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被送审卡过,而且这一卡,少则数周,多则数月、甚则被拒,为啥审稿流程总是不顺呢?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人是重要原因。所以许多期刊都建议,作者在投稿时可以推荐几个合适的审稿人,节省双方时间。
我们要知道,审稿人相当于批卷子的老师,找到适合的就能快速过稿,随便找几个还可能被卡!
从哪找合适的审稿人
懒办法是从一些杂志官网的编委名单里找,但要一一排查编委老师的研究领域,是否与自己的文章匹配。
稍微勤快一点的是选择同领域的作者,比如选自己文章参考文献的作者,或领域大牛。但你可能找不到邮箱信息,并且不清楚他们是否有时间审稿。
进阶打法是利用工具,比如Jane(点击进入官网),输入自己的文章题目或摘要后就能匹配,通过“Find authors”功能,找到相关的作者,如果想要更加精准,也可以对照作者以往的研究详细筛选。
如果觉得这样没有“灵魂”,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ResearchGate(点击进入官网),这是专为学术界服务的社交软件,里面有诸多研究人员,可以找到许多“活人”。
就像微博一样,大家可以在大广场各抒己见,也能在小组中精准碰撞,问答版块也能看到与自己相似的困惑,及可能有效的应对办法。而且网状的关系也能通过一个学者,辐射到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更容易找到同类人。
互动越多,就越了解一个人,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审稿人。
推荐前还要再筛
假设我们现在有了几个目标,在推荐前我们还做好下面几件事。
首先, 确认研究方向是否一致 ,特别是近期审稿人的研究方向,这虽然是废话,但绝对是重中之重,不然编辑那关都过不去。
其次,如果论文涵盖不止一个领域,建议各个领域都选择1-2个审稿人,更能节省审稿时间。
另外,国内外、初高级专家都要覆盖,能给编辑更多选择,也能留下一个“底气足、超全面”的好印象。
时间充足的话,不要怕被挑,不同教育背景的专家,给的意见也利于稿件优化,哪怕拒稿换投,后续过稿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最后,记得关注一下审稿人的背景,比如不能推荐跟你、或者你的共同作者属于同一机构的人;紧密合作的伙伴;或者与被接收的文章有既得利益关系的人。
也不要推荐明确说了不审稿的、或者对你文章没啥兴趣的人,推了不仅耽误时间,还没意义。
其他常见问题
也有小伙伴是第一次推荐审稿人,可能会有下面几个疑问:
1、提交审稿人哪些信息
姓名、单位、邮箱即可。
2、是否需要征求审稿人同意
不用,多数杂志都是盲审,审稿人不知道哪个作者推荐,审稿邀请也不是作者发。
3、如果要被拒换投,还能继续推荐这些人吗
可以,但前提是已经按照上一轮的审稿意见更新过。如果没有更改,或者干脆没有给意见,还是建议换人。
4、期刊会用我推荐的人吗
不一定,如果期刊的常用审稿人充足,可能会自行安排。如果确实不够,或者想要扩充审稿队伍,在被推荐人跟你文章的匹配度较高时,他们也会尝试联系,但推荐人是否接受邀请是未知数。
转自万方寰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