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即将踏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者,面试时展现学术能力自然是老师们关注的重点。而如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证明自己在未来研究生学习期间具备扎实的学术潜力?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无疑是最具说服力的方式之一。
因此,众多本科生为了增强自身在研究生入学面试中的竞争力,纷纷选择在本科阶段就踏上“学术探索”之旅,提前着手撰写学术论文。
然而,这条道路并非坦途。许多本科生由于缺乏系统的学术训练及导师的直接指导,往往感到迷茫或力不从心,甚至可能不慎陷入发表“非正规”期刊的误区。鉴于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所面临的挑战、可行的路径,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助力怀揣学术梦想的学子们稳步前行。
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的“非标准”身份
尽管学术界普遍倾向于由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发表学术论文,但现实中并不绝对。许多期刊虽设定了学历门槛,但仍有部分期刊或特定渠道对本科生开放。此外,随着高校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竞赛等方式积累了宝贵的学术经验,成功发表了学术论文。
如果本科期间就有一篇质量尚可的学术论文,便会让你在众多考生之间多了一丢丢光环。或许在面试当中,你就是因为这篇论文而顺利上岸!因为没有哪位导师不爱带学术能力强,可以迅速上手的学生。
没有学术论文,便只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研究生。
可是严格意义上来讲,本科生并不是发表学术论文的“适格主体”,很多期刊标定必须硕士以上才能投稿。高校老师主张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呼声也是不绝于耳。
但是,大学里总还是有那么一小部分积极上进的学生(比如点进来看这篇文章的你)有着不同于其他“佛系”同学的追求。
那么,具体探讨一下,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可行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课题申报:开启学术之旅的钥匙
无论身处哪所高等学府,相信“挑战杯”这一学术竞赛对大家而言都不陌生。它不仅是锻炼学术能力、展现创新思维的舞台,更是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宝贵课题来源。近年来,类似“挑战杯”的课题项目层出不穷,虽然部分项目对参与者有学历要求,但仍有不少项目向本科生敞开大门,只要保持关注并积极参与,就有机会获得发表论文的契机。
此外,积极与导师沟通互动也是获取课题的重要途径。如果你能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对学科知识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切记,真诚的兴趣比投机取巧更能赢得老师的青睐),老师可能会考虑让你加入他们的课题组,从而为你提供更多发表学术论文的机会。
因此,课题种类的多样性和参与门槛的适度降低,为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时间管理与基础积累:论文撰写的坚实后盾
从过往经验来看,每一届本科新生都在不断进步,他们的综合素质日益提高,正如“后浪推前浪”所描绘的那样。这些优秀的本科生往往能够在入学初期就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考试,为后续的学术研究腾出了宝贵的时间。
无需再为这些等级考试分散精力,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并有余力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探索。同时,广泛的阅读兴趣和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也为他们撰写学术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合理的时间管理和扎实的学术基础是本科生成功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要保障。
助手君接下来就结合自己本科发表论文的失败经历以及顺利发表同学的成功经历,为大家提供论文写作思路与流程。
(一)打牢学科基础知识
打牢学科基础知识!打牢学科基础知识!打牢学科基础知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几乎任何一篇学术论文的逻辑都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可是如何做到能提出问题呢?那就是打牢基础知识。
笔者见过很多乐于提问的同学,但其实这里面好多问题不是问题,这些所谓的问题早已出台被司法解释解决。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基础知识不牢固,对于相关知识点根本就不掌握。
如此薄弱的基础知识怎么能写出学术论文呢?连期末考试都难以过关。所以,如果大家想撰写某学科中某一方面的学术论文,一定要对该部分知识了然于胸。
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这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才能提出真问题。在此给大家推荐一个小技巧,打牢学科基础知识不仅仅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来实现,去听一下法考名师的精讲视频也是完全OK的。
(二)热衷聆听学术讲座
当基础知识打牢之后,你或许依然没有灵感,找不到有哪些问题可以写。
此时最好的路径是什么啊?聆听大咖的学术讲座啊!我相信各位师弟师妹的学校每年还是有若干数量的学术讲座,老师们在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讲座的时候往往都会一个问题作系统的阐述。
聆听学术讲座一方面是帮你系统梳理知识,扩展你的视野,另一方面在讲座过程中老师也会提到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或还没得出结论的问题。
这些问题就是你写学术论文的入手之处啊。花些时间对这些问题仔细研究,哪怕最后没有写出学术论文,但是思考的过程依然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学会收集整理文献
如果师弟师妹所在的学校学术讲座较少,那么网络是你发现问题的主要途径。大家如果真真正正地对某一部门法(学科)很感兴趣,那么一定要关注一些这方面的学术公众号和有关部门的官方微信账号。
前者可以让你看到学者们在关注什么,后者可以让你看到决策者在关注什么。他们关注的点就是可以写学术论文的点。当然仅仅关注还是不够的,大家还要阅读相关学者的文章。读文章时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收集资料最主要的途径就是知网,至于如何使用知网这种过分基础的问题,师兄就不在本文中占用版面介绍了,大家可以自行前往b站学习。
原则上对于知网引用率较高的知名教授文章精读,通过精读学习写作技巧和行文结构。对于其他引用率略低,文章晦涩难懂的文章可泛读,学习行文结构及部分表达即可。
对于一些黑刊文章,不建议阅读,不建议引用,更不建议发表。黑刊文章,助手君也会在接下来推文中进行盘点。
(四)着手撰写学术论文
当以上三个条件你都满足了,恭喜师弟师妹已经进入撰写论文的最后一步也是最煎熬的一步了。
在正式动笔之前,大家一定要对之前阅读过的文献内容形成一篇文献综述。因为只有通过文献综述进行梳理你才能知道哪些点别人已经研究过了,哪些点仍然值得研究,这些点从哪个角度研究。
坦率的讲,如果你本科阶段就能够写出一篇质量上乘的文献综述,那么你就已经足够优秀了,哪怕最后没发表论文。
论文写作的基本逻辑就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行文结构大家写作中自己把握。但是师兄叮嘱一点,那就是写不下去的时候就不要强迫自己。
转自评职论文发表助手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