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进行文献精读与综述?
2025/4/9 16:08:36 阅读:42 发布者:
在重点文献的精读,是由浅表文字深人文献肌理的过程,有着更为细致的要求:
(1)关注的是文献的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
(2)关注文献的创新点与价值;
(3)关注论文的行文风格及与相关文献的关系等。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保持随时质疑的敏锐度,带着问题随时走进文献,也能随时抽离与文献对话,努力培养自己批判性阅读及思考的能力。
在精读之前,可以先列出问题清单作为文献整理和记录,例如:
1)该文献最大的理论贡献或价值是什么?
2)底层逻辑或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3)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创新点是什么?
4)对我的研究有何帮助与启发?
5)有哪些观点或方法值得借鉴?
6)针对该论题,你个人持怎样的观点与态度?
7)如果是你来写这篇文章,会如何结构?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
8)与文中的观点和内容相似或相反的同类型文献有哪些,相互间有什么关系?
9)你个人如何评价该篇文献?(包括结构、行文、视角、方法、论证等不同层面)
无论你的记忆力有多惊人,都一定要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随着时间推移和阅读文献的日渐增多,那些原本清晰的记忆会日渐模糊,隐约觉得在哪里看过,但具体是哪里、具体是什么内容,已经完全记不起来了,甚至再次返工也很难觅得其踪影,这非常浪费时间、拖延进度,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借助各类记录软件,记录任何你认为重要的东西,同时将上述内容以每一篇文献或某一类问题为单位进行详细标注和记录。
好用的文献笔记法:将同一主题的不同资料、方法、立场、观点、结论,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以文字或图表的形式进行对比整合与结构化梳理,哪怕觉得很多内容在之后的写作中使用的概率不大,也要坚持这一原则。这不仅是为了文献本身,更是为了厘清思路、训练思维,这样的对比研究积累多了,文献综述的雏形便自然而然地显现。
而好的文献综述会让你洞察所选领域的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问题,尤其是暗藏其中的不足与缺漏,能让你在定位研究思路的同时置身巨人的肩膀,为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转自课题洞见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