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机智破解审稿人给的“难题”
2024/7/11 9:17:31 阅读:110 发布者:
论文发表哪一关最难过?当然是审稿人这一关。只有过了这一关,你才能说自己前期的辛苦工作有了结果;如果这一关过不去,那你前期付出的很多精力,就可能功亏一篑了。
所以,发论文不努力搞清审稿人,就等于开车不看指示灯。因为审稿人的审稿标准和喜好,决定着你的文章能否被接收和通过,你对他们了解多少,你的文章被录用的机率就有多少。有经验的作者,都深谙这里的奥秘。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作者都能注意到这个问题,也不是所有的作者都能切实了解审稿人。所以,很多人投稿失败,其实并不是因为实验不好,或者水平不够,而是因为忽略了审稿人这个因素。
对于很多科研新手来说,他们都会在这一问题上产生教训,甚至连一些老手也会在这方面犯错。因此,懂得如何去处理审稿人给出的“难题”,应该是论文发表中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1.审稿人说的确实有道理,改起来不难。
如文献总结不到位、或者讨论不深入、图片质量不够高、文章逻辑混乱等。按照审稿人的要求改即可。
2.审稿人认为你的论文创新性不强。
你可以回复说:“谢谢你的意见。我们这篇论文的确没有‘震惊宇宙’,并且原稿的引言部分没有把新意、重要性写清楚;有鉴于此,我们已经加强了引言部分,把创新性强调出来。本文的创新性就在于……”
3.审稿人要求补充实验。
如果实验可以做,就做这个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写到论文里去。如果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问题,也要在答辩信中展示、分析数据,告诉审稿人已经做了要求的实验,但没有得到有价值的结果,原因是什么。甚至可以把这些数据放到“支撑信息”部分,让审稿人觉得作者并没有心虚。
如果没有实验条件,或者不能在短时期内做出这个实验。可以在答辩信中诚恳说出原因,并且在修改论文时有所行动,如在论文的讨论或者结论部分加上:“本文的主要目的是XXX,但XXX发病机理不清楚。XXX后续XXX发病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4.审稿人说的有点过分。
比如明明你就投了个3分杂志,审稿人非拿着10分杂志的要求说这不好那不好。可以以平实理性的语言,讲述这个研究的目的与过程,为什么做不到。审稿人愿意高抬贵手就心里感激一下,要是咬住不放给了拒稿意见就换个杂志再投吧。
5.审稿人理解错误,或对某些地方不是很懂。
有可能是你没有解释清楚。可以把涉及的句子重新变换一下,解释清楚一些,并在答辩信中写:“谢谢提醒。我们原本的写作的确会引起歧义,现在我们根据审稿人的意见修改如下……”
6.审稿人直接拒发。
直接吐槽论文漏洞多、写作风格糟糕不想审了。遇到这种情况,重写吧。
转自SCI科研服务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