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被接受一般是指,一篇论文经历两轮评审(这种情况很正常),文章的第一作者会收到最后一批用于文章发表前最终审核的文件。许多期刊,特别是开放获取期刊,一般已经不再提供“版面校样”了,它们仅提供最终的文本文件与图片,供作者在在线发布前的最后关头进行审核。
一旦将论文提交给期刊,就很难再添加作者署名,想在这么晚的阶段添加署名更是难上加难。在提交初稿时,作者基本都需要在一个在线系统中勾选选项,确认“所有研究参与者都已囊括在作者署名栏中”,“所有作者都对此次提交操作知情”,或类似内容。
这一过程是为了确保所有有权署名的研究参与者都在作者之列,并确保所有作者都知晓并同意此次提交操作。这种设计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失误,但是“忘记”在研究论文中添加某一位作者署名的情况也是十分罕见的。
如何处理?
期刊的处理方法:期刊针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流程是要求当前的所有合著者签署同意书,批准在作者署名栏添加另外一名成员的姓名。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后期未通知其他合著者的情况下添加作者姓名。
这种情况也有可能发生在资深的研究人员身上,因为人们通常认为给予这些同事论文署名权是在对他们表示“谢意”或“敬意”。但这却不符合出版程序中道德伦理的规定。
如果确实需要在论文被接收后添加作者,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向编辑清晰、诚恳地说明情况。
1.及时沟通 尽快联系编辑:一旦发现需要添加作者,应立即与期刊编辑联系,不要拖延。拖延可能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增加编辑的不信任感。
2. 正式书面沟通 发送正式邮件:通过正式的书面邮件与编辑沟通,确保沟通的正式性和记录性。邮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主题明确:邮件主题应明确指出“关于[论文标题]添加作者的请求”。
3.详细说明:详细说明需要添加作者的具体原因,包括新作者的贡献和添加的必要性。
4.提供证据:附上相关证据,如新作者的贡献说明、数据或方法的补充说明等。
5.新作者信息:提供新作者的详细信息,包括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和具体贡献。
6.诚恳道歉:对未能在提交前确认作者名单表示诚恳的歉意。 请求复审:明确请求编辑考虑这一变更,并表示愿意配合期刊的任何进一步要求。
准备应对
可能的拒绝:即使你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和证据,编辑也可能会拒绝你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专业和礼貌,感谢编辑的时间和考虑。
进一步沟通:如果编辑需要更多信息或进一步的解释,及时提供,保持沟通的畅通。
在向编辑说明需要添加作者时,强调新作者的具体贡献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说明新作者的贡献:
•在项目中负责什么?
• 负责为研究筹集资金吗?
• 负责设计项目吗?
• 负责收集和分析数据吗?
• 负责撰写论文,或参与撰写初稿吗?
上述问题都是在决定是否要求在研究论文中署名时,应该诚实诚恳回答的问题。
出现异议怎么办?
当出现异议时,学术论文的作者身份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一家大型出版机构长达十余年的编辑透漏,在那些年中曾目睹了很多事情:作者在论文被接受后开始内斗,要求将其从出版物中删除;作者在出版前要求删除其他作者的姓名;研究人员在论文出版后写信向编辑们询问,他们负责收集了大量数据,为什么却没有获得作者身份;作者因为与同事发生纠纷,在论文出版前要求删除其姓名。这些情况都发生过,也都需要期刊负责处理。
如果作者在提交用于发表的论文前都能知晓和作者身份相关的道德伦理问题,并清楚论文一旦提交就很难再对其进行修改,那么事情会简单许多。
愿本文能助你深入领会学术作者的内涵,明晰自身肩负的重大职责:从向期刊提交初稿,到论文内容(涵盖数据与分析),再到可能衍生的各类问题及其影响,你都需担起共同责任。
转自Crossref-Check查重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