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狂揽院士!这些高校,有大动作

2022/12/26 10:14:50  阅读:141 发布者:

01.多位院士,入职高校

近期,高校人事调整密集。

8月,张立群院士出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9月,王云鹏院士出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10月,吴义强院士出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

除了出任校长之外,也有多名院士以“战略科学家”的身份加盟高校。

今年6月,核能与核安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核能院院士吴宜灿作为战略科学家加盟浙江大学。他将会在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人才战略布局,学科建设及学科在新能源领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7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受聘为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他将推动武汉理工大学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两所高校的“材料+信息”交叉学科进一步向上发展。

而就在上个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姚建铨受聘中南民族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科学家和先进计算与智能光电产业学院名誉院长。他的加盟,将会促进和提升学校在光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相关领域的整体实力。

02. 院士带队,突破瓶颈

据高绩统计,现有12所高校的“一把手”由2021年新晋院士担任。

校友会曾统计了2016年到2022年年间,中国大学两院院士排名。

共计92所高校拥有两院院士,数量在1-18位不等。

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居榜单前3名,是拥有两院院士最多的3所大学,分别有18位、14位、10位两院院士。

院士的数量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代表高校的科研实力。

这正是许多高校狂揽院士的主要原因之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藏在采访中表示,聘任院士当校长,能够通过“院士校长”的影响力,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并带动学校的学术研究。而院士担任高水平院校的校长,则被认为这和高水平院校的地位、形象更匹配。

无论是以“校长”的身份,还是以“院长”或“战略科学家”的身份,高校总会聘请院士来到自己最需要发展的学科上,希望能够在他们的带领下获得突破。

而无论是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还是中南民族大学,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方向:通信工程。

03.行业发展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通讯的需求正在逐渐改变。

如果说过去人们只满足于电话和微信传讯,现在的需求就是电脑,手机与家用电器等其他智能终端的深度联合。

随着5G的开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技术开始融合创新。

以此为前提,人们又对深度智联有了新期待。

除了居家方面的智能以外,这种期待也在向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医疗等诸多方面进行发展。

与此同时,6G时代即将到来,新的改变也将随之出现。

所有与通信工程相关的行业及岗位,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促进行业的发展,让智能化更贴近大家的生活。

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大量岗位的同时,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快地掌握最新的信息及最新的技术。

而学术会议,则是了解前沿信息,加深行业理解的最佳平台。

第二届智能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国际学术会议(ISCCN 2023)将于2023224-26日在长沙举行。

转自:AEIC学术交流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