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投稿初审拒稿的常见原因及应对策略!

2025/3/24 15:59:05  阅读:10 发布者:

投稿后第二天就收到拒稿信,这种情况大概率属于初审拒稿(desk rejection),意味着稿件还未进入同行评审环节就被直接拒绝了。

这无疑给满怀期待的作者泼了一盆冷水,但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能为后续投稿提供宝贵经验。

初审工作通常由编辑部的 in -house editor 负责,他们肩负着对稿件进行多方面筛查的重任。

一方面,为了确保稿件的原创性,会使用 crosscheck 软件检测重复率。

这就如同为稿件进行一次 “指纹识别”,精准判断其是否存在抄袭嫌疑。

另一方面,编辑们会从多个维度初步评估论文,包括创新性、合理性以及写作质量等。

这一系列严格的筛查,旨在快速筛选出符合期刊基本要求的稿件,进入后续更深入的评审流程。

那么,初审被拒的常见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01

内容不符期刊定位

每个期刊都有其独特的刊载范围,宛如一片特定的知识领域。若论文内容与之不匹配,无论质量如何都可能被拒。

例如,一本专注于医学临床研究的期刊,不太可能接受一篇纯理论性的物理学论文。

投稿前务必仔细研读期刊指南及近期发表文章,这就像在航海前详细研究航线图,确保研究主题契合期刊定位,才能顺利启航。

02

重复率过高

一般来说,若论文重复率超过 15%,编辑很可能会直接拒稿。

他们会用 crosscheck 软件对论文主体部分进行重复率检测。

如今学术诚信备受重视,过高的重复率如同在学术花园里种满了别人的花朵,失去了自身的独特性。

作者在完成论文后,应提前自查重复率,通过改写、重新组织语言等方式降低重复率,让论文绽放原创之花。

03

缺乏创新性

若论文的主要结论已被他人发表,即便数据详实、图表丰富,也基本不具备发表价值。

学术研究如同探索未知的旅程,若走的是别人早已走过的路,就难以引起关注。

作者在开展研究前,需充分进行文献调研,确保自己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为学术领域带来新的曙光。

04

创新程度不足

即便研究有一定创新,但如果创新点过小,对于目标期刊而言,研究深度不够,文章也可能面临拒稿。

这就好比挖掘宝藏,只在表面浅浅挖掘,难以获得珍贵的宝物。

此时作者应考虑拓展研究,增加实验或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挖掘研究的潜力。

05

结果或方法存在问题

若研究结果与前人相悖,作者需提供有力数据及合理的解释,就像在法庭上用证据为自己辩护。

若采用非主流研究方法,也需有充分理由并证明其有效性。

例如,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了一种新的实验范式,就需要详细说明其优势和科学性,让编辑和审稿人信服。

06

写作质量欠佳

论文逻辑混乱、结构不清晰、存在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或引用不规范等问题,都会降低可读性,增加被拒风险。

这就如同建造一座房屋,若结构不稳、装修粗糙,很难让人满意。

投稿前应仔细润色校对,可请专业人士帮忙把关,让论文从内容到形式都经得起考验。

07

投稿资料不全

除稿件和图表外,版权声明、伦理声明、冲突利益声明等必要文件缺一不可。

若资料不全,初审时编辑部可能直接拒稿。

这就像去办理重要手续却缺少关键材料,必然无法顺利进行。

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所需资料,确保一应俱全。

08

文献综述存在缺陷

高质量论文需建立在充分且最新的文献综述基础上。

若文献综述肤浅、忽略最新研究进展或未涵盖重要文献,编辑可能质疑研究深度。

文献综述就像搭建房屋的地基,若地基不稳,房屋难以稳固。

作者应全面、深入地梳理相关文献,展现研究的坚实基础。

09

研究方法阐述不明

研究方法的选择和描述关乎论文结论的可靠性。

若论述不清楚、不精确或不充分,编辑和审稿人难以评估,论文很可能在初审被拒。

这就如同向他人介绍制作美食的方法,若说得含糊不清,别人很难复制成功。

作者应详细、准确地阐述研究方法,让读者能够理解和重复研究过程。

10

实验与数据存在瑕疵

对于实验性研究,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等都影响研究质量。

若实验设计有缺陷、数据收集或分析方法不当,或数据量过小无法支持结论,都可能导致初审拒稿。

这就像建造一座桥梁,若设计不合理、材料质量差或支撑不足,桥梁难以稳固。

作者应精心设计实验,确保数据收集和分析科学合理,为研究结论提供坚实支撑。

转自中大保研ZDBY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