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作为一种提升写作效率的流行手段,许多作者对此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方面,部分作者持有一种高傲的心态,认为他人的作品已不再新颖,他们追求独特性,不愿跟随他人的脚步。另一方面,有些作者则过分谨慎,认为能在C级期刊发表的论文必定是精品,因此倾向于完全模仿,以此寻求安全感。这两种极端的态度都不可取。事实上,仿写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它帮助我们理解C级期刊论文的标准,并识别出值得学习的元素。然而,仿写应保持适度,即使是顶级期刊的论文,也不应无脑复制。要想通过仿写提升写作,应持有尊重与批判的双重态度——模仿优秀的部分,同时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应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在调整了心态之后,仿写的实践也需明确方向。许多学者对于仿写的内容和重点并不明确。接下来,本文将以《公共管理学报》上的一篇论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沟通的实践路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循证文献的扎根理论研究》为例,说明在研究范文时应关注的“四个审视”要点。
一、“看”选题:主题明确、问题清晰、方法/视角合理
在仿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首先应关注的是所选文献的选题部分。理想的范文应源自权威的核心期刊,这保证了其选题和整体写作质量已获得业界认可。当你在为确定自己的论文选题而苦恼时,可以深入分析这些范文选题的技巧。以本例中的范文为例,其研究主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风险沟通”,旨在探讨“如何在这些事件中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该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
在评估选题时,应从选题的三要素——主题的明确性、问题的清晰度、方法的合理性,以及选题的价值——有用性、公共性、迫切性和趣味性,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从选题的三要素来看,该范文的研究主题具体而集中,既不过于宽泛也不至于过于狭隘;研究问题是明确的,专业性较强,文献综述显示了作者对未知答案的追求;而扎根理论的应用则为研究增添了学术性和理论深度。从选题的价值来看,该主题对于个人、社会乃至全球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如范文所述,“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大流行病,是全球性的挑战,而风险沟通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因此,作者在审视选题时,可以依据这些要素来模仿范文的标题结构,以确定自己的选题,并在确定结构后,进一步从多个角度评估选题的价值。
二、“看”结构框架:总结基本结构思路
在审视完选题之后,下一步是深入分析所选论文的框架结构。论文的结构框架揭示了文章的组织布局,其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各部分的大标题。通过分析大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作者是如何构建论证和分析的,同时也能判断文章分析的深度和完整性。
不同的研究范式需要根据各自的研究方法灵活构建结构框架。对于理论性研究,关键在于观点的逻辑分析,这要求作者在组织文章时展现出深入的逻辑递进,以体现对观点的深入剖析。因此,若要仿写理论性研究论文,应特别注意大标题之间是否展现了逻辑上的层层深入,并判断是否有效论证或解决了问题。对于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虽然方法不同,但结构框架通常较为固定。例如,案例分析通常遵循研究方法介绍、案例概述、案例分析、创新观点讨论的顺序;而量化研究则通常按照假设提出、分析方法应用、假设验证的流程来构建。
本文所采用的范文遵循的是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其结构框架通常包括三级编码过程,即对原始资料的经验概括、概念归纳和命题提出。这一过程在论文中表现为“研究设计-范畴提炼-模型建构-模型阐述”的框架。研究设计部分需包含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的介绍;范畴提炼和模型建构则通常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及模型建构”的顺序来搭建。与理论性研究相比,质性研究的结构框架更为简洁,作者在仿写时可以专注于其核心部分,总结并应用基本的思路框架。量化研究同样如此。而仿写理论性研究论文时,则应关注范文结构框架的整体逻辑,并学会将其基本架构灵活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论文仿写的四个实用技巧,你学会了吗?
三、“看”各部分形式规范:提取基本要素,提炼基本思路
在确定选题和结构框架之后,接下来就是内容的撰写。然而,许多新手作者在撰写各部分内容时往往缺乏明确的方向,有的甚至对格式规范不太重视,认为只要逻辑通顺即可。实际上,如果论文内容不符合期刊要求,很可能会因为写作质量不高而被直接退稿。因此,研究范文各部分的格式规范是避免走弯路的好方法。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文献综述和结论等部分都有一定的写作规律可以遵循。
以本文的范文为例,如果我们不确定如何撰写摘要,可以分析范文中摘要的内容和结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摘要分解为几个部分来进行分析。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摘要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研究背景的简述、研究方法和准备工作的说明、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应用、以及研究结论的呈现。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扎根理论类论文的摘要通常遵循“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的格式规范。
再以文献综述部分为例,这也是论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范文的呈现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写作。在本文的范文中,文献综述被单独作为一个部分来展示。文献综述的思路和形式非常关键。首先,需要明确梳理哪些文献才能与自己的研究问题相关联。范文中研究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风险沟通实践路径”,因此,作者通过梳理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受者两个视角的相关研究现状来构建文献综述。在呈现方式上,条理性和逻辑性是关键,范文采用了“总分”的形式,先总述研究现状,再详细呈现各个学者的观点。
在呈现研究观点时,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分别介绍2-3个学者的观点,另一种是如范文中所展示的,将观点集中精练地表达。后者虽然更加凝练,但也可能使得内容不够充分。因此,作者在仿写时应该取长补短,结合两种方式,确保文献综述既精练又充分。范文在梳理内容和形式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例,但在某些细节上仍有提升空间,如文献内容的充分性。作者在仿写时应当注意这些细节,以达到更好的写作效果。
四、“看”观点论证思路:感受范文论证逻辑性、充分性和学理性
在仿写论文的过程中,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个关键点,还有一个关键环节是分析所选范文的观点论证方式。许多作者在如何进行深入且全面的论证方面存在不足,常见的问题包括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在撰写论文时,这两种能力尤为关键。新手作者在展开论证时常常会出现逻辑混乱、缺乏理论依据或论证浅显等问题。这些问题提示我们,作者们需要仔细研究范文中的观点论证方式,了解范文是如何在保持逻辑流畅的同时展现理论深度的。
在范文中,观点的论证主要集中在对模型的解释部分。在探讨这一部分之前,有必要先了解范文构建了什么样的模型。范文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沟通机制为核心,提炼出了领导与协调、信息与交流、资源与保障三个主要范畴,并据此建立了风险沟通模型。模型解释部分就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的。
以上图为例,这是模型解释中的一个子节,属于信息与交流范畴内的一个观点,论证了及时沟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通过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范文作者分两个段落进行了解释:第一段是理论阐述,第二段则是实际案例的佐证。在理论阐述中,作者不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还引用了相关理论作为支持。例如,首段中提到了信任在风险沟通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引用来加强这一论点。接着,作者讨论了如何建立信任关系,即通过政府及时发布信息来建立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在论证观点时,不仅要有理论支撑,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证明观点的可行性。第二段中,作者举了乌干达在应对疫情时快速发布信息、及时与公众沟通的例子,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这个例子强有力地支持了作者的观点。
因此,作者们在仿写时需要深入分析范文的论证过程,研究观点论证的逻辑性、充分性和学理性。
总结来说,如果作者们想要高效、快速且思路清晰地完成自己的论文,仿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选择仿写范文和开始写作的过程中,都应该遵循“四看”原则:首先是看选题,从选题的三要素出发进行模仿,并确保选题具有价值;然后是看结构框架,根据自己论文的研究范式总结结构思路;接着是看正文的格式规范,提炼出论文必备要素的基本逻辑构成;最后是看观点论证思路,从逻辑性、充分性和学理性三个方面来审视观点的论证结构。
转自毕业论文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