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大论文不成体系会怎样?
2025/3/24 16:52:51 阅读:42 发布者:
"我导一直强调,博士大论文要成体系,话说如果不成体系会怎样?答辩专家组会给我打回来吗?"
以我多年科研经历来看,先不要慌,问题不大,除非导师是真不打算让你毕业。
据我观察课题组近50位研究生毕业历程,几乎100%研究生在大论文提交前都被导师指出过大论文不成体系的问题。
当然,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通过一些常见套路,比如“搭框架”、“调顺序”、“加过渡”、“增删内容”等形式把几个散装章节包装成一个看似“逻辑清晰、联系紧密”的整体大论文。
除了导师故意卡毕业的个别同学,绝大部分同学经过一顿折腾后都顺利毕业了。
01
为什么会有“大论文不成体系”这个问题?
首先明确,这是很多导师的常规操作,尤其是一些风评不太好的导师。搞清楚问题的本质很重要,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呢?原因如下:
1、导师不打算让你走
导师看完你的大论文之后,深情地告诉你:“你的大论文不成体系,需要再补充一章内容才行。”美其名曰,想多培养培养你,也就是再压榨你一年半载,再为课题组做做贡献,近乎免费的劳动力,还是熟练工,谁也舍不得。
我曾经见过一位延毕博士,他导师玩得就是这个套路,结果他按导师要求增加的内容,在盲审中被专家要求删掉,因为该章内容与整体联系很弱且破坏大论文整体性...
2、论文确实不成体系,各章节各自为战
如果你的大论文真的不怎么样,那确实没法责怪导师挑毛病、卡送审。因为论文出手后就代表课题组门面,如果盲审被毙则会影响导师考核及口碑,导师自然会很谨慎。
相比于小论文,大论文讲究的是整体性和系统性。逻辑性最简单的体现就是各章节要有一定的联系,不管各章节组织形式是并列式还是递进式,研究主题一定要有所关联。如果你的大论文过于散装,甚至直接是几篇小论文堆砌而成,那真可能盲审被毙,不是导师吓唬你。
02
“大论文不成体系”应该如何快速完成包装?
实话实说,真正的“成体系”这个要求可太高了,需要我们在读研之初就统一规划,制定大论文大纲,按着计划去完成,这样才能做到各部分严丝合缝、逻辑紧密。However,读研的各位,前面谁想过大论文的事情啊,小论文都没达到要求好不好,想大论文有个p用!而且就算你制定了看似“成体系”的大论文研究计划,能不能实施?会偏到哪里去?谁都不知道。
那怎么办?研究生是搞不了真正的“成体系”的,那我们可以搞形式上的“成体系”,把大论文包装好,面子上过得去即可,毕竟导师、审稿专家心里门清——科研就是逐步探索的,哪能一开始都想好。而且还有乱七八糟的横向,能往大论文加一点是一点,不能白干!
1、发扬生拉硬扯不要脸精神
既然是你做的东西,那彼此之间必然有联系(你说有联系它就有联系),具体来说,你可以找到各研究内容的最小公倍数,将大论文题目扩大化以至于能包住各部分研究内容,哪怕你生拉硬扯它们有关系,也是完全ok的,没有人跟你较这个真,导师和盲审专家希望看到的只是形式上的“成体系”。
另外,一定要在论文中多次强调各章节的整体性,比如绪论、各章节前言、各章节结论等关键位置。总而言之,就是要不经意间强调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哪怕只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上的相关性也可以。
具体模版可以参考:
“本文系统开展了XX研究,包括A、B、C三个方面。在A部分,开展XX研究,为开展B、C研究打下XX基础;在B部分,基于/借鉴/参考A部分研究成果,针对XX进行了XX研究;在B研究的基础上,为揭示XX机制/构建XX方法,进一步开展了C部分XX研究”。
2、绪论中给出论文结构图(技术路线图)
论文结构图可以清晰直观展示本大论文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各部分是什么逻辑关系?不管你有没有联系、有多少联系?一定要画这张图,只要你画出来那就一定有联系,你不画那就是没有联系。提醒大家一定要在图中多用箭头标注,并且把章节序号标上,进一步强化各部分关联性。
转自大师兄木水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