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这样写论文稳稳拿捏了!

2025/3/20 17:53:49  阅读:41 发布者:

今天咱就唠唠那让人又爱又怕的论文写作。一提到写论文,是不是感觉脑袋都大了一圈?动笔前心里直打鼓,写的过程中更是焦虑到不行。

别担心,今天小编就把这事儿仔仔细细地给大家讲透,让论文写作不再那么令人头疼。

01

选题:找对方向,事半功倍

选题这事儿,可太关键了,就好比找对象,千万不能草率。首先得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同时挑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

另外,前沿文献也得安排上,关注一下本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说不定哪篇文章就能让你灵光一闪,想出一个超棒的选题。

要是实在觉得困难重重,完全摸不着头脑,那果断去请教导师呀!导师们可是身经百战,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的一句话,说不定就能像一束光照进黑暗,瞬间点亮你的选题思路。

在确定选题时,还得考虑选题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可行性就是要看看以自己目前的能力和可获取的资源,能不能完成这个研究。

研究价值则是说这个选题要有一定的意义,要么能解决实际问题,要么能为学术领域增添新的知识。

所以,在初步有了选题想法后,不妨先在心里或者纸上简单分析一下它的可行性和价值,要是感觉不太靠谱,那就赶紧调整方向。

02

列大纲:搭好框架,不跑题

资料收集得差不多了,就该列大纲啦。列大纲就像是搭积木,得把论文的整体框架稳稳地搭起来。

大纲要涵盖论文的各个部分,从开头引人入胜的引言,到中间详细阐述的正文,再到最后的总结升华结论,每个部分都要有清晰明确的要点。

在列大纲的时候,要是觉得有点困难,不知道从哪儿开始,那就先写个粗略版的。比如说,先确定每个部分的核心观点,简单用几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一下,然后再逐步细化,把每个要点下面可能涉及的内容展开描述。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发现思路不太对,或者有些内容不太符合逻辑,千万别硬着头皮往下写,一定要及时回头调整大纲。

03

写作:动笔别怕,多写多改

终于到了动笔写作的阶段啦!这时候,千万别想着一下子就写出一篇完美无缺的论文,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先从容易的部分入手,比如你对某个案例或者某个观点比较熟悉,就先把这部分写出来,这样能帮助你打开思路,让写作变得更顺畅。

写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比如说数据分析不会做。这时候,别一个人干着急,赶紧去请教老师、同学,他们说不定有很好的方法和经验可以分享。

要是身边的人也帮不上忙,那就去网上找教程,现在网上有很多专业的学术教程网站,像 Coursera、网易云课堂等,里面有很多关于数据分析、论文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课程,跟着课程学习,说不定就能解决你的难题。

每一次修改都是一次进步,只要坚持多写多改,你的写作水平肯定会越来越高。

正文

正文是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也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作者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陈述、论证的过程、结果和讨论都要在此得以展现。要求观点要正确、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选材要新颖;论述要有条理,有较好的逻辑性、可读性和规范性;表达要以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多的信息量为原则;量、单位、名词术语的使用要统一、规范。

正文是否有创新性,是决定一篇论文采用与否的首要标准,也是刊物决定录用与否的主要依据。

虽然许多论文不属于“首次提出”、“首次发现”,但作为一篇论文总应该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有新意,或对某种算法有改进,或对某一技术指标有提高。

要求论点突出、尊重事实、表达准确,要求结构能紧紧围绕主题层层展开、环环相扣,使整篇论文系统严密、浑然一体。常见的论文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和分总式等。

论文结构层次一般分成若干个自然段,或是用若干个小标题来论述。每层的小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

一个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分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最后一级如果还要分层次,可用1);2);①;②形式表示。

如:1 (一级标题);1.2(二级标题);1.2.3(三级标题);三级;正文的结构层次不论是采用自然段还是小标题的形式,都要注意各层次之间要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富有逻辑,达到无懈可击;层次与层次之间还应协调一致,各部分的先后次序、篇幅的长短,都应根据逻辑顺序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

正文结构层次上的常见问题:

1)标题不简明、不得体;

2)标题用词不确切,含混不清;

3)标题之间缺乏逻辑关联;

4)层次递进缺阶、段,衔接不上,层次混乱,不符合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

5)同一篇文稿中使用多种结构方式。

转自读研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