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指望晋级的期刊被踢出SCI了,已经投稿过的文章怎么办?附解决方法!

2025/3/19 15:29:26  阅读:31 发布者:

在学术圈,有时会听到一些“令人忧伤”的故事。例如,我的一位研究生朋友,刚在某本SCI期刊上发表论文,转眼间期刊就被踢出SCI。这时,科研人的心情通常会“五味杂陈”。

业绩考核中有SCI论文指标的科研人员,通常是受到这种变故影响最大的群体。面对这一情况,不少人只能紧急“咨询前辈、上网求助、联系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寻找可能的应对策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方法和前辈们的经验之谈:

与单位沟通,争取认可已发表论文

科研单位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部分单位会在期刊被踢出SCI前发表的文章视为有效成果,这就需要科研人员主动与人事和科研管理部门沟通,提供相关SCI收录日期和论文发表的时间证明。很多前辈的经验之谈是:向管理部门提交论文的发表记录、期刊收录证据等完整资料,有时能得到单位的认可。

增补其他科研成果

如果该篇文章无法计入考核,影响到预期的职称晋升或奖金考核,建议增补其他科研产出弥补影响。例如,有些研究人员会加快新项目的进展,并加紧申请科研基金或撰写综述、申请专利等成果,用以补充自己的业绩。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填补SCI论文的空缺,还能提升科研产出多样性。对于年轻科研人员而言,尽量在职业初期拓展成果种类,避免单一依赖SCI论文,有利于职业发展中的风险管理。

长期策略:选择可靠期刊

此外,在长期的科研策略上,前辈们建议职场科研人尽量选择信誉较高的期刊,避免因“投错期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建议选择成立时间较长、自引率低且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期刊,或向导师、同事等请教合适的投稿对象,减少踩雷的风险。

期刊被踢出SCI后的应对都需要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多方协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前辈的经验、单位的灵活处理、以及个人在科研策略上的提前规划,都是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宝贵资源。

如何识别易被踢出的“高风险”期刊?

预防重于补救。为避免踩雷,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识别高风险期刊:

1.警惕自引率过高的期刊

某些期刊若自引率过高,往往伴随不正当引用操作。一般建议选择自引率不超过30%的期刊,以避免进入“高危”范围。

2.谨慎选择发文量激增的期刊

如发现某OA期刊的发文量突然大幅度增加,可能表明该期刊出于商业利益驱动而降低质量标准,建议在投稿前详细查证发文质量。

3.密切关注影响因子的变化

影响因子短期剧烈波动是期刊可能存在风险的标志。可以通过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了解期刊的历史影响因子波动情况,谨慎选择波动频繁的期刊。

4.定期查阅预警期刊名单

部分科研机构、大学、医院等会定期发布“预警期刊”名单,科研人员可关注自己所在机构的预警名单。同时,也可以参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信所)的期刊预警系统或其他相关平台,了解近期的高风险期刊。

5.检查期刊所在的出版机构

若某出版机构旗下期刊有多个被SCI剔除,这说明该出版方在质量把控方面存在问题。尽量避免投稿至高风险出版机构,以提高文章安全性。

期刊被踢出SCI对科研人员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可能带来影响。科研人员应在投稿前认真甄别期刊质量,关注潜在风险,必要时可与科研单位多沟通,以保障自身科研成果的可靠性。最终,选择一个合格的SCI期刊,不仅是对研究本身的保护,也有助于科研人员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转自AJE作者服务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