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约稿:“脑-行为”一致性提升人机协作效能 | 《电子与信息学报》专刊
2022/5/17 15:17:54 阅读:343 发布者:
“脑-行为”一致性提升人机协作效能
专刊
遥操控人机协作正在对装备控制模式产生革命性影响。例如,机器人已经实现取代人类驾驶飞机进行高难度飞行。高速飞行的战机由于飞行员意识状态丧失,使得战机处于失控状态,急需指挥中心接管飞行。遥操控人机协作方式正在提升武器装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误操作风险。
遥操控将操作者的灵活性与装备可操作性优点结合起来,使操控者能够在一些复杂、危险的工作环境中配合装备执行艰巨的任务。例如,机械手通过遥操作摄像机捕捉到的图像和视频,帮助远程操作者感知环境,执行相应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遥操控过程中,操作者对空间环境的感知、操控机械臂的熟练程度以及操控过程中的脑力负荷对工作绩效均产生很大影响。其中,心理负荷是影响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例如,当操作者通过观察三维空间信息来判断目标所处的相对位置,进行放置、抓取等远程操作任务时,空间信息呈现会明显影响到操作者的信息感知和获取过程的可靠性。不同空间信息的呈现会给操作者带来不同的心理负担。因此,要实现更紧密的人机协作模式,就需要深入了解操控过程中的操作者生理与认知过程。探索操作者的听觉、视觉、认知和心理活动过程,评估操作者远程执行任务能力将成为提升装备遥操控性能的关键。
由此,在复杂任务操控中,需要更深层次的生理、认知、操控指令与行为动作的强耦合,形成高效“脑—行为”一致性,提升操控者的遥操控技能。
为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推动人机交互相关的研究,跟踪发表业内人机协作的前沿技术成果,《电子与信息学报》计划组织出版一期“脑-行为”一致性提升人机协作效能”专刊,现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发布征文通知。
征文范围
征文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
(1) 操控行为跟踪和技能生成;
(2) 人体负荷与操控动作间的耦合性;
(3) 视觉、听觉、触觉的多通道融合提升操控者的认知水平;
(4) 不同动作行为对应的脑功能分配规律;
(5) 认知可穿戴设备和机器人技术支持人类认知增强;
(6) 三维空间感知与重构;
(7) 人机系统技能增强技术与应用。
投稿要求
稿件类型要求
论文为中文稿件,篇幅不作严格限制
投稿方式
以约稿为主,有兴趣作者可先联系专题主编
登录《电子与信息学报》网站 https://jeit.ac.cn/ 注册投稿
投稿时请在作者留言一栏中注明“脑-行为”一致性提升人机协作效能”专刊
稿件格式
参照《电子与信息学报》论文模板 模板下载
截稿时间
2022年11月30日
拟录用时间
2023年2月1日(录用后即可网络优先出版)
纸刊拟出版时间
约2023年6月
专题主编
吴奇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宋爱国 教授(东南大学)
主编介绍
吴奇,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市浦江人才,长期从事飞行人员作战效能提升航空医学重大问题科技攻关研究。研究工作面向军机对抗博弈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基础性研究,聚焦对抗过程中的人机交互机理。近五年成果归纳如下:提出球面类Haar小波纠正旋转性飞行错觉,自步学生混合模型精推理脑认知状态、泊松-伽玛启发脑网络等原创性理论与方法,解决了定向空间障碍下的飞行错觉纠正、任务背景下神经元建模等难题,揭示了视觉刺激下飞行员脑功能分配机理,发现了典型飞行操作下的脑负荷演变规律,推动了面向空战的航空神经认知学发展,研制的飞行员认知辅助飞行系统已被军机型号采用。近五年主要成果: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等杂志上发表16篇第一作者IEEE Trans. 汇刊长文,其中5篇代表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IF:11.448)杂志上。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5项中央军委预研基金等。任电子与信息学报、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编委,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的Guest Editor。获IEEE优秀论文奖和2021年度《电子与信息学报》优秀编委。曾获脑控机械臂获军委源创怀优胜奖。
宋爱国,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和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仪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总装备部载人登月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载人航天技术预研专家组专家、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新技术专家组专家、国家特种机器人标准委员会委员等。2004年5月至2019年12月为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现为东南大学电仪控制学部主任、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远程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面向空间探测、核电安全、康复医疗、助老助残等领域的需求,长期从事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脑机接口与人机交互技术等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863高技术项目10项、国家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与面上项目6项、载人航天预研项目6项等重要课题5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被SCI他引2500余次;获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编写特种机器人国家标准5项。
转自:乐科研 2022-05-16 15:48
文章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 ,作者吴奇等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