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理论基础
五个方法
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学理性是评价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理性简而言之,就是“理论性”。然而,许多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不知道如何寻找自己所需的理论基础,导致论文缺乏学理性,进而影响论文的投稿和发表。
那如何快速找到所需要的理论呢?下面我们提供五个步骤,并通过两个已发表的C刊论文案例,带你一起演示如何找到合适的理论基础。
为了什么而
寻找理论?
当你开始写论文时,首要的步骤并不是直接去寻找理论,而是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寻找理论。具体来说,你需要问自己:你要让理论在论文中发挥什么作用?
不同的研究目的需要不同类型的理论。例如:
如果你要提出假设,关注相关性理论,它阐述了变量间的关系。
如果你要解释“为什么”,则需要解释性理论,帮助你了解事物的原因。
如果你想知道“怎么做”,那么应关注规范性理论,为你提供行动框架。
明确了研究目的后,你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合适的理论基础,而不会迷失在繁杂的文献中。
从问题入手
寻找理论线索
明确了研究目的,接下来可以借助自己的个体经验审视研究问题。这里的“个体经验”不仅仅是指学术积累,还包括你生活中的经验与直觉。
例如,如果你之前研究过某一理论,可以再次引用或基于它进行新的思考。即使你对理论一无所知,生活经验也能提供潜在的理论线索。例如:
如果你要研究“为自己消费还是为他人消费”,你可以从“消费”“自我建构”“储蓄”等关键词出发。
如果研究“混”这一社会行为,你可能从生活用语中获得启发,进而衍生出“游戏”“隐喻”等检索线索。
通过这样的方法,你可以从个体经验中提炼出有效的理论检索线索。
理论的组合
与检索
通过上一步的线索,你已经准备好进行文献检索了。在检索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概念关联,将关键词和潜在的理论进行组合。这样,你可以全面地筛选出相关的文献资源。
例如:
“消费” + “储蓄”:如果你的研究目标是探索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
“游戏” + “隐喻”:对于研究“混”这一社会现象,检索这些关键词可能帮助你找到相关的理论框架。
通过组合关键词,你能够深入挖掘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源,从而发现与自己研究最匹配的理论。
文献质量的评估
与筛选
文献检索完毕后,下一步是对所下载文献进行筛选。你需要判断这些文献的质量以及它们是否与你的研究问题相关。
例如,你可能会下载一些关于“消费”和“储蓄”关系的文献。此时,你需要检查这些文献的理论框架是否完善,能否为你的研究提供足够的支持。此外,还要确认文献中的理论是否能够适用于你的研究场景。
筛选过程中,你不仅要考虑文献的理论阐述是否全面,还要检查它解决的问题是否与自己的研究问题相关。如果相关性较高,就可以将其作为理论基础之一。
理论的
适用性检验
最后一步是将筛选出的理论迁移到自己的研究场景中,检验其可用性。你需要确认这个理论是否能够顺利应用到自己的论文中。
例如,对于《独立自我“啬于人”,相依自我“啬于己”》一文中的理论,经过筛选后,你会发现其阐述的理论非常适用于自己的研究场景。然而,某些理论可能不完全符合,或者需要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调整。这时,你需要回到前面的步骤,重新审视并补充理论,直到它完全适用于你的研究问题。
案例演示
C刊论文的理论提取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已发表的C刊论文案例,来进一步说明如何应用上述五个步骤。
案例一:
《独立自我“啬于人”,相依自我“啬于己”——为自己消费还是为他人消费与自我建构对储蓄和消费选择的影响》
研究问题:为自己消费还是为他人消费与自我建构对储蓄和消费选择的影响。
理论线索:通过“消费”“储蓄”“自我建构”等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找到相关理论框架,进一步构建研究假设。
案例二:
《“混”:一个本土概念的社会学探索》
研究问题:“混”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源与机制。
理论线索:从“游戏”“隐喻”出发,进一步分析“混”这一行为背后的多重隐喻,最终构建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通过这些实际案例,我们展示了如何从研究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找到所需的理论支持。
论文
理论基础
寻找论文理论基础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通过多步骤的操作来逐步明确目标、筛选文献和检验理论的适用性。只要掌握了明确的步骤和方法,你也可以轻松找到所需的理论基础,提高论文的学理性,顺利完成论文写作与投稿。
转自省级期刊发表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