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审挂了?先别着急改,给大家准备了自救指南
2025/4/29 8:41:35 阅读:62 发布者:
盲审,审的不仅是你的大论文,更是在审判你的内心,就怕突然来一个“盲审不通过”,把你的节奏全部打乱。
好不容易把工作找好了、把导师搞定了,现在盲审却不让毕业??
不可能!大家先不要慌,更不要着急改论文,必须先自救一波。
01
盲审基本情况
博士论文:需要全部送至教育部学位中心平台进行盲审,系统会根据学校层次、专业、研究方向、关键词等内容,自动匹配专家库中的专家进行盲审。
硕士论文:一种情况是参照博士论文,统一送教育部平台盲审;另一种情况就是学校自己组织,采用内审(本校老师审)+外审(兄弟院校老师审)模式进行。
但是,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学校全部采用送教育部平台的模式,盲审更加严格。
以浙大为例,教育部平台统一送审规则之前,硕士1盲2明、博士2盲3明,而且盲审范围一般都在本学院,所以只要是导师同意送审的论文,基本上就不会存在不通过的情况;但是现在,硕士3盲0明,博士论文5盲0明,盲审范围也很不确定,就算导师同意送审,盲审不通过的概率依然不小。
盲审总体评价分为这四类: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论文盲审结果分为这四类:通过盲审,可直接参加答辩;同意略作修改后答辩(即“小修”);须对论文进行较大修改(即“大修”),延期答辩;不同意答辩。如果拿到了“大修”或“不同意答辩”,那就惨了。
02
盲审的不确定性
盲审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如果你的论文质量没问题,那么很大概率就能顺利通过盲审。
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小概率事件,比如盲审专家吹毛求疵,恰好对你搞的东西或研究方法深恶痛绝,瞧不上;或者存在学术圈恩怨情仇,故意报复等。
因为论文评价还是一个相对主观的工作,针对同一篇论文,有的专家批得体无完肤,挑一堆毛病;而有的专家也能把它夸出花来,找出来一堆优点。
03
盲审“逆天改命”,争取申诉或再次送审
盲审自救一定要快!时间不等人!拿到“大修”或“不同意答辩”结果后,抓紧与导师汇报,第一时间向学院提出申诉。
一般申诉分为两类,一种是学术分歧类,另一种是非学术分歧类。
对于学术分歧类申诉,学院收到申诉后,一般会组织同行专家审定,之后再另送其他两位专家盲审,通过后即可正常答辩。你如果想赶在同一批次毕业,那动作一定要快,在有限的一个月时间内走完申诉程序(相当于论文又审了两次)。只有论文质量真的没问题,这条路才可能行得通。
对于不属于学术分歧申诉类的大修,只能抓紧时间修改,并填写《学位论文重新评阅申请表》,经导师审核同意后送原专家复审。如果是工作量问题或者写作规范性等问题,经过认真修改,基本上都能通过复审的。但是对于研究意义、创新点等问题,盲审专家其实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你过,所以再次复审意义不大。
如果努力了、拼搏了,最后也非常遗憾地没能把大论文救回来,那只能调整好心态,坦然接受延毕,其实延毕也没什么大不了。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人生很长,不会因为延毕而产生多大的影响。
另外,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的同学因为延毕想刀了自己的导师…千万别干傻事。
反正都读了二十年书了,还差这半年吗?努力坚持,相信自己,只要自己不放弃,就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
转自大师兄木水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