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结论(总结论)改了又改,仍不到位,那就用这十条规则来试试吧
2024/5/17 16:30:18 阅读:43 发布者:
01
结构体例规划
结论既可写在讨论中,也可独立成标题单写,在写作前要规划其结构体例,避免缺少结论,就是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在文中任何地方均找不到结论。如果讨论部分中已写结论,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单列标题重写结论,否则就会造成重复或跑题。所谓跑题,就是写了结论以外的内容,貌似结论,其实不是。
02
与目的相呼应
结论针对论文的全局来写,与研究目的(目标)直接相扣,目的定下任务(承诺),结论是完成任务(兑现)。引言、题名通常定下了目的,那么结论自然就要告知目的是否实现,做得如何,水平怎样,有何问题,怎么解决。因此结论应点题(题名),与题名、引言遥相呼应。
03
内容有序展开
依据结论的应有内容,按研究背景→成果提出→优势描述→价值意义→研究局限的常规结构有序展开。其中研究背景一项可以不写,如果写,也一定紧密围绕主题,不偏不倚,简洁短小,高度概括。其他项也应按研究领域范围和内容复杂程度等要素而有所侧重取舍。
04
科学判断推理
结论是结果的结果,甚至是结论的结果,由上层到下层结果,再到下下层结果,每一结果、结论的得出均离不开判断、推理。其科学性要以基于实验、观察结果和正常逻辑思维的判断、推理来保证,措词严谨,逻辑严密,行文规范。不作无根据和不合逻辑的推理,进而得出理由不足、可信度不够的结论。
05
准确简洁表述
结论各部分内容的定性、定量表述都要将由实验、观察所得现象、数据及对它们的阐述、分析作为依据来准确表述,语句要精减提炼,每一句的表达都要准确明白、精练完整、直截了当、高度概括,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避免具体、详细的表达,特别在表述方法时,要引用方法的名称或关键步骤,不涉及方法的具体内容、细节和步骤,更不要写研究过程。
06
避免重复前文
把握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内容,严格区分其间差异及侧重,从论文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将结论写成相对独立且别具特色的部分,不要简单地重复前文(如题名、摘要、引言),避免将结论写成摘要。不要将讨论中层次较低的结果搬来当结论,不要将结论写成实验、观察结果的小结,不要将常识、知识写进结论,更不要将材料、结果、分析、过程等当作结论。
07
恰当表达创新
对研究成果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以科学的态度、精神和专业的方式来恰当表达成果的价值和创新,既不夸大其词、自鸣得意,也不过度谦虚、谨小慎微,证据、理由不足时不要妄下结论。对尚不能完全肯定的结果、结论的表述,注意留有余地,不轻率地否定或批评别人的成果,更不能借故贬低别人,甚至攻击人身。
08
篇幅合理确定
根据研究成果的内容、特点、复杂程度及表达需要来确定结论应有的、合适的篇幅。结论应是针对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写的,除了研究背景和用来对比的他人成果,一般不要涉及论文中未曾指出的事实、数据,不简单重复论文中其他部分的相关语句,更不涉及不怎么重要甚至无关的内容,篇幅通常较短,总体原则是宜短不宜长,能短则短。
09
形式灵活把握
结论是站在论文的角度来高度概括的,没有冗余的词语或句子,较短时写为一段是正常的。但有时出于层次、条理的清楚表达,或为了适合出版体例格式要求,或因作者个人写作风格,结论也可以按内容项分段来写,每一内容项一段(每段可编号,也可不编号),每段包括一句或几句话。结论内容较多时分段更好,内容较少时一段可能更好。
10
合理建议提出
结论结尾可以提出一些开放的、建设性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预设场景。这也是记录作者对未来可能研究工作的想法的一个好机会,但注意不要提出任何新的论点。
转自知识服务圕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