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重磅新书 | [美]苏成捷《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出版!

2023/5/5 10:09:58  阅读:146 发布者:

一部法律史领域研究性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常建华、邱澎生、阿风、王志强、张泰苏等学术名家一致推荐,彭慕兰、高彦颐、白德瑞、李硕等众多知名学者曾撰文评论英文原版,《美国历史评论》《亚洲研究杂志》《哈佛亚洲研究杂志》等20多家顶尖学术期刊刊登书评。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

书名: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

著者:[]苏成捷

译者:谢美裕  尤陈俊

广西师大社·大学问出品

书号:978-7-5598-5669-2

出版时间:20235

定价:98.00

本书是一部法律史领域研究性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书中运用了唐代以来的大量法律史文献,聚焦清代社会中寡妇、娼优、雇工、乞丐等底层人物,用比较史的眼光对性行为管制、寡妇守贞、“光棍例”“卖娼”等问题进行分析,还原真实案例,展现了微观视角下的平民婚姻,以及女性短缺、妇女歧视等现象。

作者将性别史、法律史和社会史等不同研究进路熔为一炉,将性犯罪与法律问题进行宏观考察,探讨了清代对性行为和性观念的规制与引导。书中案例生动鲜活,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语言流畅,展示了一个复杂且富于动态变化的中华帝国晚期社会。

名家推荐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作者将清代那些对“性”加以规制的法律的变化,与清代司法档案呈现的奸情结合起来探讨,探幽索隐,对于传统中国的性、法制、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看法,更新了我们对身份等级社会的认知。本书作者的研究,摆脱了将中国与西方二元对立两极化的立场,不把个人自由的扩张作为观察中国晚近历史的唯一参照标准,而是从广阔的历史变迁视角,理解清代对“性”所做的规制,同时将清代对“性”的规制置于宽阔的社会情境中加以审视,探讨其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心态及实践之间的关联。——常建华(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

本书作者论证了清代“犯奸”法律及其背后“宽阔的社会脉络”已在18世纪出现了本质性转变,既借以批评瞿同祖有关晩清以前中国法律身份等级规范从无任何重大变化的论述,也对经君健主张当时中国市场经济促成个人自由的发展趋势提出修正,强调应将此种本质性转变视为18世纪清朝因应人口压力带来社会失序危机的一种法律与社会互动,也从而呼应了黄宗智超越西方社会理论范式以找寻中国自身历史变化路径的重要主张。直至今日,这些精彩论证仍然非常具有启发性,确实是一部值得如此认真中译的好书。——邱澎生(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

本书结合传统史学与性别史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清代的各类奸情案件,以雍正年间“开豁贱籍”为切入点,探讨了“良”在法律与观念上的含义变化所引发的从身份地位向社会性别的转变,以及扩张适用于所有人的性道德和刑事责任标准的确立过程,从而较为完美地诠释了“性别作为一个有用的方法”对于历史研究的真正意义。——阿风(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书以明清时代“性”秩序的相关立法及法律实践为中心,探讨了中国帝制时代晚期对性行为和性观念的规制与引导,从社会控制理念和治理方式的视角,解释性秩序传统的变迁规律。全书的论述洞烛隐微,结论发人深省,是中国社会史和法律史研究领域的一本重要著作。——王志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时至今日,苏成捷此书已经完全称得上是法律史与性别史两大领域里的经典著作,影响过数代学人。在本世纪初,本书以新颖的视角与材料迅速吸引了学界的关注。而即便在今日,其分析深度与思维活力,依然足以为青年学者们树立良好的典范。中译本的出版,再次激发它的学术生命力,实为造福学界之事。——张泰苏(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

一部法律史领域研究性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简体中文首版推出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罗诗卉

日前,苏成捷《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一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品牌“大学问”推出。这是一部法律史领域研究性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作者将性别史、法律史和社会史等不同研究进路熔为一炉,对性犯罪与法律问题进行宏观考察,探讨了清代对性行为和性观念的规制与引导,展示了一个复杂且富于动态变化的中华帝国晚期社会。

本书的英文版于2000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一经推出就在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彭慕兰、高彦颐、白德瑞、戴茂功、李硕等众多知名学者撰文评论英文原版,《美国历史评论》《亚洲研究杂志》《哈佛亚洲研究杂志》等20多家顶尖学术期刊刊登书评。这些书评皆从不同的角度特别强调了本书的学术贡献,不吝以诸如“开创性的”“质地丰富的”“不可或缺的”“极具吸引力的”“发人深省的”“必读作品”“学术的典范”之类的语词,来形容此书所具有的那种厚重的学术分量。

此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是该作品的简体中文首版。该版本也得到了常建华、邱澎生、阿风、王志强、张泰苏等一批学术名家的一致推荐。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常建华认为,“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作者将清代那些对‘性’加以规制的法律的变化,与清代司法档案呈现的奸情结合起来探讨,探幽索隐,对于传统中国的性、法制、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看法,更新了我们对身份等级社会的认知”;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阿风称“本书结合传统史学与性别史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清代的各类奸情案件,较为完美地诠释了性别作为一个有用的方法对于历史研究的真正意义”;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泰苏评论“时至今日,苏成捷此书已经完全称得上是法律史与性别史两大领域里的经典著作,影响过数代学人”。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这一书名,明确列出了本书力图在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当中予以勾连的三个领域或者说三种视角,即“性”“法律”“社会”。将“性”与“法律”“社会”勾连在一起并放在中国历史脉络当中加以专门探讨,此种风格的研究专著迄今为止在中外学术界都还极其少见。而且由于“性”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意蕴较为微妙,这个书名似乎还透露着某种神秘感。

但是,此书绝非一本猎奇“性”的轻浮作品,而是一份厚重、严肃且令人深思的学术研究。作者在导论中提到,他的基本目标是实证性的,即厘清明清时期那些对性所做的规制,特别是清代关于此方面的立法,以及中央司法机构在此方面的实际做法。他希望从更广阔的历史变迁视角,就清代对性所做的规制加以理解,同时将这种对“性”的规制放置于更宽阔的社会情境当中进行审视,例如这种对性的规制跟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心态与实践之间是如何发生关联的。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书中运用了唐代以来的大量法律史文献,如刑事和民事诉讼档案、地方志、民俗调查报告、传奇小说(《金瓶梅》《牡丹亭》等)等,聚焦清代社会中寡妇、娼优、雇工、乞丐等底层人物,用比较史的眼光对性行为管制、寡妇守贞、“光棍例”、“卖娼”等问题进行分析,还原真实案例,展现了微观视角下的平民婚姻,以及女性短缺、妇女歧视等现象,并辅以大量的细节描写,揭示出清代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问题。

书中细节丰富、论述有力,对理解清代的法律及对“性”所做的规制做出了重大贡献,成功揭示了中华帝国晚期在相关法律方面发生的那些影响深远的深刻变化。同时因其丰富的法律案例和对清代普通人生活的微观视角而显得特别有趣。

比如在论述“光棍例”时,作者指出,生活在家庭制度之外的底层男性被统称为“光棍”,他们总人数众多,并在当时日益壮大。他们被妖魔化为性侵犯者,被视为对正经人家中的守贞妻女及年少子弟构成了威胁,于是国家出台了大量新的法律规定,对他们加以震慑。本书展示了当时国家为应对社会结构和人口状况方面正在发生的诸多令人不安的变化所做出的努力。为了适应正在变得更具流动性的社会结构,国家抛弃了法律上某些不合时宜的旧有身份类别,强制落实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以支持小农家庭对抗由单身无赖汉们构成的底层男性阶层。

提及明清寡妇的“性”与财产关系时,作者指出,相较于对其他类型的女性,明清两代的法律均在财产和自主性方面赋予了寡妇以最大限度的权利。但寡妇能获得这些权利的前提是她须保持贞节,而再婚或与人通奸均会破坏这种状态。性与财产之间的这种相互关联性,为大量的民、刑事司法审判提供了素材,而这些审判活动正是清廷用来落实其推行的那些道德准则的最直接手段。现存的案件记录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得以一窥清廷是如何致力于推广女性贞节观的,以及此种努力又会对清代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苏成捷极佳的史料裁剪能力,加之书中那些翔实的说明性细节和上下文解释,辅以反复打磨、精准流畅的译文,使得此书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是容易理解的。总之,对于任何对中华帝国晚期的社会史、法律史、性别史感兴趣的人士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错过的佳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被纳入大学问图书品牌旗下由黄宗智主编的“实践社会科学系列”,作为该系列009号图书。本系列此前成功推出过《爪牙》《现代中国的形成》等重磅学术作品,而本书作者苏成捷与《爪牙》作者白德瑞、《现代中国的形成》作者李怀印均为黄宗智教授的高足。此次《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一书出版,也会与另两本图书展开联动,三本书有计划一起亮相网店平台或者线下活动。

作者简介

苏成捷(Matthew H. Sommer),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博士,现为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擅长利用司法档案研究清代中国的性、社会性别关系和法律。出版有SexLaw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Polyandry and Wife-selling in Qing Dynasty China两部学术专著,并在Late Imperial ChinaModern China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译者:谢美裕,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历任斯坦福大学人文学概论讲师与俄亥俄州立大学马里恩校区历史系助理教授。

尤陈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8年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有专著《聚讼纷纭》《法律知识的文字传播》《从诉讼档案出发》等多部编著,以及译著《爪牙》。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论题

第二节 资料

 

第二章 一种关于性秩序的愿景

第一节 “奸”的概念界定及其涵盖范围

第二节 父亲和丈夫所享有的特权

第三节 主人与其女性奴仆发生的性关系

第四节 义绝:夫妻间道德纽带的断绝

第五节 “凡女必归于男为妇”

 

第三章 强奸罪相关法律的演变:女性贞节与外来男子的威胁

第一节 对强奸罪受害者的资格审查

第二节 是否被男性性器官侵入下体至为关键

第三节 强奸与和奸的对比

第四节 关于危险男子的刻板印象

第五节 清代中央司法官员的实际做法

第六节 结语

 

第四章 关于被鸡奸男性的问题:清代针对鸡奸的立法及对男性之社会性别角色的加固

第一节 论题

第二节 立法史

第三节 异性性犯罪的标准被适用于鸡奸罪行

第四节 那些易受性侵的男性和危险的男性在司法中的刻板印象

第五节 大众观念中的等级体系和污名化标签

第六节 阶层分化与男性之“性”

第七节 男性性器官侵入对方体内之行为的含义

 

第五章 贞节崇拜中的寡妇:清代法律和妇女生活中的性与财产之关联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官方对贞节的评判标准

第三节 寡妇作为一种有性欲的生物个体

第四节 强迫再嫁、自杀和贞节的标准

第五节 没有资财的寡妇

第六节 拥有财产的寡妇及其姻亲

第七节 争斗的诸种情形

第八节 结论

 

第六章 作为身份地位展演的性行为:雍正朝之前对卖娼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 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第二节 立法层面对不同身份群体的区分

第三节 推行身份等级原则:明代和清初的实践

第四节 适用于娼妓的宽松刑责标准

第五节 法律拟制与社会现实

 

第七章 良民所应遵循的诸标准在适用范围上的扩张:雍正朝的改革与卖娼入罪化

第一节 学界以往对雍正元年“开豁贱籍”的解读

第二节 “广风化”

第三节 雍正元年之后在法律上如何处置卖娼

第四节 雍正朝以降一些经中央司法机构审理的案件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法律的阳具中心主义

第二节 从身份地位到社会性别的变化,以及对小农家庭的新关注  

第三节 含义发生变化的“良”

第四节 生存逻辑与性事失序

 

附录A:针对性侵犯的基本立法

附录B:清代针对鸡奸的相关立法  

附录C:针对强迫守志寡妇再嫁的处刑

附录D:吕坤的“禁谕乐户”举措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