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同作者排名的基本知识
说到论文发表中的作者排名,咱们先搞清楚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作者:通常是对研究贡献最大、实际执行研究并撰写论文的人。
2.通讯作者:负责与期刊编辑沟通并处理投稿事宜的人,通常是课题负责人或导师。
3.第二作者及以后:按对研究贡献大小依次排列的其他参与者。
在职称评审中,论文发表的作者排名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归属权重”。很多作者不了解,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权重是最大的,而随着排名靠后,权重会急剧下降。有些单位评审甚至明确规定:除第一作者外,其他排名的共同作者提交同一篇论文时,要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果。
二、不同职称级别对论文作者排名的要求差异
不同职称级别对论文发表中作者排名的要求差异是很大的,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1.初级职称评审
(1)通常对排名要求不严格,主要看是否参与了论文发表。
(2)即使是第三作者甚至更靠后的排名,也能作为有效成果。
(3)部分单位仍然要求至少有1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
2.中级职称评审
(1)一般要求必须有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发表经历。
(2)非第一作者的论文可能需要2-3篇才能抵1篇第一作者论文。
(3)多数单位规定第三作者及以后的论文不计或者贡献极小。
3.高级职称评审
(1)严格要求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且数量有明确规定。
(2)非第一作者论文可能完全不计入核心评审指标。
(3)有些单位甚至要求必须有一定比例的通讯作者论文。
我接触过一位作者,他告诉我:“评职称时,5篇第二作者的论文发表加起来,也比不上1篇好期刊的第一作者论文值钱。”这话虽然有点极端,但也反映了当前职称评审的实际情况。
三、不同行业和机构对共同作者排名的看法
各行各业,甚至各个单位对论文发表中作者排名的要求都不一样,我给大家总结几类:
1.高校系统
(1)普遍重视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
(2)理工科通常更看重通讯作者,人文社科则更看重第一作者。
(3)“双一流”高校对排名要求更严格,普通高校可能相对宽松。
2.科研院所
(1)极度重视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
(2)大型项目的共同作者可能会有特殊考虑。
(3)国家级研究机构通常要求必须有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3.医疗卫生系统
(1)临床医生的论文发表通常接受前三作者。
(2)三甲医院对作者排名要求更高,基层医疗机构相对宽松。
(3)特殊领域(如罕见病研究)可能对合作论文有特殊认定。
4.中小学教师系统
(1)更看重论文是否与教学实践相关。
(2)作者排名要求相对较低,校级刊物也可能被认可。
(3)有些地区要求必须在教育类期刊发表论文。
四、如何合理规划论文发表中的作者排序
既然作者排名这么重要,那么如何合理规划论文发表中的排名呢?我给大家几点实用建议:
1.提前了解评审标准
(1)仔细研读本单位最新的职称评审文件。
(2)向已成功评上职称的同事请教经验。
(3)关注本行业其他单位的评审趋势变化。
2.策略性安排作者顺序
(1)在课题组内部合理分工,争取主导部分研究以获得第一作者身份。
(2)如果无法成为第一作者,争取通讯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
(3)适当控制参与论文数量,集中精力做好几篇核心论文。
3.文章投稿时的注意事项
(1)投稿前确认作者顺序并获得所有作者的书面认可。
(2)注意期刊对作者身份和单位署名的具体要求。
(3)保留作者贡献说明等证明材料,以备职称评审时使用。
结语
从多年帮助作者进行论文发表的经验来看,我给各位作者几点中肯建议:
1.正确认识作者排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职称评审关键期。
2.务必提前了解自己单位对论文作者排名的具体要求。
3.合理规划自己的论文发表计划,确保有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第一作者论文。
4.在无法获得第一作者的情况下,寻求并列第一、通讯作者等替代方案。
5.提前2-3年开始准备职称评审的论文发表计划,避免临时抱佛脚。
职称评审是一场“潜规则”与“明规则”并存的游戏,论文发表的作者排名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希望各位作者能从我这篇文章中获得启发,合理规划自己的论文发表策略,顺利通过职称评审!
转自论文怎样发表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