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要交大论文了,感觉创新点不够?教你快速包装!

2025/4/9 15:01:52  阅读:36 发布者:

交大论文迫在眉睫,一直被导师diss创新点不够、创新性不强,自己感觉也是差点意思,还能过盲审吗?如何快速提升创新点?急急急!

先不要慌!作为审稿人,我觉得还能拯救一下。

由于时间紧迫,重新搞创新点不可能,那我们只能深挖创新点、包装创新点,以此提升大论文的创新性和深度。

下面就把审稿人偏爱的“创新包装术”核心策略分享给大家(更适用于理工科)。

01

突出“文字”创新,加强文字修饰

无论论文研究是否具有实质性的创新,都必须着力凸显和提炼创新点。研究方法的创新、理论框架的扩展,数据的更新与补充,这都可以是“创新”。

论文创新并非单纯的“新”,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移步,不必过分追求,为了创新而创新,但要注意通过适当包装突出其新颖之处。

强烈建议在论文中直接表达出来 “创新”,千万不能藏着掖着。在论文摘要(Abstract)和结论(Conclusion)等黄金位置,使用显眼的词语把创新进行彰显处理,千万不要让审稿人找,常见用词如:创新提出了XX;理清了XX;构建了XX;新型XX;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XX;失效机制;内在物理机制;发现了XX;通过引入XX因子,在现有模型中实现了XX。英文表述为:new, novel, compared with existing researches, failure mechanisms, discover, we introduce XX factor into the traditional theory model,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cap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X.

02

想方设法往“物理机制”上靠

审稿人通常最关注两类创新:一是发现新的物理机制,二是提出或改进工程评价方法。的确,真正的原创性突破往往难度较高,大部分普通研究生难以轻易实现。

即使搞不出真正的创新,向这两类方向靠拢总可以的吧,在研究中有意识的关联或借鉴这些思路,哪怕只是部分的涉及,论文创新性也能大幅提升。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将自己的研究内容与审稿人关注的创新点建立联系。

比如,论文中介绍实验结果后,可以来一段discussion,从微观层面分析实验规律背后的物理机制。当然,你可能分析的不一定全面、甚至不一定正确,但是没关系,言之有理即可。简单几句话就可以拔高论文的层次,就是这么神奇。

同时,不要忘了在AbstractConclusion等位置强调“基于XX实验,本文揭示了XX演化物理机制”。

03

“深加工”直接获得的物理量数据

如果论文中单纯罗列直接获得的物理量数据,那很有可能被审稿人喷:本论文缺乏创新性,本论文就像实验报告。

但是你如果把这些数据进一步深加工,甚至展示一些审稿人没有见过的物理量,那么论文创新性自然就上去了。

但需注意,新造的“物理量”一定要有意义,一定要能说明一些问题,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具体来说,新造的“物理量”可通过原有物理量之间计算进行“深加工”。

通过以上策略,可基于现有论文快速完成“创新点”包装,才能满足审稿人的胃口,增加专家对你论文的好感和认可,帮助你顺利通过盲审!

转自大师兄木水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