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SCI文章开始写作前,必须了解的五大写作框架

2025/4/7 15:55:01  阅读:49 发布者:

搭建框架是SCI文章写作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犹如绘制建筑蓝图,为整个研究内容提供清晰的逻辑和结构。一个合理的框架不仅能帮助作者理清写作思路,还能确保每个部分环环相扣,精准传递研究价值。它能将复杂的科研成果分解为有序的内容块,使研究背景、方法、结果和讨论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

此外,搭建框架还能显著提高写作效率和投稿成功率。通过提前规划,可以避免内容的遗漏或重复,大大减少因结构问题导致的修改。期刊编辑和审稿人更倾向于接受逻辑严谨、结构规范的文章,而良好的框架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对团队合作而言,框架能有效分工,让各部分更协调统一。框架是文章的骨架,掌握了它,就掌握了让研究成果被清晰表达、广泛认可的关键。

相比欧美科研人员,中国科研人员在搭建SCI文章框架时常面临逻辑训练不足、语言表达受限和学术环境影响,这使得文章结构有时显得松散或重点不够突出。而在国际期刊的高标准下,科学文章的逻辑性和结构化表达尤为重要。掌握一套科学的写作框架,如IMRADCARS模型、Hourglass Model等,不仅可以帮助梳理研究思路,还能有效弥补上述劣势,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以下是常见的SCI写作框架及其特点和应用场景,希望对正在着手开展写作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帮助。

1. IMRAD框架

IMRAD是最常见的SCI文章结构,它的特点是逻辑清晰、信息层次分明。

IMRAD顾名思义,分别取了Introduction(引言),Methods(方法)、Results(结果)、Discussion(讨论)等四部分作为文章基本组成作为搭建的一种常要框架,如下图是较完整的是描述。

IMRAD框架被正式提出已经有30多年,标准化程度高,读者易于理解,已被大多数期刊所接受。这方面的具体资料书籍和线上资料都非常多。

2. CARS模型(Create A Research Space

适用于引言部分的写作,帮助作者在研究领域中“创造研究空间”。

CARS模型优点:强调研究的独特性和必要性;能引起读者兴趣。

详细阅读参考:

https://libguides.usc.edu/writingguide/CARS

3. Hourglass Model(沙漏模型)

适用于整篇文章或具体章节,尤其是引言和讨论部分。

模型结构:

引言部分从广泛背景聚焦到具体研究问题。

方法和结果部分是文章的核心,提供具体细节。

讨论部分再次从具体结果扩展到广泛影响。

优点:

强调从“背景到细节再到影响”的逻辑递进。

适用于复杂的跨学科研究。

4. 问题-方法-解决方案(PMS)框架

PMSProblem-Method-Solution)写作方法核心是通过逻辑清晰的三段式结构,将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法和解决方案的展示有机结合。

“问题”部分(Problem)用于界定研究的背景和挑战,明确现存的知识空白或技术瓶颈,同时突出研究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这部分通常以相关领域的文献回顾或数据分析为依据,为后续内容奠定基础。

“方法”部分(Method)详细描述了解决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实验设计或研究手段。它不仅包括方法的选择理由,还涵盖研究的实施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这部分的关键在于提供足够的细节,使研究具有可重复性和可信度。

“解决方案”部分(Solution*展示方法的应用成果和研究发现,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式阐明解决方案如何有效应对问题。同时,解决方案部分还可以讨论研究的意义、影响和局限性。

5. IRAC框架(Issue, Rule, Application, Conclusion

IRAC写作方法(Issue-Rule-Application-Conclusion)最初主要应用于法学领域,特别是在法律教育和法律实务中,用于分析案例和解决法律问题。这种结构化的写作方式帮助法律从业者清晰地分析问题、引用法律规则、阐述适用规则的逻辑,并得出结论。IRAC写作框架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逻辑性强,适合案例分析。

有读者好奇是不是医学领域的病例写作类似呢?其实并不是,在医学领域,病例发表(如病例报告或案例分析)通常并不会直接使用IRAC写作框架,而是倾向于使用医学界更通用的结构化写作方法,例如CARE指南(Case Report Guidelines)或类似框架(如SOAP格式)。尽管如此,IRAC框架的逻辑清晰性可以为某些复杂病例分析提供启发,但它并不是病例写作的主流工具。

为什么IRAC在医学病例写作中较少直接使用?除了不完全适配医学背景,已有如CARESOAP等更符合临床实际的写作规范,最主要的一点在于医学病例报告通常不仅分析一个问题,还涉及复杂的患者背景、治疗和多维度讨论。

大家熟练掌握上述框架,并根据研究特点灵活调整,能显著提升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但是框架是心法,非常重要,但具体到某一篇SCI写作上来,仅有框架还是远远不够的。

转自学术助航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