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审专家看了直摇头,毕业论文的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2025/3/27 14:07:54 阅读:46 发布者:
近期,很多硕博毕业生到了人生的关键时刻——大论文盲审。今日借此机会,我们来探讨一下撰写大论文时,要避免踏入哪些不可踩的坑。
一、学术不端
无论何种情况,学术不端的底线绝不容触碰。近年来,研究生毕业要求愈发严苛,不仅盲审专家的队伍日益壮大,而且无论毕业已历多久,都面临着被随机抽中复审(“意外之喜”)的风险。可能在某一天,你就会接到重新送审的“惊喜”通知!你对此心存畏惧,而你的导师更是惶恐不安……一旦东窗事发,你将把导师卷入其中,令其学术名誉受损,学术道路受阻,他又怎能不心生忧虑呢?
二、东拼西凑
文章若拼接痕迹显著,一眼望去便显得极为突兀,虽不至风马牛不相及,却也足以让人一眼识破其“假”。特别是在文献综述环节,写作风格与逻辑上的跳跃尤为突出!面对导师那劈头盖脸的批评,你或许满心困惑:“为何我修改得如此细致入微,导师仍能一眼看出这段内容的抄袭痕迹呢?”
三、小学语文不及格
面对“的”、“地”、“得”的混淆不清,句子结构常常缺失主语、谓语或宾语,长篇段落中唯有一逗到底。导师批改论文时,似乎不是用红笔轻点,而是挥洒着红油漆,满篇皆是醒目的红色标记。导师索性邀请你参与现场指导,说:“来吧,让我从基础教起,就像回到幼儿园学语文那样,如何?跟我一起念……”
四、凑字数用力过猛
撰写大论文时,厚度若能增加些许,自然更具分量。尽管无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学术上的冗余,但若你的论文厚度超越他人,便能在气势上占据上风!因此,你应当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力求将每句话都扩展得既冗长又复杂。
五、格式乱七八糟
论文里图片泛滥,大小、位置随心所欲,左右前后变换无常,尽显其变幻多端的特性;字体、字号等排版元素缺乏统一,显得杂乱无章;目录与内容无法准确对应,让读者一头雾水;中英文符号更是混杂使用,毫无章法。
六、自己打自己的脸
论文开篇所得结论竟与后续结论相悖,更为尴尬的是,由于自己疏忽大意,竟未能察觉。倘若被你发现,想必早已被“完善”掉了。
七、工作量不够
仅凭一项实验要支撑起一篇硕士论文,实属不易。于是,实验仪器的介绍占据一章、实验步骤详述一章、实验结果分析一章,再加上开篇的绪论与收尾的结论章,总计五章,勉强凑成一篇。这样的论文,除非导师缺乏基本判断力,否则绝不可能让你顺利毕业!
转自艾思云课堂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