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研究分享丨家族企业创新投入中的“非家族力量”——基于股东治理的视角

2022/11/23 11:23:54  阅读:202 发布者:

作者简介

杜善重,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家族企业治理。

研究缘起

创新战略的实施对于以基业长青为目标的家族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家族企业却普遍存在创新投入不足的现实问题,因此如何助力家族企业实现创新投入水平的提升具有关键意义。虽然学者们已从家族企业内外部视角探讨了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动力机制,但对于非家族资本的影响关注不足。一方面,家族投资者与非家族投资者在家族企业内部共存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十分普遍;另一方面,在我国大力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实背景下,异质性产权资本已经成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部分研究主要从股权结构层面关注了非家族资本尤其是国有资本的作用,忽视了资本融合过程中非家族股东提名董事的权利,并且仅依靠单一的国有资本也难以助力家族企业实现治理转型。因此,探究非家族股东治理如何影响家族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无论从理论逻辑还是现实情况来看,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理论渊源

Li2018)发表在战略管理领域顶级期刊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的论文“Increased Non-family Ownership in Family-owned Firms: How Does It Affect CEO Turnover-performance Sensitivity?”指出:“家族投资者和非家族投资者并存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十分普遍,随着家族企业中非家族所有权的增加,关注非家族股东在家族企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相关学者也曾多次呼吁针对家族企业中家族股东和非家族股东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Gómez-Mejía ,2011;Sacristán-Navarro ,2015)。因此, 上述研究为本文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事实上,非家族股东参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并不仅局限于股权结构层面。对于股东而言,其参与企业的公司治理活动可以同时通过股东大会投票和董事会投票两种渠道(蔡贵龙等,2018),因而非家族股东亦可以通过股权结构与董事会参与两种方式来参与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基于此,本文从股权结构与董事会参与两方面对非家族股东治理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问题的逻辑起点(Becht ,2003)。在家族企业内部,控股家族一 股独大的现象较为普遍(Anderson,2003;Villalonga,2006;姜付秀等,2017)。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内部的股权构成逐渐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 Carney,2012;Sacristán-Navarro ,2015;Li ,2018),相关学者也开始关注非家族股东对家族企业绩效及投资行为的影响。Gómez-Mejía 等(2011)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弱化家族所有权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负相关关系;Sacristán-Navarro 等(2015)的研究发现,当非家 族大股东比家族股东拥有更多的投票权时,企业价值会受损;陈建林(2015)关注了家族所 有权和非控股国有股权对企业绩效存在互补效应;Li2018)的研究发现,非家族股权能够 强化 CEO 变更—业绩敏感性;罗宏等(2019)关注了国有股权参股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参股能够有效提升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意愿与资源,从而 促进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提升。董事会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股东控制管理者确保公司根据股东利益行事 的首要途径是董事会(Allen,1999)。相关研究认为,家族企业应该在董事会中增加 独 立 董 事 的 比 重 , 从 而 缓 解 家 族 成 员 导 致 的 内 部 人 控 制 问 题 ( Anderson,2004;Bammens ,2011)。部分学者还关注了董事会成员的“去家族化”对家族企业经 营决策的影响,一方面,李欢等(2014)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去家族化”能够降低代理成本,从而实现家族企业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徐晋等(2019)则指出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去 家族化”战略能够助力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与此同时,张玮等(2018)则关注了家族 企业 CEO 身份对高管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非家族成员担任 CEO 的情境下,CEO 与非家族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会缩小。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已有文献更多地从股权结构或董事会参与的单一视角来理解非家族股东的作用,忽视了股权结构与董事会参与是非家族股东参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虽然罗宏等(2019)关注了国有股东参股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但该研究忽视了非家族股东的异质性特征,也尚未探究国有股东委派董事能否直接影响家族企业创新投入。基于此,本文以股东治理作为研究视角,从股权结构与董事会参与两方面对非家族股东治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探究非家族股东治理如何影响家族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从而为评价非家族股东治理效应的合理性提供经验证据。

主要发现

本文采用 20122016 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代理理论和组织理论分析了非家族股东治理对于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实证检验表明,非家族股东治理有助于提升家族企业创新投入,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具体的作用机制在于,非家族股东治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风险承担、降低代理成本及促进组织冗余合理配置,从而助力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拓展性分析发现,首先,基于情境因素的研究发现,由家族直接创立、未发生代际传承及处于制度效率较高地区的家族企业,非家族股东治理能够更加有效地助力家族企业提升创新投入水平;其次,基于差异化持股模式下委派董事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非家族股东策略持股的情境下,非家族股东委派董事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效应更明显;最后,基于异质性非家族股东持股的影响研究发现,异质性非家族股东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存在差异化影响,国有股东的积极效应最显著,机构投资者次之,民营股东与外资股东则均不利于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

研究贡献

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第一,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实背景丰富了家族企业股东治理的相关研究。以往从股权结构层面探究家族企业创新投入动因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了单一类型非家族股东在资本层面的涉入,这不仅忽视了非家族股东提名董事权利的有效行使,也未充分反映非家族股东的异质性特征。因此,本文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内涵不断深化的现实背景,进一步拓展了非家族股东的研究维度,并从股权结构与董事会参与两方面来理解非家族股东治理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丰富了家族企业股东治理的理论研 究。第二,丰富了非家族股东与家族股东互动关系的相关研究。在家族企业内部,非家族股东与家族股东相互融合的现象十分普遍,学者们也开始关注非家族股东与家族股东互动关系对家族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传统观点认为,非家族股东与家族股东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但家族企业往往由控股家族掌握最高话语权,非家族股东更多地通过发挥“协同治理” 作用来弥补家族股东在经营决策方面可能存在的偏差。本文不仅验证了非家族股东的“协同 治理”效应,而且对重视非家族股东与家族股东互动关系研究的呼吁做出了积极回应。第三, 为推动家族企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如何在家族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正式治理制度与非正式关系治理,并使二者形成协同作用,成为了家族企业现代转型的关键。本文以股东治理作为研究视角,为家族企业正式治理制度的建设提供了思路,在促进家族企业创新投入增加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家族企业的现代化转型。

原文引用

杜善重.家族企业创新投入中的“非家族力量”——基于股东治理的视角.2022,25(5).

转自:“南开管理评论”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