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寂静的春天》之后重要的自然文学作品,记录16-20世纪超过50种北大西洋沿岸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的过程,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海洋生态保护的热潮。自由大地丛书
这看似一部讲述16到20世纪北美洲东部涉及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重点放在海洋哺乳动物的灭绝历史的书,但是更多的,这是一本暗示人类自身悲剧的“预言书”。——向思源(《海洋世界》杂志主编)
屠海
书名:屠海——北美生物灭绝档案(16世纪至20世纪)
自由大地丛书
作者:(加)法利·莫厄特
译者:高见 刘莹
书号:978-7-5598-5674-6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定价:98.00元
《屠海》详尽地记录了自16世纪西方人踏足北美洲之后的500年间,北大西洋沿岸超过50种动物减少甚至灭绝的过程。原本这里的各种动物不计其数,然而随着欧洲移民的进入和商业性捕杀的加剧,包括鸟类、鱼类、哺乳动物在内的物种纷纷遭到屠戮,无数的大海雀、鲸类、海象、北极熊、美洲狮等被夺去生命。本书出版后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海洋生态保护的热潮,推动了环境改革和海洋立法进程,影响了一代人的海洋保护意识。今天,它仍然是一部具有先见之明的生态经典,一如既往地提醒人们应当如何与自然相处。
名家推荐
在世界自然文学史上,继梭罗、缪尔之后,除了卡逊,论成就和影响力,几乎无人能够超越法利·莫厄特。——李青松(生态文学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在40年前首次出版时,《屠海》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海洋生态保护的热潮,推动环境改革和海洋立法进程,影响了一代人的海洋保护意识。今天,它仍然是一部具有先见之明的生态经典,一如既往地提醒人们应当如何与自然相处。——邢立达(科普作家,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
《屠海》是一本沉甸甸的书,莫厄特用极优美的文字展现了一幅幅残酷的画面。合上书本,大海雀和极北杓鹬近500年在北美地区的遭遇不断在脑海中闪现。通过这本书可以得到警醒:没有节制的欲望会伤害其他生命,最终影响人类自己。——颜军(武汉观鸟协会会长)
1953年春天,当莫厄特在漆黑的夜里看一头虎鲸贴着船边跃向空中引起震荡时,不会想到2023年春天,另一头被人类圈养40多年的虎鲸会孤独地走向生命终点。决定这些生死的,恰是人类的态度。而这本书引导我们直面过往悲伤,以及在未来做出正确选择。——初腾飞(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副秘书长)
节选
自从它们的祖先在数百万年前放弃在陆地上生活,水就成为它们的生存之本。生于海洋,长于海洋,这些动物已然成了海洋的一部分。如果不是为了产崽、交配和晒太阳,它们是不会离开海洋的。象牙不是海象身上唯一有价值的东西。用约零点三米厚的老龄雄性海象皮制成的皮革非常坚硬,可以抵挡步枪子弹,防穿刺能力胜过黄铜。海象皮还可以制成绳子,再用海象油浸润以后,这种绳子的韧性极好,非常耐用,是北方船队船上绞索的首选。经过煮沸、蒸发海象油而制成的一种柏油似的物质可用于密封船只的接缝,保护船壳免遭虫蚀。——编者按
浑身是宝的海象的劫难
当欧洲航海前辈们最初发现这片若隐若现的海岸时,这里还是一个物产丰富、充满生机的天堂。那是 16 世纪初美洲新大陆被发现时,塞布尔岛的景象。
六月,一阵阵东北风吹过,高高的天空中飘浮着一簇簇卷云,恶劣天气即将来临。但顷刻之间,太阳又厚着脸皮钻了出来,炙烤着这个无人涉足的无名小岛。
不安分的大海卷起阵阵海浪,冲刷着乳白色的海滩。像弯刀般耀眼的海滩,被零零散散的斑块弄得失去了光彩,这些斑块纹理粗糙、凹凸不平,每一个都有几英亩(一英亩约四千零四十六平方米)大。靠近一点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这些斑块原来是成千上万头硕大的圆柱形的动物。它们紧紧地挨在一起,看上去就是一个整体。它们大多数懒洋洋地仰躺着,被太阳晒得昏昏欲睡,十分惬意,连它们那暴露在外的肚子被晒得发红也不在乎。
这种动物长着两只凸出的眼睛、又长又细的胡须,脸上双颊和颚骨处深深的皱纹纵横交错,这种外形不禁让人想到漫画《毕林普上校》(Colonel Blimp) 里的很多形象。除此之外,每一只动物,不论年龄和性别,都长着一副向下弯曲的、光亮的乳白色獠牙。这副獠牙有人的前臂那么长,根部有手腕那么粗,给这些重达三千磅(约一千三百六十千克) 的雄性动物增色不少。獠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赋予其主人一种原始蛮荒的气质,一旦惹怒它们,可能爆发出可怕的力量。这就是海象,海洋中长着獠牙的动物。
这些海象貌似凶猛,但它们像中年度假客一样密集地挤在长长的海滩上,尽情享受生活的那种坦然神态,同样惹人喜欢。有些海象悠闲地躺在沙滩上,有些在翻滚的海浪边冲刷着晒得黝黑的皮肤,同时警惕地注视着在海浪中嬉戏的小家伙们。
自从它们的祖先在数百万年前放弃在陆地上生活,水就成为它们的生存之本。生于海洋,长于海洋,这些动物已然成了海洋的一部分。如果不是为了产崽、交配和晒太阳,它们是不会离开海洋的。
成年海象身长十四英尺(约四点二米) ,肌肉发达,皮肤坚如铠甲,在海洋世界里无所畏惧。除了为保护家人而暴怒以外,它们好群居,也容易亲近。作为鳍足目这个大家族的一员,它们和睦相处,数量众多,无法计数。从北美洲大西洋海岸边的科德角,到太平洋边的夏洛特皇后群岛(Queen Charlotte Islands) ,都有它们活动的踪迹。它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潜入海洋深处,以海床上的牡蛎、贻贝、蛤蚌以及巨大的海螺为食。吃饱喝足以后,它们悠然自得地躺在阳光普照的海滩上享受日光浴,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这就是五百多年前欧洲人第一次到达美洲大陆时,看到的海洋长牙动物生活的情境。
几年前,在列宁格勒的南北极研究所(Arctic and Antarctic Institute)的博物馆,有人递给我一块古老的雕刻精致的骨头,沉甸甸的。负责接待我的楚科奇地区的考古学家和我玩起了猜谜游戏,问我这是什么东西。“象牙?”我大胆猜测,“也许是大象牙,也可能是哺乳动物的牙?”“对,象牙。这是剑柄,从通往波斯的那条古代商贸之路的阿斯特拉罕 (Astrakhan) 挖掘到的,大约是 5 世纪时期的东西。如你所说,但这是莫尔斯的牙。你知道吗?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海象牙比象牙还要值钱。”
我不知道这些,兴趣一下子就被提了起来。随后,我的朋友给我看了一段有关 9 世纪一位俄国王子的记载。这位王子被鞑靼人抓获,需要的赎金是一百一十四磅(约五十一千克 ) 黄金……或者同样重量的海象牙。我了解到,从耶稣诞生到公元 1600 年,海象牙是文明社会中最贵重、最令人孜孜以求的商品。由于海象牙质地坚硬,便于携带,以及其天然的“铸锭”形状被作为货币使用,或者被加工成贵重的装饰品。
“海象的牙齿,”他自言自语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成了北欧和许多亚洲地区的白色黄金。真是不可思议,这个大怪物竟成了财富的巨大源泉。”
象牙不是海象身上唯一有价值的东西。用一英寸(约零点三米)厚的老龄雄性海象皮制成的皮革非常坚硬,可以抵挡步枪子弹,防穿刺能力胜过黄铜。因此,数百年来,海象皮是盾牌制造商和战士的首选材料,价格自然昂贵。
海象皮还有其他用途。将整张海象皮进行螺旋式切割,可以制成长一百码 (约九十米)、宽一英寸(约二点五厘米 ) 的绳子,再用海象油浸润以后,这种绳子的韧性极好,非常耐用,可与现代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绳子媲美。长久以来,海象皮制成的绳子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北方船队船上绞索的首选。
北方船队还依赖另一种海象制品:经过煮沸、蒸发海象油而制成的一种柏油似的物质。这种黏糊糊的黑色物质,可用于密封船只的接缝,保护船壳免遭虫蚀。在 985 年,一位冰岛商人比亚德尼·和卓复松(Bjarni Herjolfsson) 乘坐“诺尔号”(Knorr) 船前往纽芬兰,这是第一艘成功横渡北大西洋的船只。毫无疑问,该船就用了海象皮做索具,用海象油熬制的柏油密封接缝。
海象不仅被北方人利用。从新石器时代贝冢中发掘出来的年代不清的骨头证明,海象曾经生活在南至比斯开湾的海域,并且,似乎在 2 世纪,海象还曾在英吉利海峡生活过。但是,随着人类人口的增加和捕杀技能的提高,滥捕滥杀海象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在南方海域生活的海象渐渐消失。最后一头波罗的海的海象在 7 世纪被捕杀。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谋取海象牙和海象皮的猎人们大肆捕杀海象,使它们在北海(North Sea) 、法罗群岛、奥克尼群岛和设得兰群岛(Shetland Islands)一带绝迹。在 9 世纪,一位名叫奥克瑟 (Octher) 的挪威探险家说,在欧洲的极地海角——北角(North Cape)以南,几乎见不到海象的踪迹。海象越来越稀少,其价值就越来越高,因而也就被捕杀得越来越厉害。到了 10 世纪末期,甚至连挪威国王也难以弄到足够的海象皮去覆盖他们龙头长船的船舷上排列的木质盾牌。
到了 13 世纪,在欧洲大陆,海象仅存于俄罗斯北极地区巴伦支海的茫茫冰海之中。它们将慢慢成为传说中的动物。当时一位年代史编者是这样记载的:“在北边,有一种鱼,和大象一般大,也许是因为它撕咬凶猛,因而得名海象。只要它们看见岸上有人,它们就会发起攻击,突然扑上去,用利齿将人撕裂……这种鱼头部似公牛,毛发浓密如稻草……它们用獠牙把身体支撑起来,像爬梯子一样,爬到岩石上面去吃沾满露水的草……它们很快就在岩石上睡着了,然后渔夫们争分夺秒地干起来:他们从尾部开始动手,把皮和脂肪剥开,将剥开的皮系上结实的绳子,再把绳子另一头捆在岩石或大树上,然后用投石器朝它的头部砸石块。大鱼被用绳子拉起来又沉下去。这样反反复复,最后大部分皮都被剥下来了。它渐渐地筋疲力尽、惊恐万状、奄奄一息,成了一只珍贵的猎物。尤其是獠牙,被斯基泰人 (Scythians)、莫斯科人、鞑靼人和其他俄罗斯人视为珍品。”
——选自《屠海——北美生物灭绝档案(16世纪至20世纪)》法利·莫厄特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
作者简介
法利·莫厄特,加拿大自然文学作家,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一生出版著作44本,有2500多万册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其代表作有《鲸之殇》《与狼共度》《鹿之民》《屠海》等。他透过极具热情和洞察力的写作启发世人,不同的选择对人类和生态会有重大影响:曾经的选择影响当下的生态系统,现在的抉择将左右人类和所有地球生命的未来。
目录
第一篇 海鸟和飞禽
一 大海雀 /004
二 其他遭受重创的海鸟 /032
三 极北杓鹬 /045
四 猎鸟 /059
五 其他空中鸟类 /073
第二篇 肉、兽皮、软毛
六 白色幽灵——北极熊 /090
七 棕熊和黑熊 /112
八 麝香气味的动物——水獭、渔貂、貂熊和海貂/124
九 野牛的消失 /137
十 野生猫科、犬科动物 /149
猫科动物:美洲狮、猞猁、短尾猫 / 149
犬科动物:爱斯基摩犬、红狐、北极狐、郊狼……/ 156
第三篇 离水之鱼
十一 鳕鱼王和“帝王之鲑” /174
十二 鲟鱼、鲈鱼、金枪鱼……海里还有更多的鱼吗? /198
第四篇 消失的海中巨兽
十三 较好的鲸种 /222
露脊鲸 / 227
被遗忘的鲸种——灰鲸 / 240
弓头鲸 / 249
十四 须 鲸 /266
十五 小鲸种 /299
鼠海豚 / 300
白鲸 / 304
一角鲸 / 310
甁鼻鲸 / 311
小须鲸 / 317
领航鲸 / 318
第五篇 鳍足目
十六 海洋长牙动物——海象 /330
十七 灰海豹和斑海豹 /357
十八 冰上的死亡(旧历):竖琴海豹和冠海豹/379
十九 冰上的死亡(新历) /403
后记 /446
致谢 /454
参考文献(节选) /455
主要物种名对照表 /471
译名对照表 /478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