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称发论文,究竟一作重要吗?这样做才能让你脱颖而出!
2025/3/26 15:55:23 阅读:149 发布者:
一、论文作者数量:期刊类型决定
关于发论文时的作者数量,核心期刊、学报类期刊的作者数量相对较多,这种期刊通常对作者要求不那么严格,几位作者同时署名并不稀奇。
而对于普刊来说,一般来说最多五个作者,2-3个作者最为合适。
如果是评职称小智建议大家尽量保持论文作者少而精,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你的贡献。
二、论文作者排列顺序:谁排在前面更重要?
那么,作者的排列顺序是不是随便排的呢?
并不是的!每个作者的排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一作(第一作者):这是论文中贡献最大的人,也叫“主要执笔人”。
通常情况下,文章的绝大部分内容由一作完成,甚至连文章的核心框架、数据分析等也是由一作负责。
通讯作者:通常是教授、课题负责人,或者是资助方代表,简单来说就是“掏钱的那位”。
如果论文涉及到课题研究,且需要经费支持,那么通讯作者便会负责论文的最终审核和提交。
二作及其他作者:二作通常是参与了课题研究的同学,或是对某些部分做出了贡献的成员,其他作者可能只是挂个名,或者在研究过程中参与了协作。
三、评职称时认可的作者顺序
在评职称时,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只要发了论文,就有希望”。但其实,论文的作者顺序也大有讲究!
例如,同样三个人参加职称评审,一作的影响力远大于通讯作者和二作。在评审过程中,一作通常是最为加分的,所以一作的身份显得尤为重要
四、提前准备,才能争取更多机会
想在今年评职称的小伙伴们,真的要提前开始规划论文写作!论文见刊的时间通常需要1-2个月,而上网的时间也需要1-3个月,这个过程看似漫长,但其实时间一点不等人。提前发表论文,让它尽早被检索到,不仅能增加文章被引用的机会,还能大大提升评职称时的竞争力。
小智有话说~
职称论文三不要
不要贪便宜
不要等
不要听风便是雨
转自智融科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