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部大唐命运盛衰史、二十四位功臣的小传 | 于赓哲《凌烟阁》出版

2023/5/5 10:24:47  阅读:213 发布者:

以凌烟阁“功臣图谱”串起大唐300年盛衰史,

讲透影响大唐命脉发展走向的核心人物与关键因素

凌烟阁

书名:凌烟阁——大唐风云人物启示录

作者:于赓哲

ISBN978-7-5217-5094-2

定价:88

出版时间:20234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以“凌烟阁”为核心,从唐代300年的历史中遴选出极具代表性的二十四位能臣武将,他们或在建国战争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建立不世功勋;或在官场上能言善辩,折冲樽俎,参与缔造政治文明;或在维护统一的战场上鞠躬尽瘁,完善并重塑帝国基业……他们有个共同称号——凌烟阁功臣。作者从影响大唐历史发展的这一超群绝伦的群体入手,通过对每位功臣的脾气性格、显赫功勋、社会交游、人生际遇,乃至其与皇帝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行剖析,让我们看到这些纵横捭阖、叱诧风云的历史人物是如何在那个昂扬向上的时代里奋勇突进,影响了唐代300年波谲云诡的历史,同时也让我们在整个历史大变局中看到个体命运的发展轨迹。“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巍巍凌烟阁镌刻着辉煌时代的丰功伟绩,也寄托着我们对千年历史的遥想与感怀。透过参差百态的人物性格与跌宕起伏的个体命运,作者捋清了群体在与时代互动过程中盘根错节的关系,也看清了个体在时代惊涛骇浪中的渺小与无奈。以此来引导我们思考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该如何抉择,又该如何坦然面对人生中的际遇与机缘。

专家推荐

本书既是一部大唐命运盛衰史,又是一部二十四位功臣的小传。于老师将个体命运融入时代的惊涛骇浪,同时又彰显出时代“弄潮儿”勇立涛头搏击风浪的气概与精神。明暗双线交织并行,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一千四百多年前皇皇大唐的气度、襟怀与风韵。——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赵冬梅

于赓哲老师从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符号“凌烟阁”入手,细致摹写了二十四位能臣武将的生平履历,以此拎起大唐近三百年历史的发展脉络。文本以巍巍凌烟高阁开篇,凄凄凌烟悲歌谢幕,读来既豪气干云,又感慨万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蒙曼

功臣问题,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难题,战争时期需要,和平时期困扰。唐太宗的功臣政策最值得称道,而于赓哲老师的研究十分入情入理。凌烟阁,一幅历史画卷,令人感动,令人唏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孟宪实

凌烟高阁(前言)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南园十三首》 中的四句诗,气势磅礴,堪称千古名句。这 四句诗体现出李贺的胸怀抱负和他对凌烟 阁的敬仰。岂止是李贺,从唐代以后,“凌 烟阁”三个字就是中国人心目中“建功立 业”的代名词。那么凌烟阁究竟有哪些故事, 值得它被人如此推崇?

凌烟阁是唐代长安城太极宫中的一座 建筑,“阁”就是一座高楼。贞观十七年 (643)二月,李世民下令为二十四位功臣 作画像,执笔者不是别人,正是唐代著名 大画家阎立本。凌烟阁的阁名是著名书法 家褚遂良书写的。这些画像挂在凌烟阁内, 供人瞻仰。这是秉承了汉代在麒麟阁、云台为功臣作画像来表彰的传统。

凌烟阁是唐太宗所建,但是其后的唐代皇帝也把为自己那 个时代的功臣作的画像挂在里面,这些皇帝包括代宗、德宗、 宣宗、昭宗。最后画像得以入凌烟阁的功臣总数有百位以上。 凌烟阁里的画像贯穿了初唐、中唐、晚唐,观瞻这些画像,就 是阅读大唐近三百年的历史。

题名凌烟阁首要的目的自然是表彰功臣,这也是历史的共识,但是除此之外,每个皇帝使用凌烟阁也都有自己的用意。

我们依次来看一下。第一个皇帝:唐太宗。太宗是使用凌 烟阁表彰功臣的第一个皇帝,所以我们把他作为重点加以分析。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了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 的名单: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 尉迟敬德、李靖、萧 、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 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 唐俭、李 、秦叔宝;同时也记载了唐太宗发布的《图功臣像 于凌烟阁诏》,说这二十四功臣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绸缪帷帐,经纶霸图”,“绸缪”指的是预先做准备, 图谋霸业,也就是太原起兵,建立唐朝。

第二种是“学综经籍,德范光茂”,指的是学识超凡,德行 高尚。

 

第三种是“竭力义旗,委质藩邸”,指的是当年在秦王府跟 随着他的那些人。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前是秦王,“藩邸”一词 指的是秦王府。

第四种是“受脤庙堂,辟土方面”,也就是说在太宗上台后 听命于太宗开疆拓土的。

为什么要“图像凌烟阁”?我分析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个原因:表彰功臣,奖掖后进。

太宗是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人,当皇帝二十余年不断发掘人 才。表彰老功臣,无疑是为了给年轻人树立榜样,正如他在诏 书中所说的:“庶念功之怀,无谢于前载;旌贤之义,永贻于后昆。” 其用意明了。

第二个原因:英雄迟暮,追念已逝年华。

选择此时图功臣像于凌烟阁与一个人的死有关,谁?魏徵。 魏徵在这一年的正月去世了,二月李世民就开始建凌烟阁,那 么就有理由说这是李世民感慨自己的这批忠臣逐渐老去,甚至 去世者也有不少了(当时二十四人中已经有十人去世了)。有的 人是积劳成疾,有的人是在战场上受创成疾,太宗本人也已经 步入晚年了。想当年,叱咤风云、气吞万里如虎的谋臣猛将们 现在已经逐渐凋零,人老了就爱回忆过去,估计太宗也未能免俗。

第三个原因:加强宣传攻势,宣扬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请注意,诏书里是把“建国”放在首位的,这是太宗刻意 想要传递给大家的信息,即这些跟随他的人都是建国的功臣, 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显然达到了,比如唐朝天宝年间钱起 的《图画功臣赋》就曾经这样说:“先帝之革隋也,应归运而大 义举,获仁人而鸿业集。及乎计伐录功,日不暇给,宝玉不足 以劝赏,故茅土是封;钟鼎不足以昭宣,故图赞是缉。传厥象于绘事,壮崇台于天邑。”唐后期刘肃《大唐新语·褒锡》:“贞 观十七年,太宗图画太原倡义及秦府功臣。”类似的例子非常多, 看来后来的唐人已经普遍认可了这种说法。现在一提“凌烟阁”, 都认为是用来表彰建国功臣的,这就是太宗要的效果。

这些人都是建国功臣吗?诚然,其中的确有很多人参与了 隋末唐初的建国战争,可是除此之外还另有玄机。他所确立的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与其说是建国功臣,不如说是玄武门事变 功臣。这里面,直接参与玄武门事变者有十二人,包括长孙无忌、 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段志玄、屈突通、长孙顺德、 侯君集、张公谨、程咬金、秦叔宝。在玄武门事变前就通过气, 至少不反对李世民的有三人,包括李靖、萧 、李 。配合玄 武门事变,在洛阳执行收买豪杰任务者一人——张亮。虽未直 接参与玄武门事变,但是属于秦王府重要成员的有五人,即刘 弘基、殷开山、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原属太子李建成集团, 事变后被太宗收服的一人——魏徵。如此看来与玄武门事变无 直接关系者只有二人,即驸马柴绍和宗室李孝恭。而在诏书里, 唐太宗可说这些人首先是建国有功。比如凌烟阁第一功臣是长 孙无忌,后面会提到,长孙无忌在建国战争中作用并不大,玄武门事变才是他的主要功勋。而真正的建国功臣,如宇文士及、 裴寂、刘文静等,却没有被列入凌烟阁中,太宗在故意混淆建 国功臣和自己的亲信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比如宇文士及:他在隋朝是驸马,和李渊共事时与其关系 特别好。当时隋炀帝已经把国家折腾得差不多了,宇文士及与李渊之间就有过一番秘密的商议——举兵推翻隋炀帝。后来李 渊果然在太原举兵,宇文士及投奔李渊,李渊对建国功臣裴寂、 刘文静说:“此人与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辈皆在其 后。”(《旧唐书·宇文士及传》)也就是说这是鼓动李渊夺取天 下的第一人。可他不是太宗的人,所以没能进入凌烟阁。

再例如裴寂和刘文静:这两个人应该算得上是太原起兵最 主要的谋划者,关于他们后面会有专题。从劝说李渊到最后的 组织、指挥,这两个人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建国后,裴寂成 了李渊的左膀右臂,位列群臣第一。而刘文静最初为何没能进 入凌烟阁?此人与李世民关系更亲近一些,但是因为嫉妒裴寂 的地位,最终获罪,被高祖李渊杀了,而此事也被看作高祖与 李世民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这两个功臣一开始没能进入凌烟 阁,各有各的原因。裴寂是高祖李渊的红人,李世民自然不愿 意把他列入。刘文静是高祖李渊杀的,高祖去世不到十年,就 把刘文静列入凌烟阁,这不等于在天下人面前否定高祖?玄武 门事变后,太宗最怕人说他不孝,所以不便将刘文静列入凌烟阁。

太宗就是这样成功地用图功臣像于凌烟阁的方式向天下宣 扬了自己的合法性,所以说,高耸的凌烟阁不仅标志着唐朝开 国叱咤风云的历史,也显示着帝王的心机。

再来看一下唐代宗图功臣像于凌烟阁的动机。 贞观十七年之后一百余年,凌烟阁里再没有大的举动。该 阶段唐朝总的来说处于相对和平的时代,国力也在稳步上升。 安史之乱的爆发打破了这一切,这一场大战乱致使国力由盛转衰,同时也诞生出一大批平定叛乱的英雄人物。怎么表彰他们, 除了封官许愿,代宗又想到了凌烟阁;代宗朝两次图功臣像于凌烟阁。

当时的皇子、未来的唐德宗李适,以及大将郭子仪、李光弼、 仆固怀恩等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不过里面也有些人耐人 寻味,比如薛嵩、田承嗣等,他们本身是安史叛军成员,最终 举地投降官军。虽然归降,但是这些人仍然握有军队和实权, 所以代宗把他们列入凌烟阁,纯粹是为了笼络人心。这些人也 是后来藩镇割据的基础。

除此之外,还有宦官程元振和鱼朝恩。唐朝后期政治上的 一大弊端就是宦官专权,宦官逐步控制了朝廷和军队,甚至换皇帝、杀皇帝。安史之乱的降将和宦官能进凌烟阁,充分说明凌烟阁开始变味,已经变成朝廷向各方政治势力妥协的工具了。

至于唐德宗,这是个命运多舛的皇帝,经历过安史之乱, 即位后雄心万丈想收服藩镇,却遭到失败。他甚至被叛军逼迫 逃出长安,逃到了奉天(今陕西乾县),而后被敌军围攻,险些 遭遇不测,多亏多方勤王之师相救才幸免于难,因此被他列入 凌烟阁的功臣中就有李晟、马燧等一批所谓“奉天定难功臣”。 当时德宗历经磨难,看到凌烟阁时感慨:“我行西宫,瞻宏阁崇构, 见老臣遗像,颙然肃然,和敬在色。”(大意是,我路过凌烟阁, 看到那些老臣遗像,肃然起敬。)他又说:“睹往思今,取类非远。 且功与时并,才为代生,苟蕴其才,遇其时,尊主庇人,何代不有?” (《旧唐书·李晟传》)大意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他也要表彰自己的功臣。所以也大规模图功臣像于凌烟阁。

至于被称为“小太宗”的唐宣宗,在唐后期的皇帝中,他 的统治比较清明,国家也比较安定,而他图功臣像于凌烟阁的 目的,实际上是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做个回顾,因此他表彰的人 物特点是数量多而且时间跨度很大。以前没能进入凌烟阁的人 物在他统治时期列入了,比如刚才提到的裴寂、刘文静,还有 张柬之、张九龄等人。他是以一个后人的眼光在回顾本朝史, 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公平。

最后一个“图像凌烟阁”的皇帝是晚唐的昭宗。此时的唐 朝皇帝已经权威丧尽,政权也风雨飘摇。一个叫刘季述的宦官 发动政变,把唐昭宗囚禁起来,逼他禅位给太子。仰赖神策军 将领发动突袭铲除了刘季述,昭宗才捡回了一条命。因此被他 图像于凌烟阁的是几位救他的功臣——孙德昭、董从实、孙承诲, 此时的凌烟阁折射出来的就是皇权的羸弱不堪与战战兢兢。

本书将在这近三百年间的百余人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四位,并加以介绍;每人一讲,以此穿起整个唐朝历史的发展脉络。

作者简介

于赓哲,武汉大学博士、南开大学博士后,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医疗社会史。代表作品主要有:《隋唐人的日常生活》《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狄仁杰真相》《上官婉儿》《她世纪——隋唐的那些女性》《平衡的失败——唐玄宗的得与失》(上下册)《唐开国》《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等。

目录

前言  凌烟高阁 1

长孙无忌:身份加持下的第一功臣 7

尉迟敬德:呵呵,这哥们儿 16

房玄龄:唐代萧何 26

秦琼:门神之外的秦叔宝 37

程知节:一个真实的程咬金 47

李世勣:从徐世勣到李勣的人生 56

柴绍:平阳公主的贤外助 67

李靖:文武双全的第一儒将 76

魏徵:瑕不掩瑜的一代谏臣 86

侯君集:为卿不上凌烟阁 96

屈突通:复杂时代下的矛盾人物 105

唐德宗:最特别的凌烟功臣 114

郭子仪: 吾之家国,由卿再造 126

李光弼:同为英雄,命途相左 136

仆固怀恩:成也回纥,败也回纥 147

鱼朝恩:朝堂内外的一阵阴风 157

程元振:凌烟败类 167

褚遂良:一代书法家的是与非 177

苏定方:功勋卓著却大名不显? 187

马燧:为何令人惜而恨之? 197

张九龄:大唐最为鲜明的符号 217

刘文静:满腹牢骚也会要人命 227

张巡:延续国祚的悲壮功臣 237

结语  凌烟悲歌 249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