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文献写作:中文论文材料与方法的写作技巧2
2025/4/8 15:00:45 阅读:49 发布者:
材料与方法需撰写的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
01
—
研究对象
临床研究一般冠以“一般资料” 来介绍研究对象。如研究对象是患者,应说明患者来源,是同一医院资料还是多医疗中心的资料, 来自住院还是门诊,同时必须将病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因、病程等加以介绍。研究内容与职业有关,如职业病,应详细说明职业类别及危险因素暴露时限;研究对象年龄跨度大时,平均年龄常不能正确反映发病情况,需增加中位年龄,较客观地反映发病情况。
应准确说明病例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临床研究还应通过伦理委员会的讨论和批准。标准制定应符合临床工作规范和习惯,标准过严可使入选病例减少,论文的临床实用性和适用范围降低;相反,标准过于宽泛,实验中干扰因素过多,使论文的结论可靠性降低。疾病诊断标准应尽可能使用国际通用标准或全国统一标准,并在文章中列出具体诊断标准。如诊断标准过于复杂,不便于书写,可将标准的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出,便于读者必要时查找,但不能笼统地叙述“全部研究对象符合全国统一诊断标准”。
对照研究中需对病例分组标准进行描述,如是否随机分配、采用何种随机分配方法(简单随机化、 区组随机化或分层随机化),切不可简单地写为“随机分组”。分组标准是决定对照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材料与方法部分,应详细说明分组标准、各组名称、采用何种方式入组(常用对照研究有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单、双盲法同期对照研究,非随机对照研究等)。临床试验同时需记录观察次数,记载观察中脱落病例数和脱落原因,并报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
02
—
研究方法
如涉及实验动物,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交代动物品种、品系、遗传背景、 微生物学质量、体重、性别,并明确等级、有无质量合格证;2.必要时应描述饲养情况;3.出于伦理要求,应单独交代动物处理方式。对研究试剂和仪器,需交代所用试剂的来源和规格、仪器型号等。动物模型建立或实验方法,如完全按照文献,或研究者已有介绍文章发表,可直接注明文献出处。但方法上有改动时,需写明改变之处。若完全是自创的新方法,则需详细列出。
如为临床研究,应列举治疗方法。如使用药物治疗,应具体描述药物来源、商品名、规格、批号、 剂量、给药方法。同时应写明基本设计方案,治疗性研究根据研究情况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交叉对照试验”、“前后对照试验”“双盲”、“安慰剂对照”等名词;诊断性研究可使用“金标准对照”、“盲法”等名词;预后研究应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 等名词;病因研究应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等名词;描述研究应写明“病例”“普查”、“抽样调查”等。具体研究方法可参考临床课题设计的有关文献。
临床研究需提供疗效标准,并提供标准的来源或依据。对采用盲法研究的课题应交代具体实施情况,包括安慰剂制作及保证盲法成功的措施以及控制偏差发生的措施。
03
—
统计分析方法
正确使用统计方法可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应予详细描述,可使读者能够通过原始数据,核实所报告结果的可靠性。注明测量误差的恰当指标,或注明不确定性,如列出可信区间。
上述内容可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说明,并突出重点。
转自小憨憨同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