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School思库 ,作者思库君
谈到海外中国学的价值,著名历史学家朱维铮有一段精彩的比喻:“你想象中国是一个仅有一扇窗户的房间。我坐在房间里面,屋里的一切都在我的目光之中,而你在房间外头,只能透过窗户看见屋里的景象。我可以告诉你屋内的每一个细节,但无法告诉你房间所处的位置。这一点只有你才能告诉我。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研究需要外国学者。”
35年来,“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引进翻译了221种海外中国学著作,给中国读者带来了独特的观察视角,刺激了新的问题意识。2021年起,我们在思库品牌旗下推出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一辑和第二辑,融经典作品、精良翻译和精美设计于一体,力图将不一样的新视角介绍给更多读者。
近日,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三辑遴选《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权力关系:宋代中国的家族、地位与国家》《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等6部海外汉学名作,从海外视角,解读千年兴衰的深层逻辑。
把目光投向更深广的中国历史空间
从北宋到南宋,中国人是如何从外向趋于内敛,形成影响至今的文化气质?驰名国际的宋史权威刘子健在《中国转向内在》一书中追溯了中国历史的这一关节所在。在两宋之际的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绝对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就是影响后世中国近千年之久的“理学”。然而,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来说,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11世纪曾经纵横恣肆、辉煌一时、充满外向活力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在正统的笼罩下趋向内在、保守、封闭、自省,失去创新的动力。“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国学大师钱穆的判断,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崭新而又相当深切的诠释。
从天潢贵胄到精英家族,个体在历史变迁的洪流中如何安身立命?《剑桥中国宋代史》主编贾志扬的《天潢贵胄》重绘了赵宋宗室300余年、十三代人的史诗长卷。崖山海战,宋朝灭亡,赵氏三兄弟后裔作为宗室的历史宣告结束,作为宗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作者扎实的研究为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其他皇室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布朗大学教授柏文莉的《权力关系》则着笔于士大夫精英家族,以亲属关系、社会地位和政治势力三者交互联系为研究主题,展示出宋代士大夫如何从唐朝以来的贵族精英转变为政治精英和地方精英,如何通过科举、婚姻、经济纽带相互扶持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该书深化了唐宋变革论,是宋代社会史领域的重要收获。
从宋辽到清季,中华文明在内外张力的驱动下,如何构筑起今天的民族共同体?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汉学家史怀梅改变了以往用民族主义概念观察历史问题的视角,在《忠贞不贰?》中重新探讨了从唐灭亡至宋辽“澶渊之盟”间人们忠君观念和边界意识的变化,以及族群间文化冲突与认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该书填补了宋辽史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后世对“忠”的传统理解,相当具有启发意义。
著名人类学家巴菲尔德的经典之作《危险的边疆》为理解中国边疆史贡献了一种不同于专业史学家的新思路。作者立足于两千年来草原发展变迁的全局,透视边疆地带中原王朝、草原帝国与游牧部落三方的互动,解释了游牧社会与农耕文明的两极世界是如何对抗、博弈、融合的,有助于跳出传统华夷观,形成对草原世界与中原文明之间互动历史的超越性理解。
从边疆到江南,马背上的朝廷如何将大一统的帝国运转自如?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崛起于东北一隅、人口只有20多万的满族,如何能够问鼎中原,特别是构建了18世纪的盛世辉煌?《马背上的朝廷》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此作出了独辟蹊径的解释,可谓读懂清代历史的必备书。
作者张勉治以乾隆下江南为切入点,阐释了清帝国核心与江南之间既充满张力又持续博弈的关系。作者认为,南巡实际上是一种“意识形态活动”,关系到清帝国统治的凝聚力。该书还探讨了皇帝与扬州盐商、江南文人的交往,文字狱,八旗武备,西师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件,可谓对18世纪中国的全景式、多层次展现。
名作名译,阵容强大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三辑以跨越千年的“文化转向”为纽带,甄选的都是初版以来加印多次、长销不衰的经典品种。作者阵容豪华,均是驰名国际汉学界的学者。
《中国转向内在》的作者刘子健先生(1919—1993)是国际宋史研究权威,先后在匹兹堡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在海外汉学界影响巨大。
《天潢贵胄》作者贾志扬,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历史系教授,主编《剑桥中国宋代史》(下卷),除《天潢贵胄》外,其《棘闱:宋代科举与社会》也是开风气之先的经典研究。
柏文莉教授
《权力关系》作者柏文莉,是美国布朗大学东亚研究系系主任、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宋代地方史和社会史,为深化“唐宋变革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忠贞不贰?》作者、英国伯明翰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史怀梅以其对东北亚边疆史的研究而驰名国际汉学界,并执笔《剑桥中国史五代宋史》“五代”部分。
《危险的边疆》作者巴菲尔德是哈佛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他从人类学视角对中国边疆史的研究为中国史学界提供了别具一格的思考。
《马背上的朝廷》作者张勉治师从周锡瑞、高彦颐等中国史研究名家,现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历史与艺术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16至19世纪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辑的翻译阵容也十分强大,云集了学界相关领域的中青年才俊。比如《中国转向内在》《天潢贵胄》经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特邀主讲人、“中国好书”作者赵冬梅翻译,语言简洁流畅,干净利落,好读好看。特别是《天潢贵胄》,赵冬梅教授详加130余条译注,既有帮助读者理清史实、深入阅读的,也有纠正原书讹误、还原史料的,可谓学术翻译之典范。本次新版,赵冬梅教授精心修订,对注释体例也略作调整,更便于阅读。
赵冬梅教授
《马背上的朝廷》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董建中副教授翻译。董建中教授从事清代政治史研究多年,此前翻译过曾小萍《州县官的银两》《自贡商人》、白彬菊《君主与大臣》等多部清史名著,可谓既有专业素养,又富翻译经验。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范金民这样评价该书:“英文原版是精品,翻译得也特别内行,不需要与英文文本进行对照阅读。”
此外,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刘云军翻译的《权力关系》,由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曹流翻译的《忠贞不贰?》,以及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袁剑翻译的《危险的边疆》,也都在这次精选版新出之际做了精益求精的修订,全面梳理,增补附录,将给读者带来更为完善的阅读体验。
装帧设计暗藏历史玄机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三辑装帧设计结合古画元素与烫印工艺,极具美感与内涵,封面注重体现历史大场景中的小细节,或展现恢弘场面,或深描人物心态,或突显时空撕裂。
例如,《天潢贵胄》主图采用宋徽宗赵佶的名画《瑞鹤图》,让人耳目一新。封面下半陡然呈现空间撕裂、战火盈天,两只白鹤冲破火光,正寓意劫后宗室南渡与南宋建制。
《瑞鹤图》
《马背上的朝廷》封面则取自清人徐扬所绘的《乾隆南巡图卷》,再现了乾隆皇帝下江南驻跸姑苏时进入苏州胥门的场景。图中用骑在马上的满洲骑士和繁华的姑苏城市景象、用众星捧月下的乾隆皇帝和恭敬地站立在道旁的群臣百姓,构成了一幅充满张力的画卷,仿佛在提示平静的表面之下,暗藏着风云诡谲和老谋深算。
《乾隆南巡图卷》
《危险的边疆》封面中部的橙色剪影,取自清代郎世宁的《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卷》。放大原作的形状和轮廓,突出平定准噶尔之战中清朝勇士负箭持矛跃马之态,营造一种捕捉动态的视觉暂留效果。两千年间与中原不断角力的游牧民族,在传统史书中就如迅疾而来的风,掠过边疆,也像这幅剪影,定格在这本书上。
《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卷》
此外,我们还精选来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机构珍藏的历史绘画,为每本书设计了单独的明信片和藏书票,方便读者阅读收藏,在历史场景中感受其波云诡谲。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