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群星闪耀,照亮前进之路|《栉风沐雨一百年——中国生命科学历史回眸》正式出版

2023/4/13 10:28:40  阅读:190 发布者:

栉风沐雨一百年

—中国生命科学历史回眸 —

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生命规律的探索和生物技术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鸦片战争之前,我国对兴起于西方的近代科学和技术缺乏认识。19世纪中后期,在社会上流行传播的主要是一些西方生物学著作的译著和介绍。后来,知识分子开始走出国门,将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通道打开。1909年起,我国利用庚子赔款资助了一批优秀的年轻人到美国留学,由此拉开了我国大批留学生到欧美高校和研究机构留学的序幕。随后,我国开始建立新式学堂,自然科学教育兴起。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人们逐渐意识到生命科学与人民生活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是发展农业和医药卫生、开发资源、提升民众健康的基础学科,因此生命科学受到了越来越多青年学者的青睐,他们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念,积极投身于这一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大批海外留学的科学家克服种种困难,学成归国,在国内建立起不同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平台,使我国生命科学全面开花。秉志,童第周,谈家桢,马世骏,胡先骕,陈焕镛,汤飞凡,顾方舟……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对现在的人来说,有些很熟悉,有些可能很陌生。他们是20世纪我国生命科学领域不同学科的先驱和奠基人,是我国生命科学发展铺垫的基石,至今仍然焕发着光彩。同时他们也培养了一大批本土科学家。我国生命科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中在最近的40年,这是过去近100年来前辈科学家的艰苦奋斗的结果。

《栉风沐雨一百年——中国生命科学历史回眸》由中国科学院康乐院士和饶子和院士主编,选取100篇文章,采用中英对照形式,重点介绍我国近现代生命科学的先驱和奠基人、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前辈科学家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画卷。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现代生命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是“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品。通过本书,当代科研人员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科历史,公众也可以了解国家“科学创业”之艰难,培养科学兴趣与爱国情怀。

回顾历史 开拓未来

本书插图

— 翻看图书,可查阅更多精彩照片 —

图书内容摘录

“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与研究工作相关的一切资源都极度匮乏,想要进行核移植等高精度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经历了数年的不懈努力和无数次的失败后,童第周与他的同事成功地创立了他们自己的显微操作体系。……1973年,他和同事从鲤鱼的胚胎细胞中分离出了细胞核,并将其转移到鲫鱼的去核卵细胞中,一部分核移植体完全发育成熟。这是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种间动物克隆工作!然而,这项研究结果在童第周去世1年后才发表。”

— 第4章《童第周:中国生物克隆技术之父》 —

“在戴芳澜进入金陵大学不久,植物系主任A. N. Steward告知他,哈佛大学高等植物研究所委托采集所有的中国真菌标本。戴芳澜要求将所采标本一式两份,一份送往美国,一份留在中国。当A. N. Steward质疑中国没人鉴定真菌标本时,戴芳澜回答:‘过去没有不等于以后永远没有!就从这次采集开始吧。’”

— 第28章《戴芳澜:中国植物病理学的先驱和真菌学的开拓者》—

 “(青蒿素研发)整个项目包含了 500多位科学家废寝忘食不懈努力和付出。这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这样一个伟大的发现能够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诞生。另一个原因则应该归于政府的大力支持。‘523项目’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负责监督的;虽然20世纪 60-70年代的中国,物资非常匮乏,但政府依然为研究机构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以资助它们购买先进设备……”

— 第89章《青蒿素背后的故事》 —

前言及目录

书名:栉风沐雨一百年——中国生命科学历史回眸

作者:康乐,饶子和 主编

ISBN978-7-04-059412-6

定价:148.00

出版时间:2023-03

希望青年一代科学工作者能够通过本书对我国生命科学的历史有所了解,更希望每一位中国人都能从中体会前辈科学家“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救国”的殷殷爱国情,将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转自:高教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