,除每天上班外,还有不少社会活动需要参与,难以抽身参与采访、写作,故只能忍痛割爱了。不过,他表示一定全力支持笔者,需要什么,一定奉献,绝不藏藏掩掩。事后,他把自己撰写的戴先生的文章,悉数打印出来给了笔者。戴先生的传记能得以出版,除戴家人士外,秋农是笔者要第一感谢的朋友!

戴逸先生在童稚时代就酷爱文史,从小学到中学毕业形成人生三观的关键时期,人文渊薮的常熟为他奠定了为文为史的深厚根基。史学界有人评论说:“没有常熟,就没有戴逸!”此话颇有道理。为探觅先生人生旅途奠基阶段的真实素材,笔者在常熟采访和搜集材料尤费功夫,其间得到故乡各界朋友支持帮助良多,令笔者永志难忘。戴先生的同学徐家骥3次接受长谈采访,常熟图书馆馆长李烨对笔者可谓有求必应,复旦大学汪达明老师提供了有关杨毅庵先生的珍贵史料,翁同龢纪念馆馆长王忠良予以鼎力相助,铁琴铜剑楼研究专家仲伟行拨冗书写资料,文史专家吴正明5次为柳楼文稿审读纠错,曾亲历“大仙堂”往事的胡荷生3次与笔者长谈……

为展示清代历史上最大冤案光绪帝被毒死的死因,专题组主持人钟里满花5小时给笔者一一解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高工王珂不厌其烦地给笔者提供研究资料,化工专家刘兆峰、言敏达则为化工材料在核反应堆中的性状指点迷津。

感谢沈鹏、言恭达、姚新峰、张利群、张静等艺术家不辞辛劳,为戴逸先生立传奉献了力量。

时至2021年开春之际,戴逸先生在除夕前后写下的长信犹如和煦春风拂动着笔者的心弦。他写道:“初步印象甚佳:篇幅宏大,结构雄伟,文笔瑰丽,笔底功夫深厚,事实细致具体,故事真实具体,此为写传记最难能可贵者……”遵照先生的嘱咐,笔者又对传稿一一做了修改。

作者简介

孟东明,笔名孟蔚然,江苏常熟人,高级编辑。中国科普记者编辑协会理事。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常务理事、秘书长、理事长。

目录

引言 耄耋大家咏童恩

上卷 修远漫漫路

第一章 得天独厚幼少时

顽童趣话

书迷叠影

瞿戴情深

“四礼堂”考

第二章 身入黉门追文史

流离之悟

近朱者赤

念念师友

交大进退

第三章 天地悠悠念红楼

红楼新秀

拜识胡适

神圣殿堂

投身学运

第四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

奔向正定

华大岁月

独立人格

学秘所见

第五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跋涉荒原

崭露头角

学会新锐

两论“清官”

第六章 梦醒时分抱初心

温柔乡梦

干校生活

舐犊圆梦

守抱初心

第七章 肩负双担攀崇山

不辱嘱托

春蚕蜡炬

逆向回溯

国际视野

第八章 萧萧落木思梓乡

永诀之痛

归根之慰

藏书之思

学术之愿

下卷 生命之安宅

第一章 《清史》总纂答客问

第二章 殚精竭虑领全局

第三章 革故鼎新构通纪

第四章 林林总总数典志

第五章 蔚为大观立传记

第六章 收图入史开新篇

第七章 一目了然制史表

第八章 响必应之于同声

第九章 百年洗沉看科研

第十章 矫诏篡位释疑案

第十一章 五部丛刊垒础台

附卷 心路纵横录

附一 戴逸(秉衡)年表

附二 戴逸著述经眼录

附三 代表作

辛峰闲眺

“清官”

阶级斗争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

京华何处大观园?——戴逸先生关于《红楼梦》考证的史学随笔

杨师毅庵先生墓碑

附四 清史纂修工作大事记(2001 年至2019 4 月)

附五 别是滋味在心头 ——戴逸先生拯救故乡柳如是绣楼始末及柳楼之存毁调查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