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德国名将也救不回奥斯曼帝国的命

2023/5/4 10:47:47  阅读:131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嘉陵桥渡 ,作者郑渝川hiecy

利曼·冯·桑德斯是德国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的名将,1913年被德皇威廉二世任命为德国驻奥斯曼帝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先后担任奥斯曼帝国第一军团司令官、陆军监察长、第五军团司令官等要职。

德皇威廉二世在军事和政治上曾反复昏招迭出,但肯定不包括对桑德斯的任命。事实上,桑德斯的跨国调任,并不至于改变奥斯曼帝国政治和军事组织水平低下、政治腐败等问题,但却非常好地恪守其职责,履行好了奥军指挥官的作用。他与奥斯曼帝国的其他很多军官一道,以相对较弱的军备,在加里波利战役中抗击了士气和装备比奥军好得多的协约国联军(英国本土军队,法军,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英国殖民地军队),挫败了英国一战期间迅速击败奥斯曼帝国,尽早结束南线战事的图谋。

加里波利战役中,英法调集了50万大军,奥斯曼帝国投入的抵抗兵力有30万人,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持续拉锯,付出了过半的伤亡。协约国没有达到任何有意义的军事目的。时任英国重臣的丘吉尔希望复制古希腊以弱胜强击败波斯帝国的计划,成为了巨大的笑柄。

但军人只是军人。桑德斯虽然极力发挥在战争中的个人作用,但是他当时领导的是确实不是德国军队。奥斯曼帝国远未完成向现代国家的转型,各种族、民族的士兵对于国家的向心力很弱,甚至出现奥斯曼疆域内的波斯所征发调集的部队,遇到协约国战力最差的俄国军队而一触即溃的状况。

需要指出的是,与清政府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同样聘请军事“洋顾问”却极大限制其指挥权所不同的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导者虽然也屡次掣肘桑德斯等德国派驻的指挥官、顾问的履职,但终究还是尽可能地实现了放权。这才有了桑德斯等德籍将帅成功领导奥斯曼军队重创协约国军队的战绩。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本《奥斯曼战记:德国将军一战回忆录》,是桑德斯在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撰写的。这本书比较翔实地回顾了桑德斯1913-1918年这五年“劳务派遣”的履职过程。

这本书比较平实、公正地完成了对奥斯曼帝国参战前中立,以及卷入战争后的基本情况,在辛辣批评奥斯曼帝国孱弱不堪的政坛高层政治能力、军备动员和保障能力的同时,也非常公允地赞扬了奥斯曼帝国各种族、民族普通军人的战斗精神。他所指挥的奥军,只有陆军,却要对抗协约国的陆军和海军,以及一战战前刚刚组建的乘坐热气球侦查和作战的空军。

这也事实性地驳斥了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在欧洲甚嚣尘上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所谓欧洲国家的居民要比亚洲人、美洲人更聪明,更勇敢的论调。

利曼·冯·桑德斯的这本书也从一个侧面证实,那些假设奥斯曼帝国在1914年不卷入一战就将独善其身、得以免于战后解体命运的观点,根本是不能成立的。桑德斯在1913年就被派往土耳其任职,而这只是德皇派遣的诸多军事顾问、指挥官的其中一个。协约国中的英国和法国长期致力于削弱奥斯曼帝国在中东、北非以及东南欧等地的影响力,而德国当时出于战略需要而刻意拉拢奥斯曼帝国,在奥斯曼帝国陷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该帝国投向谁、对抗谁,其实是一个缺乏选择可能的命题。

 所评图书:

书名:《奥斯曼战记:德国将军一战回忆录》

作者:(德)利曼·冯·桑德斯

译者:陈利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2

转自:“学术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