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两个通讯作者,谁才是第一通讯作者?

2025/4/3 17:26:31  阅读:51 发布者:

一、两个通讯作者现象常见吗?

在国际英文论文等发表中,存在两个通讯作者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往往出现在多人合作的科研项目成果展示中。

许多科研项目参与人员众多,不同的科研工作者在其中发挥着不同但都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有的学者负责牵头整个项目的规划与方向把控,有的则专注于实验操作以及数据收集分析,还有的在对外沟通协调资源等方面贡献颇多。当大家的贡献都达到了能够作为通讯作者的程度时,就可能出现两个通讯作者的情况。

而且从现实来看,两个通讯作者的现象在不少高质量的期刊中也是被允许的。像一些正刊,对于三通讯、五通讯这样的情况都没有太多限制。不过,也不是所有期刊都如此包容,部分质量稍差的期刊,如果通讯作者过多,可能会被同行怀疑有挂名嫌疑,进而遭人唾弃。所以在决定是否设置两个通讯作者时,提前去要投稿的期刊官网查看相关要求,了解其对作者数量等方面的规定,是很有必要的做法。

二、怎么从署名位置判断第一通讯作者?

(一)常规署名顺序规则

在判断第一通讯作者时,常规的做法是看署名位置哦。通常情况下,排在最前面的通讯作者会被视作第一通讯作者呢。要知道,很多论文在署名时,哪怕存在多个通讯作者,一般也是按照署名先后顺序来区分的,在作者栏里位置靠前的那位通讯作者就是第一通讯作者啦。比如说一篇论文有好几位作者,其中有两位是通讯作者,分别署名为第三位和第五位,那排在第三位的通讯作者就是第一通讯作者呀,这是比较常见和直观的判断方式呢。

(二)特殊署名情况

不过呀,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署名情况哦。比如两个通讯作者可能都在较后的署名位置,像都在最后的两个位置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呢。这个时候呀,同样还是按照前后顺序来认定,在前面位置的那位就是第一通讯作者啦。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共同通讯作者哦。有些杂志是允许并列的通讯作者存在的,这种情况下并列的通讯作者都可以算第一通讯作者呢。但要注意哦,在评审的时候呢,往往可能更倾向于把前面的那位当作第一通讯作者哦。比如说某篇高质量论文投稿到了允许共同通讯作者的期刊,两位科研大佬都对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期刊认可他们为共同通讯作者,可在后续一些成果认定、职称评审等环节中,前面那位通讯作者相对来说会更被看重一点哦。

三、不同期刊对两个通讯作者有啥要求?

(一)部分期刊的选择

在学术界,不同的期刊对于能否有两个通讯作者这件事有着不一样的规定哦。有些期刊的政策是比较严格的,只允许存在一位通讯作者,这种情况下哪怕作者在论文中写了两位通讯作者,期刊也会按照自己的规则自动选其中一位作为通讯作者呢。比如说部分专业领域较为传统、对署名规范性要求较高的期刊,它们倾向于单一通讯作者模式,这样便于明确责任人和对外联络对接人呀。

不过呀,也有一些期刊相对比较灵活和包容,是允许存在并列通讯作者的哦。像一些跨学科、大型合作项目成果常发表的期刊,鉴于项目参与方众多且各方贡献都很突出,就认可两个通讯作者的情况。例如《Nature Communications》,检索既往已发表文章就能发现,它是允许同一文章中有多个通讯作者以及多个并列第一作者的呢。

所以呀,作者们在准备投稿前,一定要去仔细查看目标期刊的相关要求,提前了解清楚期刊对于通讯作者数量这方面的具体规定,这样才能避免后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哦。

(二)投稿时要做的事

要是作者们决定在论文中写两位通讯作者,那还有重要的一步要做哦。这时候需要向杂志社写信说明原因呢,把为什么要设置两位通讯作者的具体情况和缘由清晰地罗列出来呀。比如是因为项目涉及两个不同研究机构,两位通讯作者分别在各自机构中承担着关键的统筹协调以及对外沟通等重要职责,对论文从研究到发表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等等合理的情况,都可以写在信里告知杂志社哦。

通过主动向杂志社说明情况,能让杂志社更容易接纳这样的署名情况呢,不然万一违反了期刊的署名政策,那可是有可能面临撤稿等麻烦事儿呀。要知道论文发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署名更是重中之重,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论文的正常发表以及后续的成果认定等,所以可不能忽视这个向杂志社说明情况的步骤哦。

四、第一通讯作者和第二通讯作者有啥区别?

(一)贡献方面

在科研项目中,第一通讯作者通常在创新性科研成果里有着最为突出的贡献。比如在一项全新药物研发的科研项目里,第一通讯作者可能从最开始就提出了创新性的药物作用靶点设想,并且在后续整个研发过程中,主导了关键实验思路的设计、协调各方资源来推动不同阶段实验的开展等工作,最终促使这个创新性的成果能够呈现出来,其带来的连锁效应也是极为显著的,像引发了同领域其他科研团队对这一靶点的深入研究,或者启发了相关衍生药物的开发思路等。

而第二通讯作者虽然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对而言贡献程度稍低一些。也许第二通讯作者主要侧重于某几个具体实验环节的操作把控,或者在部分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方面贡献较大,不过在整体项目的核心创新思路以及全面推进等关键方面,所起的引领作用没有第一通讯作者那么关键,例如只是按照既定的实验方案完成自己负责部分的数据监测记录等工作,在整体的创新性引领上稍弱一筹。

(二)职称评定分量

当涉及到职称评定时,第一通讯作者的分量往往更重哦。很多科研单位和职称评审机构在考量科研人员成果时,会对论文等科研成果的作者署名位置进行评分,第一通讯作者在这个评分体系里所占的分值相对更高呢。比如在同一水平的两篇论文中,一篇论文的科研人员是第一通讯作者,另一篇是第二通讯作者,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第一通讯作者在职称评定中往往更能为科研人员增添优势,助力其更顺利地通过职称评审。

并且在多个通讯作者按位置评分的规则下,也是遵循第一通讯作者评分最高,然后依次递减的原则呀。所以科研人员如果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争取成为第一通讯作者还是挺重要的呢。

五、标注第一通讯作者的常见方式有哪些?

(一)符号标注

一般来说,在作者右上角标“”的就是第一通讯作者,当然也可能有其他标注符号,可根据尾注说明来准确判断。比如在一些学术论文中,会用“†”“‡”等符号来标记通讯作者,然后在文章的相应注释处,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含义进行详细解释,明确哪个符号对应的是第一通讯作者。像在部分专业领域的论文里,共同通讯作者可能会分别用“”和“**”来标注,并且在首页脚注或者文末注释中说明“*代表第一通讯作者,**代表第二通讯作者”等情况,方便读者和相关评审人员清晰知晓作者的具体身份及排序哦。

在投稿的时候,也要按照目标期刊的要求来准确使用这些符号呀。有的期刊对于标注符号有统一规范,作者们就得严格遵循,不然可能会造成误解呢。例如《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这类期刊,在投稿指南里会明确规定通讯作者的标注方式以及相应符号的含义,作者们准备稿件时就得细致对照要求来操作啦。

(二)特殊身份情况

像刚毕业在新单位工作的研究人员,研究生期间的论文通常以导师为第一通讯作者等,存在一些约定俗成的特殊认定情况。因为研究生的科研项目往往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的,导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起着把握大方向、协调资源、与外界沟通等关键作用,对于论文从构思到最终完稿以及后续的投稿发表等环节,都有着主导性的影响力,所以一般会将导师认定为第一通讯作者哦。

还有的时候,涉及跨单位合作的项目,不同单位的负责人可能都在通讯作者之列。如果一方单位是主要的课题牵头方,承担了更多的统筹协调、资金支持等关键事务,那这个单位对应的通讯作者往往就会被视为第一通讯作者啦。例如某个大型医学科研项目,由高校科研团队和医院临床团队共同合作完成,高校这边的项目负责人在整体项目推进、实验规划等方面发挥核心引领作用,那大概率这位负责人就是第一通讯作者了呢。

六、遵守署名规范的重要性

在学术研究领域,署名规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关乎着学术的公正性以及整个科研环境的健康发展。

如今,随着科研合作项目日益增多,论文的作者署名情况也变得越发复杂,两个通讯作者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很容易滋生学术不端行为,比如有的作者为了增加自己的成果数量,在没有实质贡献的情况下强行署名通讯作者;或者为了争夺第一通讯作者的位置,夸大自身贡献等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防止这类学术不端以及署名不规范的问题出现,现在很多期刊都采取了相应措施,要求论文提交合作作者贡献内容列表,也就是让各位作者清晰地罗列自己在整个科研项目以及论文撰写过程中所做出的具体贡献,以此来作为署名排序的依据。例如,某作者在项目里负责实验设计与关键数据的分析处理,那就要详细写明这部分工作内容以及其对最终成果起到的重要作用等。

对于作者们来说,自觉遵守学术道德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署名时,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实际贡献大小来合理合规地确定署名顺序,特别是在涉及两个通讯作者的情况下,更要客观公正地评判谁是第一通讯作者,谁是第二通讯作者,切不可为了一己私利而破坏规则。只有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严格要求自己,让论文署名更加科学合理,才能营造出诚信科研的良好氛围,推动学术研究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也才能让真正优秀且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得到应有的认可与传播呀。

转自医学论文发表一课题一专利一著作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