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翻译有什么门道?
2024/8/5 14:54:19 阅读:49 发布者:
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SCI论文的写作发表越来越受重视。SCI论文是英文性的论文。既然涉及英文,就涉及英文的翻译。SCI论文的翻译有很多门道需要讲究。
1. 避免使用使人理解错误的英文。要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就要求我们熟悉英文,掌握并熟练运用英文。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我们在平日多花时间来学习英文。特别注意某些常见单词在医学语境下的词意变化,例:management intervention heterogeneity 英语中最常见。
2.翻译与编译是完全不同的。很多人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把翻译和编译当成一个意思,翻译要求的是精确,编译要求的是全面,准确但不一定精确。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精确阐明这种语言的意思,编译是通篇的编辑全文,重在整体的编辑。
3.googles是一切生词或不明短句的终结者!多用搜索引擎,少用字典!
4,翻译完之后先冷却一段时间, 过段时间再去翻译。我有这种习惯,一般翻译完之后会把译文冷却两天,之后再阅读的时候就会发现当时翻译过程中忽略的不少问题,这也是提高翻译准确度不错的一个经验。
5. 判断翻译效果“的单词其意思应是“诊治”“介入”“异质性”。务求(或强求)字句通顺”。
6. 忌“口语化”。翻译应简明扼要,一字千钧,这样才有权威的感觉,翻译重视的是权威感,所以翻译就应该老成沉稳状,不应太口语化,否则显得很不专业。例如“例”改成“个”, “病人”翻译成“患者”!这样翻译的东西才有学术的味道; mortality"在中文中经常被翻译为“死亡率”,这其实是最大的错误,应该是“病死率” !所以翻译的用词显得多么关键,一字之差意思竟显得那么不同。
7. SCI论文翻译质量的核心要求并不是英语功底,而是作者本人的中文修养和语文修辞能力!借于互联网络的发达,新名词已经不是英语上手的最大难题,但为什么翻译起来还是很费力?这里提两个关键点分别是“潜词”和“用句”,前者是讲你的用词之美,反面例子:“Previous studies”翻译成“先前的研究”或“早先的研究”;正面例子: 《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用句”则是说整个句意是否连贯流畅,前后呼应。例:“在腹内压增高病人治疗中进行积极监测和早期导管指导治疗“,明显不合中文文法,应该是:“腹内压增高患者的积极监测与早期置管治疗”。
8.翻译是需要交流的,没有人是医学英语翻译的全才——通科翻译是存在的,但翻译的深度和准度不会太深的。
9.我们的中文水平也要提高,在进行SCI论文翻译的时候,核心并不是说我们的外语水平有多么的厉害,关键是我们个人的语文修辞的能力,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中英文翻译软件,只要我们打开这些软件,就能对我们的中文文章进行翻译,但是语序一般情况是不对的,这就需要我们对其中的单词进行新的排序,这时候我们的中文修养和语言的修辞运用就发挥作用了,虽然说英语语法跟中文有一定的不同,但还是有很大关联的。
翻译界的大师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造出来的天才。任何精英都是学习而得到提高。想提高翻译的能力还需要多参看他人的文献进行多做总结。
转自英辑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