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岁末的一个中午,我像往常一样去职工餐厅要了一个盒装午餐,准备带回办公室用。正当我匆匆走出餐厅时,忽然瞥见临近餐桌围坐着几位年轻的中国人,我放慢脚步,趋前一问,居然是人民银行的同事,顿时备感亲切。于是我就近拉了一把椅子也坐了下来,和他们聊了起来。原来他们是人民银行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加英语同声翻译培训的人员。我常年工作在中文和英文的双语环境中,深知外语的重要性,我经常鼓励年轻人在业余时间做些书著的翻译。谈着谈着,我止不住又建议他们在业余时间做些关于国际经济金融书著的翻译,我则自告奋勇地提出可以为他们推荐好书。
Vito Tanzi
非常巧合的是,几天之后,我主持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财政事务局局长维托·坦茨(Vito Tanzi)的新书发布会。这本书就是《政府与市场——变革中的政府职能》。举办读书交流活动是我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后积极倡导并且经常参加的事情,一方面是我自己酷好读书,每天都在大量阅读中追踪着国际经济金融理论和政策的前沿,但凡读到好书,常常邀请作者来做读书交流;另一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有许多著作等身的经济学家,谈到读书新体会和学术新进展,大家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后来读书交流活动逐渐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种文化、一道风景。
维托·坦茨长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其中,有近二十年时间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主任,主要负责全球财政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在税收政策、税收管理、财政支出、中央与地区政府之间转移支付等方面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以其名字命名的“奥利维拉-坦茨效应”,在经济学和财政学研究领域,以及在经济政策和财税政策决策层面均得到广泛关注,为许多国家的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启示。尽管维托·坦茨新书发布会那天华盛顿下着小雨,但挡不住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事与各界智库专家学者的热情参加。维托·坦茨结合了他多年的国际财税工作经验,以其新书内容为背景,围绕当时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做了一场既生动又深刻的演讲。
两周之后,我约维托·坦茨午餐。那是一个难得的华盛顿称之为“印第安夏日”的岁末,他和我坐在我们都喜欢的一家意大利餐厅外面的人行道上享用着意大利面条,阳光懒懒地照着,温暖惬意,微风起处,落叶纷飞。在愉快的交谈中,我问维托·坦茨是否乐意让我的同事将其新作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读者,他说他当然非常乐意。
翻译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要翻得准确,译得流畅,绝非易事。译者既要对作者负责,又要对读者负责,因此,既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又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由谁来负责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呢?我想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同事王宇。我和王宇相识多年,时有工作往来,常有学术探讨。她工作认真,待人诚恳,在人民银行工作已近20年。工作之中,她全心投入、全神贯注;工作之余,她潜心学术研究、关注国际理论动态,将许多国外经济学名著介绍给了中国读者。王宇翻译了诺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伦理学与经济学》和《贫困与饥荒》,诺奖得主加里·贝克尔的《家庭论》,冯·诺伊曼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富兰特·奈特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威廉·戈兹曼和哥特·罗文霍斯特的《价值起源》等著作,深受学术界认同。我给她发了短信,她在万里之外热情回复,慷慨应诺。
后面的事情都很顺利。2012年夏天,商务印书馆决定出版这本书,我应邀写了推荐者序言。2014年元月,王宇等人完成了这本书的中文翻译工作。2014年6月,《政府与市场》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发行。此后,这本书在国内各大媒体的好书评选中榜上有名,为此,“第一财经”还专门在美国采访了维托·坦茨。
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故事似乎至此结束了。然而,“好事”总与“好书”牵着手。2021年11月,《政府与市场》被选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最为知名的社科学术丛书品牌,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套汉译思想译丛,这套书开阔了几代读者的视野,滋养了几代学人的情操,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能够进入这套丛书的著作都是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世界学术名著。祝贺该书作者坦茨先生和翻译者王宇博士,感谢商务印书馆为中国读者选了一本题目重要、意义深远、理论紧扣现实的好书。
我想,大洋彼岸的维托·坦茨先生听闻这一消息也会非常高兴。我与维托·坦茨相识多年,1990年代,我在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学家,那一时期我向他请教的多是发展中国家政府之间转移支付和财政效率问题。2011年,我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和希腊危机,我们就欧元区的财政政策问题进行了多维度的讨论。维托·坦茨非常关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相继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非常关心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政府职能在市场经济中的再定位。他多次强调,2010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但显示了过度刺激政策的负面后果,也暴露了欧洲福利国家所面临的债务困境,需要进行认真反思。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的永恒主题。维托·坦茨以其深刻的理论洞见和丰富的国际经验对政府职能变革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进行了历史回顾和国别比较。他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日渐扩大,逐渐取代了市场和私人部门。并且随着政府职能扩大,国家预算支出急剧增加,公众税收负担不断加重。由于缺乏市场竞争约束,政府的公共计划还产生了低效率和道德风险问题。维托·坦茨强调,如果一项服务是“免费”的,那么,不需要这项服务的人也会产生需求,更有一些人会利用福利制度谋取私利,他们宁可不工作却坐享社会保障,或将经济活动转入地下以逃避缴税和监管同时申领失业救济,政府支出的巨大成本实际上是由诚实而勤劳的劳动者承担了。有时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政府往往倾向于代替市场,而不是真正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如何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探寻平衡点,是《政府与市场》一书关注的重点。从理论上讲,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存在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等问题,市场机制无法自动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市场失灵产生了对政府干预的需求,但政府干预同样存在着政府失灵的可能性,因此,在一国经济中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这是经济学的根本问题。
维托·坦茨提出,政府职能是不断演进的,它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又会深刻影响着市场环境的演进。政府最初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后来,随着工业化发展,两极分化出现了,政府职能扩大到收入分配领域。再后来,现代意义上的失业、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也出现了,政府职能又进一步扩大到宏观经济稳定。20世纪,政府职能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革。一些国家开始向本国国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社会保障。随着政府职能不断扩大,财政支出越来越多,税收负担越来越沉重。在一些西方国家中,政府成为最大的“保险公司”。结果是抑制了企业活力,扭曲了市场机制,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
同时,政府在金融危机中的救助作用也需要重新思考。维托·坦茨批评一些西方国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前信奉市场原教旨主义,相信市场总能自我调整,强调政府应当无为而治。然而,当全球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政府又大规模地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不恰当地夸大了政府在危机应对中的作用。
维托·坦茨还提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源配置行为、收入分配政策和宏观稳定政策越来越具有国际性特点,这些特点正在改变着未来的政府职能。那些与生态环境恶化、金融市场动荡、全球气候变暖、国际恐怖主义相关的诸多问题都具有国际性,任何一国政府都无力单独应对。由于不存在一个全球性政府来保证各国的共同行动,国际经济金融合作与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表明,金融稳定也是一种全球性公共产品,需要各国政府加强金融监管合作。
维托·坦茨认为,政府职能在20世纪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21世纪还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延续20世纪的“大政府”趋势,继续扩大政府支出、提高税率,还是回到20世纪以前的“小政府”,削减政府支出,降低税率?维托·坦茨在《政府与市场》一书中认真思考并且明确回答了这些问题。他认为,市场经济就像一个不断进化的生态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今天的市场已经能够较为充分地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但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未来的政府职能不是回归20世纪之前,更不是以市场失灵为理由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干预。相反,政府之间应当加强经济合作与政策协调,各国政府应该在加强监管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更多地发挥作用。当然,各国政府还应当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和福利制度改革,以减少政府支出,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时光如棱。现在距离当年我主持维托·坦茨的新书发布会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但书中的真知灼见在十年后的今天仍然熠熠闪光,具有启示性和建设性。我想这也许就是《政府与市场》能够入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理由吧。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政府与市场都不可或缺,在全球经济金融快速变化和关联的大背景下,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也是一个不断延伸和变化的过程。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时期,希望本书能够对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能够对创建中国新经济模式有所裨益。
本文为《政府与市场——变革中的政府职能》(汉译名著本)推荐者序,略作编辑
《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市场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美] 维托·坦茨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部从历史变迁过程和全球经济视角来考察政府经济职能的文献。它回答了政府应当做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说明了政府在过去和如今的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本书还对政府未来的经济职能进行了构想。虽然近年来也有其他经济学著作考察了规范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福利国家理论等,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著作能够如此广泛而深入地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本书作者通晓几国语言,这使他可以综合借鉴前人的诸多研究成果。本书包含了大量统计信息,可以对那些致力于探讨政府最优经济职能的学者提供帮助。
本书作者简介:
维托·坦茨博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财政事务部主任,于1967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意大利经济财政部副部长,并以财政事务部主任的身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20年。维托·坦茨博士曾以“坦茨效应”闻名于世。维托·坦茨博士的著作还有《20世纪的公共支出:全球视野》(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和《通货膨胀与个人所得税》等。
本文作者(本书推荐者及推荐者序撰写者)简介:
朱民,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
转自:“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