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梅洛维茨:大众传播大事年表《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2022/11/24 9:01:49 阅读:330 发布者:
生平经历
约书亚•梅洛维茨1953年出生于美国,现任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传播学系教授。20世纪70年代,梅洛维茨参加了纽约大学的媒介环境学博士项目。1978年,他在克里斯琴•尼斯特罗姆、亨利•珀金森和尼尔•波兹曼的共同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学业。1985年,通过将奎因斯大学和纽约大学的两篇博士论文进行完善,出版了《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该书获得1987年全国广播工作者协会和广播教育协会“最佳电子媒体书奖”和美国语言传播协会的年度图书金奖。1995年出版的《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将该书的出版列入“大众传播大事年表”。
主要理论(方法)贡献
梅罗维茨认为,在现代社会,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必然导致人类行为的变化,其中尤其是电子传播媒介对社会变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更令人瞩目,因为它能更有效地重新组织社会环境和削弱自然环境及物质“场所”间一贯密切的联系。因此,梅氏声称,他提出新的媒介理论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研究媒介影响和社会变化的新方法”,以解释和说明人类传播活动中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这类变化现象。
梅罗维茨指出,戈夫曼只是分析了人际交流中“场所”不同、“话语”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亦不同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揭示出“场所”对交流情境为什么如此重要的真正原因。饭店服务员在“前台”和“幕后”的讲话固然不同,但是,如果他们在议论顾客的古怪行为时忘了关上通讯联络系统,而让这几位顾客听到了这种幕后的说笑,那么这种说笑就不再是“幕后”的而是“前台”的了,也就显得窘迫而不适当,从而会影响整个事情的情境。所以,他认为,地点场所对情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允许某些人听到和看到正在其间发生的交流活动,而不让其他人听到和看到这些传播活动。这就是说,由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环境比通常意义上的物质场所重要,而在确定信息环境与物质场所的界限时,接触信息的机会则是判断和辨别的一个关键因素。一间卧室可以充当某对夫妻之间进行密谈的环境,因为其他人没有机会接触到他们密谈的信息。同样,一位政府首脑将他对成千上万公众演讲的情境照搬到家庭或卧室之中,也是不适当的。因此,在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中,情境就是信息系统,是一个重要观点。构成信息系统的是“谁处在什么地点”和“什么类型的行为可被谁观察到”的两种情形,或者说是以人们接触社会信息——自己和别人行为的消息——的机会为核心。在这信息系统内,“信息不但在自然环境中流通,也通过媒介传播”,因此,“运用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环境如同地点场所一样,都促成了一定的信息流通形式。”
相关著作
《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