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搞懂了二次文献
2025/4/27 13:58:10 阅读:20 发布者:
什么是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的定义和作用
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物。
具体来说,二次文献通过对一次文献的外部特征如题名、作者、出处等进行著录,或将其内容压缩成简介、提要或文摘。
按照一定的学科或专业加以有序化,形成如目录、文摘杂志等文献形式。
这些文献形式可以用作文献检索工具,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某个学科、专业或专题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文献线索,是积累、报道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有效手段。
二次文献具有以下特点:
浓缩性: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内容的浓缩,是情报工作的重要工具。
汇集性:
经过情报工作者加工,汇集有关内容,全面反映某个学科、专业或专题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文献线索。
系统性:
经过情报工作者加工,系统地反映某个学科、专业或专题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次文献广泛应用于科研论文、研究报告、专利申请文件等一次文献中,成为一次文献的开路先锋。
它们为研究人员检索科技情报资料、了解科技动态提供了帮助,客观上扩大了科技信息交流范围。
二次文献主要包括文摘、索引和目录等形式。
二次文献的种类
二次文献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
文摘:
对一次文献的内容进行压缩,提供简洁的摘要。
索引:
列出一次文献的关键词或主题,方便用户查找相关文献。
目录:
列出一次文献的标题和出处,帮助用户了解特定领域内的文献分布。
转自深耕职称论文发表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