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关于中美洲历史最好的单卷本图书。——布鲁斯·考尔德,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本书仍然是对新世界这一重要地区的最佳调查研究。易于阅读,并以优秀的资料为基础。对任何有关拉丁美洲或加勒比海历史的课程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马西亚尔·奥卡西奥-梅伦德斯密,密歇根大学
中美洲史:分裂的邦邻(第三版)
中美洲史:分裂的邦邻(第三版)
[美]拉尔夫·李·伍德沃德 著,王诗傲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3
定价:88元
本书全景式地回顾了中美洲五国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的历史,重新思考了该区域发展现状的根源。作者创新性地从“统一”视角出发,系统地描绘了中美洲五国从16世纪至20世纪末的历史变迁。类似的地理气候条件、共同的西班牙殖民历史、相近的文化语言传统等因素让中美洲五国具有走向联合的内在动力。
作者指出,在西班牙殖民者到达前,在地峡上居住的原住民部落之间各自为政、交战频繁。西班牙人为了维系统治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分离传统。因此,在殖民统治时期尽管地峡经历了三百年的统一,但是各国之间的交往仅停留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内部凝聚。在脱离殖民统治初期,部分中美洲自由派精英效仿北美模式,一度建立起短暂的中美洲联邦。然而,由于在政治上缺乏主张统一的强大政治权威,经济上以资源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导致区域内部经济纽带薄弱,分离主义很快占据主导。在世界地理版图中,连接南、北美大陆的中美洲地峡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这种特殊性为地峡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造就了外国势力的频繁干预,让整个地区的发展走向呈现出不由自主的特点。在作者看来,中美洲民众的处境和面临的问题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地峡上分裂的邦邻之间仍然保留着某种再统一的潜力。
作者/译者简介
拉尔夫·李·伍德沃德(1934—2022),美国杜兰大学历史学系拉丁美洲历史荣休教授。他于1962年获得杜兰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北卡罗来纳大学,是中美洲历史专家,整个学术生涯出版了多项个人专著,包括:《阶级特权与经济发展:危地马拉商贸委员会,1793—1871》《拉斐尔·卡雷拉与危地马拉共和国》《危地马拉简史》等。
译者:王诗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成员,曾先后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哥伦比亚罗萨里奥大学和智利大学交流访学。主要研究兴趣为比较政治经济学、公共政策、智利及拉美研究。
美国对中美洲的影响(书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中美洲的投资和活动迅速增加。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德国和英国的竞争。在20世纪20年代,受外国控制的新寡头们作为保守派核心巩固了自身地位。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对这些寡头造成沉重的打击,面对这种局面,除哥斯达黎加以外的所有中美洲国家都建立起强硬的独裁政权以此重建“秩序与进步”,同时遏制工人阶级日益高涨的改革要求。乌维科(Ubico)政府、埃尔南德斯·马丁内斯政府、卡里亚斯政府和索摩查政府重申了他们对外国资本的忠心,他们对从危地马拉到尼加拉瓜的整个地峡地区都实施铁腕统治。
与外国人的密切关系对中美洲造成了多样的影响。中美洲各国完成了自由派革命,摧毁了西班牙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残余,但却建立了一种由外国主导的寡头政治,这使大多数民众仍需面临以前遭受过的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如果外国雇佣兵或冒险家在自己的国家播种革命和腐败,他们会受到惩罚,但在中美洲国家他们却被鼓励这样做。这些行为导致本地人对德国和北美外国佬(gringo)的仇恨与日俱增。虽然外国公司早就不可能在自己国家使用粗暴的达尔文适者生存理论,现在却以此为论据为自己的无良商业行为进行辩护。虽然在事实上这些公司推动了发展,但相应的好处却主要流向了外国人。即使是从中获利的当地人也把钱存到国外,如新奥尔良、纽约、日内瓦、伦敦等地。
随着私人商业利益将北美的经济控制权延伸到中美洲,美国政府也在加勒比地区扩大了军事和外交势力,从而为商业扩张提供支持。这种结果究竟是“金元外交”的直接产物还是与战略防务利益的暗和,长期以来对此一直存在争议。但无论如何,军事干预和外交压力伴随着经济扩张,确保美国霸权取代英国的统治地位。由于英国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利益有所扩大,而且德国和法国正与之竞争,加上英国参与布尔战争,以及出于与美国建立更密切关系的战略需要,这些因素共同促使英国面对北美的扩张时选择在中美洲地区采取更温和的姿态。1895年,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对委内瑞拉和英属圭亚那(British Guiana)的边界纠纷进行了外交干预,这个事件经常被视为英国将其在加勒比地区的势力范围移交给美国的节点。在一年前,美国已经强烈抗议英国对莫斯奇多海岸的干预,这确保了英国从那里撤军。1895年,英国封锁了科林托,这是在中美洲实施炮舰外交所做出的最后一次努力。在美国的推动下达成了和解,作为交换条件,尼加拉瓜在向英国支付赔偿金后最终获得了英国对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承认。此后不久,克利夫兰指派前南部邦联将领爱德华·波特·亚历山大对尼加拉瓜与哥斯达黎加边界纠纷进行公断,自此拉开了美国政府深入介入中美洲内政的序幕。
后来美国涉入了古巴独立战争,这使得美国官方对加勒比地区的兴趣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一次干预行动直接导致美国取得了波多黎各、一个古巴的海军基地和一个太平洋岛屿国。随着将海军力量从一个大洋转移到另一个大洋的战略必要性彰显,美国重新燃起了对地峡运河的兴趣。横贯大陆的铁路建成后,北美对运河的支持减弱了,但这种兴趣从未完全消失。19世纪80年代时,特别是在1878年哥伦比亚政府将在巴拿马的权利让给一家法国公司之后,关于通洋运河的讨论重新被提起。在费迪南·德·雷赛布的指导下,环球跨洋公司于1882年开始开凿。与此同时,华盛顿与尼加拉瓜签订了一项新条约以获取在尼加拉瓜修建一条运河的权利。1884年12月,美国参议院否决了该条约。1887年,尼加拉瓜政府将权利让与尼加拉瓜运河协会,该协会发起测量并于1889年推动在美国创建海事运河公司负责监督施工。协会把设备带到格雷敦,开始在那里疏浚,但由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萧条,资金逐渐耗尽。如同法国人在巴拿马了解到的情况,大量特殊的工程要求为建造带来障碍,耗费巨大,而且黄热病也同样难以对付。到1895年,尼加拉瓜的建设活动差不多都停止了。法国公司在该项目上花费了2.6亿美元,随后于1889年破产。该公司的总工程师菲利普·比诺·巴里利亚返回法国后组建了一个新企业,但他的新巴拿马运河公司无法吸引到施工所需的资金。
随着美国对加勒比地区兴趣的恢复,比诺•巴里利亚有机会通过向美国出售法国手中的特许权来弥补损失。美国海军大力支持重建运河项目。从1894年起,海军部助理部长西奥多·罗斯福就开始主张重新开启在尼加拉瓜的活动。在将兴趣焦点转移到巴拿马的过程中,比诺•巴里利亚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海军上将约翰·G.沃克领导的一个国会委员会对中美洲运河路线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勘察之后,给出的意见是尼加拉瓜运河路线可行。然而,以比诺•巴里利亚和纽约律师威廉·N.克伦威尔为首的法国利益集团疯狂地劝说国会批准巴拿马航线及获取法国手中的特许权。与此同时,与英国签署的第二份《海-庞斯富特条约》取消了《克莱顿-布尔沃条约》关于防御工事的禁令,为美国控制运河扫清了障碍。尼加拉瓜政府对美国可能在那里修建的跨洋运河的主权和控制权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导致巴拿马航线对美国的吸引力变得更大了。最后,1901年就任的罗斯福总统说服沃克委员会将建议地点改为巴拿马。早在1902年3月,国会还未通过《斯普纳法案》时,美国与哥伦比亚之间的谈判就开始了。这项法案授权总统以高达4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新巴拿马运河公司的特许权和名下资产。
根据《比德拉克条约》的规定,巴拿马铁路将于1855年修建完工,此后美国在巴拿马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与哥伦比亚的其他地区相比,巴拿马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这使得政府管理松懈,而且导致整个地峡的自治程度也存在差异。从西班牙独立后不久后便就有人试图将巴拿马独立出来,但这些尝试都失败了。不过,在1840年至1841年间巴拿马享受到了为期十三个月的短暂独立,并在1853年至1863年间依联邦宪法进行自治。后来,直到1885年哥伦比亚总统拉斐尔·努涅斯(Rafael Núñez)重新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权,地峡几乎一直处于自治状态。此后,波哥大的不稳定经常反映在巴拿马城的街道上,巴拿马和中美洲其他地区一样内乱频繁。在1885年以前,美国为了保护自身在铁路上的利益曾多次出兵巴拿马,而且每次都征得了巴拿马当局的同意。在哥伦比亚建立起强有力的统治之后,尽管发生了几起暴力事件,美国还是避免了直接干预。然而,受到哥伦比亚千日战争影响,1899年巴拿马发生了严重动乱起义。1902年9月,在未经任何哥伦比亚或巴拿马官员同意的情况下,美国军队登陆地峡,引发波哥大强烈抗议,导致美国和哥伦比亚关系陷入紧张。1903年1月,外交官们达成了运河协议《海-埃兰条约》,美国国会于三月批准了该条约,但哥伦比亚国会反对哥伦比亚放弃对运河地区的主权,而且对美国的干预表示愤怒,因此拒绝批准该协议。美国人威胁要继续推进尼加拉瓜航线,但哥伦比亚人仍然坚持反对。
此时,比诺·巴里利亚和克伦威尔与巴拿马政治家曼努埃尔·阿马多尔博士结盟,发动了一场叛变,这促使巴拿马在当年晚些时候独立。在罗斯福总统完全知情的情况下,他们密谋推翻了哥伦比亚在巴拿马的政权。叛变一开始,美国军舰便开到现场,最终他们成功阻止了哥伦比亚军队从科隆(Colón)越过地峡到达巴拿马城。华盛顿迅速承认了这个新政府,并在两周内为建设运河谈判了一份条约,获得了法国手中的特许权,而且规定美国控制一条十英里宽的运河路线。在美国政府的管理下,运河于1914年开通。除了完成动土4亿多立方码的工程壮举,更重要的可能是消灭了曾经让大量劳工丧命的黄热病和疟疾,现在来自巴拿马、西印度群岛和中国的劳工得以在这里生存下来。工程完工后,这些劳工中有许多人失业,他们给巴拿马政府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然而几十年来,运河公司和美国都没有为解决这些问题做过什么努力。
目录
总序 展开地区研究的三根主轴 刘东
前言
第一章 地峡
第二章危地马拉王国
第三章波旁时期的中美洲
第四章独立时期的期待与成就
第五章中美洲与世界
第六章咖啡共和国
第七章香蕉共和国
第八章对自由主义的挑战
第九章社会革命时期的中美洲
第十章 失败的再统一
附录 政治编年表
感谢上海人民社提供新书资料!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