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科技论文都有特定的结构。使得科技论文的研究结果描述简洁易懂, 也使读者能从文中快速获取想要的信息。
一般科技论文计划都有写作步骤。包括作者根据研究假设分析研究结果, 完善研究假设,设计论文结构, 完成论文撰写的过程。
作者论文写作思维方式与读者阅读已刊论文的思维方式是相反的。
科技论文结构
题目:A 与 B 的 C 级关系(A→B(α);A(α)→B;(α)A →B)
A, 自变量(处理);B, 因变量(观测对象); α, 观测指标(属性)。
科研的深度是观测现象、 观测性状、 描述过程, 总结规律、 预测未来。
科研的维度有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以及对应的技术手段的先进性。
例:秸秆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过程
(A=秸秆分解过程; B=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α=演变过程)
土壤类型对分解秸秆微生物群落演替过程的影响
(A=土壤类型; B=分解秸秆微生物群落, α=演变过程)
中国饮食文化的南北差异(α=中国; A=南北, B=饮食文化)
常见错误:词不准;指代不明(自变量、因变量、指标定义不明确(过大, 过小);自变量与因变量混淆;因变量与其属性混淆
摘要:全文的摘要,包括立项依据, 方法, 结果和结论等所有要素。
严格按照 ABT 的描述方法。
第一句话, 介绍 A 与 B 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目的是强调选题的重要性(在更大尺度或者更小尺度与其他学科或实践需要的关系) ;
And 第二句话, 提及关于 A 与 B 关系及某些与α对立的研究进展;
But 第三句话, 指出关于 A 与 B 关系待研究的方面α(也有用直接描述研究假设的方法描述这些方面的)
Therefore 第四句, 写出研究目标, 属于α方面(等于小于α;一般是三个方面)。
究结果就是回答研究目标。不用过度描述自己看到的、 但与研究目标关系不紧密的内容。这不是仅描述作者学到的东西, 而是要描述与研究目标/假说相关的内容, 能说明研究创新性的结果。
最后一句话指出研究结果的价值(结论、 启示、 未来要研究的部分)。
前言(立项依据):
第一段:选题意义, 拓展摘要的前三句话(ABT)
第一句话, 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某个、 某两个关键词, 指出研究对象(A→B) , 说明研究意义(A→B 与更多人关心的事物(Y→Z) 的关系。Y→Z 就是国家需求或者国际热点) 。
第二句话, 指出研究进展(β) 。其出发点要与第三句话中将指出的研究重点/创新点(α)产生某种冲突感觉, 以突出a的创新性。
第三句话, 归纳出全文研究重点领域α。一定要包括所有研究目标涉及的问题。
第四句话, 实际上也就是 Therefore 句式, 指出待研究重点(属性的,α ) 解决后能产生的影响(是不是卡脖子性的, 关键性) 。与第一句研究意义的不同点在于, 前面强调需求驱动, 这里强调对同行的帮助。最后一句话中的关键词与题目相关, 要能够引导出下面的段落。
第二段:A→B 关系β(基本概念), 已知的/矛盾的研究进展(大/宽) , 未知的/可能的/新的待研究点(knowledge gap) αβ(小/窄/新)
第三段:A→B 中的γ(基本概念) , 已知的/矛盾的研究进展(大/宽) , 未知的/可能的/新的待研究点αγ(小/窄/新)
第四段:A→B 中的δ(基本概念), 已知的/矛盾的研究进展(大/宽), 未知的/可能的/新的待研究点αδ(小/窄/新)
最后一段:研究目标和研究假设。
研究目标一般为 3 个。通常包括实验性的结果和关联分析性的结果两个方面。
研究假设的格式是:If “treatments are set up” Then the properties are larger in the A treatment than in the B treatment because α, β and γ.
材料与方法:描述关键步骤让别人能重复;利于理解结果和讨论
研究对象:包括材料和处理两个方面。按照实验过程中实际操作的时间先后顺序分段描述;不要忘记对特定操作的目的的解释说明(Do sth to do sth)。
测定方法:按类分列小标题,描述的次序与结果描述中的绝对一致;数据计算方法
模型建立:公式及其关系
统计方法:检验数据正态分布,进行数据转化;进行差异性分析和显著性分析,两者不同但是相关联;相关性分析。。。数据分析软件。
研究结果:与研究目标密切相关的结果,强调客观性。
结果与讨论分开是大多数期刊提倡的。所以在结果中, 杜绝讨论性描述。
重点讨论的都要重点描述, 否则可以省略。因此,写讨论时就需要不断修改图表和结果描述。
描述次序:
研究目标次序一致, 与材料方法中指标测定次序一致, 最后是先原始后计算数据。
描述内容:
第一句话, 指出所关注指标及其总体规律(差异分析(ANOVA) 结果) 。小标题明确的指标, 可以作为第一句的主语或者宾语。避免用 Fig. 1 showed。The soil respiration rate shows…最好用 The soil respi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oil type, litter type and their
interaction (Fig. 1).
第二句话, 描述差异的显著性(Significance of the difference, t-test)检验结果, 处理间的不同指标的大小关系。按照研究目标, 对不同指标的变化进行归纳总结, 形成特定的规律。减少文字数量和重复信息是关键!
第三句话, 指出特殊的结果。按照 H0假设, 结果显著的才受到关注。否则都不给予描述。如果一些特殊指标差异不显著, 或者显著差异存在特定的规律, 可以列出。
结果讨论:与研究目标和文献相关内容的评论, 突出创新性(新假设), 有一定的主观性。
第一段, 总结研究方式的独特性, 整体评价研究结果的创新性及其意义(对其他相关过程、学科的意义) 。评价方法就是指出关键数据对主要假设的支持和否定。如果没有特殊的可以总结, 可以按照研究目标分小节(也有按照研究内容的小节),进行分类讨论。
主题节内每一段,
第一句, 归纳与某个研究目标或假设相关的关键数据的变化规律。不是重复“研究结果”中的文字, 而是与某个假说相关的结果,可以一个图或表,也可以是总结图表的内容。要表明数据来源。
第二句, 指出数据规律与假说的关系、 含义。
第三句, 与文献/本文其他结果比较, 指出一致性和不一致性, in line with, agrees with. 避免使用 confirm。
第四句, 解释说明一致性和不一致性产生的原因和内涵。突出某个方面的创新性和正确性。从多个角度论证可以提高论证的可靠性。所以强调自己数据在多方面的一致性也很重要。这个过程需要严格的推理, 从数据变化规律(大小排列),到从中获得的新知识(说明某个道理, A→B),再到总结出来的深刻理解(理解了 A→B产生的后果)。
结论:关于研究目标和文献相关结果及讨论的总结, 突出数据支持的创新点。
按照研究目标或者研究假设去评论数据能说明的创新点。
避免没有数据支撑的过度臆测。
最后可以指出研究的意义或者不足。
科技论文计划
科技写作过程与你所阅读科技论文的结构是相反的。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是写作困难的问题所在, 是简单模仿却难以奏效的原因。
实验设计时必须阅读文献, 提出假设, 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但是这时的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不完全的, 不恰当的。所以拿到数据时要构建新的假设。这个过程的目的是让数据更能被自己和读者所理解。
在准备图表过程中认识本研究的创新点 (然后归纳出来待研究点αβ和αγ,写出待研究重点 α)。这些创新点可能与设计实验时的想法完全不同。这个过程就是修改实验前列出的研究假说。画图表的过程就是让你思考如何去树立每个小的创新点及其相互关系, 找出最容易突显创新点的表达方法(α, β, γ)。
所谓的创新点是与现有文献进行比较, 得出的新知识(knowledge) 和认识(understanding)。所以这个阶段需要时间集中阅读文献, 消化和归纳文献。重点在于找到相关的可靠文献, 快速找出这些文献中相关的知识点。
知道了科技论文结构, 知道了前言中的待研点, 讨论中创新点和新假设应该在哪里出现,就能提高阅读效率, 就可以做到一天看十几篇论文, 能很快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 梳理出α, β, γ的关系, 确定待研点β和γ, 将α作为研究领域。
所以, 我强烈不建议大家有了数据就写文章。讨论数据, 明确数据的表达方式(图表),理解其中的创新点是高效写作的前提。我强烈建议所有的学生按照如下步骤完成实验和开始写文章。
· 确定研究项目:申请书内容或者自选内容
· 阅读文献设计实验:理论和方法并重, 提出较为清晰的研究目标和创新性的假说;设计出可行的(省钱、 省力) 和有创新可能的实验。关键是对照、 处理和各种测定指标和方法的确定。充分相信和怀疑项目建议书, 但是不能另起炉灶单干。干别人没有想到的不是创新,别人没有干过的才是创新。申请书中的想法是没有实现的想法。申请书可能内容庞杂, 你找到一两点, 保证创新性就能保证毕业。
· 完成实验和数据检查:严格按照实验计划执行, 任何修改都需要集体讨论;任何实验步骤都要有详细记录, 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便于检查错误。每天收集数据、 录入数据, 简单分析数据, 与直接指导人讨论数据。对照研究目标和实验方案, 明确工作进度。
· 完成某项实验, 按照最初的假说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学习相关文献, 作图制表。根据已有知识列出图表说明的知识点, 判断其创新点。这个时候可以怀疑任何数据的正确性, 但是不能隐瞒任何数据。规律性和不规律性都是研究结果, 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实验中的错误和误差是难免的, 但是这些误差不会完全掩盖事实或者新发现。诚实是科技创新的起点。
· 写作过程:一图一表,一次讨论;所有图表,一起讨论;列出题目;试写摘要;完成材料方法详细描述;完成研究结果初步描述,深入理解图表知识点;列出关键词,查找关键阅读文献,提出创新点供讨论;修改摘要,拓展前言,改写结果;开始讨论,修改图表和结果描述;修改讨论和前言;完成讨论;完成结论;修改摘要。检查全文的一致性,修辞。
转自新污染物治理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