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临退休之际,借此书将自己一生的学问体系示之以人 | 《清代传统法秩序》出版

2023/5/5 10:13:54  阅读:119 发布者:

日本著名法制史学者寺田浩明破解传统中国法之谜的扛鼎之作,以清代法为切入点,探索传统中国法秩序全貌的思想结晶。大学问出品

清代传统法秩序

书名:清代传统法秩序

著者:[]寺田浩明

监译:王亚新

大学问出品

书号:978-7-5598-5809-2

出版时间:20234

定价:98.00

本书为日本著名法制史学者寺田浩明多年来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集大成之作。作者从中国传统社会实际出发,借鉴西方近代法理论,总结了19世纪末以来中国法制史、社会史研究中各种论点,着眼于其中的法秩序,如诉讼、听讼、断罪等环节,考察了传统中国法的诸多面向,特别是清代中国的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与刑罚制度,总结了传统中国的契约与诉讼社会的特点。书中言必有据,理论深刻,将法史考察与法理分析巧妙融为一体,深入浅出地利用清代法律文献对各议题进行精辟的阐发,无疑是一本近年法制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名家推荐

本书从中国传统社会实际出发,借鉴西方近代法理论,总结了19世纪末台湾旧惯调查以来中国法制史、社会史研究中各种论点,全方位地考察了传统中国,特别是清代中国的家族法、土地法、裁判制度与刑罚制度,总结了西方社会以外的传统中国的契约与诉讼社会的特点。作者善于运用史料,擅长理论分析,其关于“听讼”与“断罪”,“规则”与“公论”的分析,都极具启发性,开创了比较法史研究的新境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阿风

本书以清代法为切入点,深入多维地展示了帝制中国法的面相,言必有据而不堆砌史料,理论深刻而不炫耀语词,从历史视角剖析中国法观念及其内在机理,融通古今深思其当下意义,类型化总结富有洞见和启发性,是日本学界对中国法制史研究高水平成果的代表之作,将成为该学科的经典性论著。——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王志强

本书作为寺田浩明教授在京都大学退休时的最终讲义,乃作者多年来在中国法制史领域教研深耕细作的集大成之作,是作者念兹在兹探索传统中国法秩序全貌的思想结晶。其既有日本传统的东洋法制史研究注重资料的历史传承,又有从关键概念入手建构适合类型化法哲学思考的方法创新,是一本史料与理论兼备的厚重作品。——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新宇

这是一本将法史考察与法理分析巧妙融为一体的佳作,富含学术洞见。其别具一格的章节安排,反映了作者在问题意识和方法论上的独特之处,亦即主要以清代这一传统中国法制发展的完成期为切入点,扎实运用各类史料,并吸纳学界先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从法学角度深入思考如何超越欧陆法学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搭建起一种可供妥帖理解传统中国之法秩序的分析框架,就像此书日文原版封面上的英文书名China's Traditional Legal Order所暗示的那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尤陈俊

后记

本书为提供给日本的大学法学院,讲授“中国法制史”或“东洋法制史”的教科书。

在课堂上讲授自己对于专业领域所建构的体系理解,是法学院教师的首要之务。体系化(或者能够自圆其说的全体面貌)的这种无言的压力,则时常起着作用。即便是必须讲授以相关法典条文为前提的实定法学领域,也由每位研究者经各种深思熟虑,创造出各种体系,然后分别在课堂上讲授。基础法学下的各科目,本来就没有应讲授何种内容的标准,因此,在课堂上讲授的范围,则取决于自己所创造的体系。

中国法制史学的教学,作为一个指标性的体系,当然可以选择讲授从上古殷商到现代为止的历史演变进程,也有人以此为目标。不过笔者的目标则是就当中的法秩序,独立且内部无矛盾地重新组成其全体。无论在世界的何方,一边是人们有各自的生活感觉,另一边则存在着国家规模的政治秩序。而笔者之所以从治学一开始,就思考传统中国的此种呼应关系,是因为可以用现代世界所具备的呼应关系之理解,以相同的程度,加以剖析。

当然,这是一个仿佛陷入泥沼的课题。无论是生活感觉,还是政治秩序,我们总是陷入自己的认知,而毫无自觉。多半的操作,是事实的阐明,而剩余的另一半,则是察觉到自己的理解框架下渗透出的偏见,再加以订正,而且是每个部分都互相联动的体系性说明。如果翻转了其中一个论点,则多数的论点,也随之翻转。倘若改变其中一个装载,则使得全体失衡,因而促进新的问题、其他偏见的发现,几乎没有止境。从《日本的清代司法制度研究与对“法”的理解》(1990)到《审判制度中的“依据”和“案例参考”——以传统中国法为线索》(2013)为止的主要论文中,乃笔者与授课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皆是采取个别实证难以处理,体系构成上的理论问题),恶战苦斗之中写下的作品。文章不只有艰涩难读而已,也因此,下一篇论文,必然成为前一篇论文的修订版。在此层面上,此种授课方式,也决定了笔者大半的研究风格。

笔者所开设的四学分中国法制史课程,始于1987年千叶大学法经学院的“东洋法制史”课程。其后,随着工作的变动,从东北大学法学院到京都大学法学院,课程名称及教室也随之物换星移,这四学分课程,即笔者主要锻炼的场地。对于采用笔者,给予笔者授课机会的诸位先进,以及当时参加尚不成熟的课堂之学生,笔者致上由衷的谢意。此外,笔者早年曾在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东北大学、大阪大学等校的文学院,以年轻的学生、研究生为对象,进行授课,也迫使笔者增广历史学方面的见闻。尤其感谢故沟口雄三先生、森正夫先生、故寺田隆信先生、片山刚先生惠赐珍贵的机会。至于法学院的集中讲座,从1990年以来,曾于东北大学、九州大学、名古屋大学、福冈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等校,各举行一至数次。时间大致上集中在酷热的暑假与凛冽的寒假,集中一至二周,从一早到傍晚,连续数日,详细解说所有的体系。虽然十分费力(对选课学生来说,更是辛苦),然而,也通过此种授课方式所给予的机会,能够意识到体系的正确与否。在此也一并感谢邀请的诸位先生,以及参加的学生们。

本书是以2016年度下学期,笔者于京都大学法学院所开设的“东洋法史”课程讲义为基础所著。不但如此,本书的一部分就是这一课程中授课时所述的内容本身(润饰此原稿的同时,也在进行授课)。该年度亦为笔者在京都大学法学院开设课程的最后一次。授课时,尚无教科书可用,待课程结束以后,教科书才完成,或许不尽合理(不如说是相当脱节),然而,这是日本一部分法学院不可思议的传统之一。既然是授课讲义,则讲义的内容,必须年年优胜劣汰(不停滞在编写教科书这件事情上)。而最后,应将其达到的目的,以体系书的形式公之于世(不仅以教室里的学生为对象)。在如此的准则下,这几年来,尽力完成了本书。联其中,很自然地是进行了以下工作,即在构成笔者主要观点体系的所有论文当中,若论点相互关联但有暧昧不明之处,则重新耙梳其逻辑论理,最终制作出确定版本。然而,随着年龄增大而衰减的集中力、判断力,远远超过预期,也因此对于下笔时间过晚一事,懊悔不已。不过,果然撑到最后阶段,还是有所好处。其间,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也属不少,而只要想到,若是在问题解决以前,便已成书,则不禁令人悚然。此一时期,万事效率低下,而笔者能够获得充裕的时间与精神,专注于此一课题,实属万幸。深深感谢同僚们给予的各种关照。

“日后由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教科书”的这一话题,可上溯到十五年之前的前任编辑,故门仓弘先生。门仓先生退职后,当时由创文社进入东大出版会的山田秀树先生,则接手了这工作。回想起来,令二位久候多时,直到最后,也承蒙诸多关照。值此出版之际,再向二人谨表谢意。在最后阶段,继任笔者职位的铃木秀光教授,通读全书,并予以详细的订误,亦感谢其协助。

最后,谨将本书献给已故的恩师滋贺秀三先生。虽然总是无法以正确的言语表述,加上形形色色的混乱与龃龉,然而,师承先生,再驳论先生同时进行探究,最后而有如此的结果。由衷希望先生能够阅读本书。

201711月 寺田浩明

节选自[]寺田浩明《清代传统法秩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4

作者简介

寺田浩明,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后任京都大学法学院教授,2018年荣休,现为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与纠纷解决,出版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与滋贺秀三、岸本美绪、夫马进合著)、《权利与冤抑》。

王亚新,京都大学法学硕士、博士,在日本的香川大学、九州大学等高校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8年到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2019年荣休。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九十多篇,出版专著六部、译著四部。

简要目录

序章 传统中国的法秩序

第一章 人与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章 生业与财产

第一节 管业

第二节 服役

第三节 租佃

第四节 所有权秩序的特质

第三章 社会关系

第一节 空间构成

第二节 社会结合

第四章 秩序、 纷争和诉讼

第一节 社会秩序的思考方式

第二节 纷争和解决

第三节 国家审判机构的概要

第五章 听讼——审判与判决的社会基础

第一节 听讼流程1——标准流程

第二节 听讼流程2——附随的各种展开

第三节 听讼的规范构造

第四节 规则型法与公论型法

第六章 断罪——犯罪的处罚与判决的统一

第一节 命盗重案的处理1——州县进行的工作

第二节 命盗重案的处理2——复审的过程

第三节 律例及其运作方法

第四节 成案的使用

第五节 判决基础的赋予及判决的统一

第七章 法律、 权力和社会

第一节 寻找中国的法律

第二节 心中之法律的社会共有

第三节 社会和权力

第八章 传统中国法与近代法

第一节 一般的人际关系与制度性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与近代法

终章 跨越文明的法论述方式

后记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