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22 11:06:08 阅读:419 发布者:chichi77
1. 比赛背景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案例作为将实践问题理论化、系统化,将高水平研究、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载体,是深挖实践“富矿”,讲好中国故事,形成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
为此,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将于2022年4月至8月主办“清华大学2022年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为关注公共政策与社会问题的同学提供一个学习探索和思想交流的平台。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创始于2012年,2016年首次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举办,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性学生竞赛。六年来共吸引全国近500所高校的3300多支队伍近万名同学参赛,近年来参赛规模不断突破新高,引起国内外高校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持续大规模地吸引学生深入实践进行案例开发与案例研究。2022年大赛将继续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发扬公共管理学院“明德为公”的精神,激发学生从具体案例入手,积极关注公共政策问题,深度了解中国现实国情,切实提升敏锐的问题意识、科学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2. 比赛方式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读的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及MPA学生均可报名。参赛选手以团队为单位自主选题,通过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对公共政策类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或解决方案。
3. 选题范围
当前我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本次案例大赛旨在推动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开发具有时代性的优秀案例,参赛团队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为主题,围绕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六大领域的生动实践进行选题。选题需突出国家重大的改革前沿、中国特色的治理创新或者全国最佳创新实践,题目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鼓励参赛团队“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案例调研应当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必要时可采取线上方式进行调研。
4. 报名事项
报名时间
4月18日 - 5月23日
报名方式
请通过在线平台注册登录并填写完整信息。
http://166.111.7.233:8888/competition/login.html
组队方式
参赛学生自行组队,每支团队1-4人,推选1人担任队长。每人限参与一支队伍。允许跨校跨年级组队,团队中只要有一名为硕士生,即为硕士生队。
5. 比赛流程
时间段
活动内容
关键时间
4月18日-
5月23日
组队报名,提交选题报告
5月23日中午12时报名截止
5月24日-
6月7日
选题报告评审
6月8日公布复赛入围名单
6月8日-
7月22日
案例分析报告提交
7月22日中午12时案例分析报告提交截止
7月23日-
8月7日
案例分析报告评审
8月8日公布决赛名单
8月20日
决赛现场答辩,举行颁奖仪式
本科生组、研究生组分别进行决赛,并举行颁奖仪式
8月21日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说明会
_
*5月6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将举办2022年中文案例大赛线上说明会,包括案例大赛赛程赛制说明、案例选题及分析报告写作指导、往届参赛选手经验交流、现场答疑等环节。具体参与方式将另行通知。
6. 写作要求
扫描二维码查看附件,
获取选题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具体要求
7. 奖项设置
大赛设立本科生组和硕士生组两个赛场,分别选出一等奖(1个),奖金为人民币5000元;二等奖(2个),奖金为人民币3000元;三等奖(3个),奖金为人民币1000元。其余入围决赛队伍获得优秀奖。
经评审,本科生组获奖团队中每队表现优异的两位选手将获得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项目的推免面试资格。硕士组获奖团队中每队表现优异的两位选手,在所报导师同意基础上,可以直接进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项目综合考核环节。
优秀案例有机会入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服务于全国公共管理教育与实践;案例作者根据案例中心相关管理规定获得案例入库稿酬及案例收录证书。
8. 注意事项
(一)提交案例要求为原创调研案例,参赛队伍不得抄袭、虚报、谎报,不得以曾取得其他学术竞赛奖项、入选其他案例库,或同期报名其他学术竞赛的案例参赛。
(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同时举办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中文赛场)和全球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英文赛场)。每位选手仅可选择其中一场参赛。
(三)以上情况如有违反,经查实,将立即取消参赛队伍或选手的比赛资格。
9. 联系方式
【联系人】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 周老师
【电话】010-62788958
【邮箱】casecenter@tsinghua.edu.cn
【大赛交流QQ群】
1群:909853606
2群:160488033
3群:580910310
本次岛主邀请到了汁汁学姐为大家分享清华公管案例大赛一等奖获奖经验,希望各位保研er都能够有所收获!
01
个人背景
汁汁学姐:推免至北大硕士,主持并参与多个学术竞赛:获中国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赛全国一等奖 ,并作为第一作者主持案例,收录于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上海交通大学全国城市治理案例大赛季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全国三等奖。
02
参赛理由
参加清华公管案例比赛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清华公共管理学院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顶级学术殿堂,其举办的清华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学术和实践的前沿,参与的过程便是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倘若能够获得奖项更有可能获得推免面试的资格(当然,清华公共管理学院申请材料的审核门槛非常高,因此如果能够通过案例获得推免面试资格非常有优势!),撰写的案例也能有机会入选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可谓是每一个公管人的情怀和梦想!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推免考核细则
其二,走出校园,深入基层社会,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证材料的双向对话。与此同时,因为要完成报告,定量、质性分析技术便在DDL的迫使下有了提升。同时通过文献综述、框架构建,我们也能对该领域的现有研究进展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此能够学到很多技能,就算没有获奖,这也是一个亮眼、含金量较高的经历,能够在面试中有的可说。例如老师问到“你做的最好的一个研究是什么”,我便从清华案例讲起,从研究问题到理论构建,再到边际贡献,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
最后,个人本身就对基层公务员的案例非常感兴趣,团队也有一定的访谈资源,再加上参加清华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更像是学院的传统,每一届的学长学姐都会参加,到我们这一届参加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635033133428745&wfr=spider&for=pc
03
准备经验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在案例比赛中一点也不假。通过关注社会时事热点(政府官网、新闻联播、南方周末甚至知乎等平台)、收集身边故事(课堂交流、与亲朋好友的交流)、积累研究兴趣、阅读专业文献(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公共行政评论、PAR、JPAR等期刊文献),我们都可以找到选题。但如何从中选择出最佳的一个需要仔细斟酌。团队当时案例选题时否定的题目不下一百个,遵循以下原则确定了最后的选题:
01
案例的真实性与典型性非常重要。
倘若受访者只能提供“面上的官话”,那我们便很难接近真实的案例。这就需要团队拥有一定的访谈资源和访谈技巧。如果能够有渠道接触受访者,很大程度上能够事半功倍。此外,选择独立轻松的访谈地点、结合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甚至使用方言都能帮助我们与受访者建立深厚的信任和友好关系,从而有机会获取第一手的真实访谈资料。
02
兼备现实意义和理论贡献。
案例追求以小见大,通过小切口,展现出大关照。例如关注公共政策问题并了解现实国情。同时作为一个学术比赛,案例同时要具有理论贡献,具体而言,需要聚焦到学术概念,对现有理论有推进。
当然,在案例报告形成和答辩展示过程中也有一些小技巧。
01
报告完整规范。
报告首先要做到的便是结构完整、表达规范。一般包含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或是起、承、转、合四部分。每一个部分中需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都需要包含政策情景、行动主体、行动策略和行动结果,类似单独把每一个部分拿出来都要有完整的故事结构。
02
会写也要会展示。
反观获奖的队伍,案例标题和汇报展示都非常吸引人。案例报告内容一定是突出一波三折,更像是在向读者呈现一个异彩纷呈的“故事”。随着访谈的推进,我们会逐渐了解整个案例的始末,但是呈现案例时切忌平铺直叙、事无巨细的描述,而是需要抓住最突出的矛盾交锋或者多元主体互动最频繁的情景片段。值得注意的是,可以更多的运用表格、、框架图等方式代替纯文字展示。
当然,过程中也要展示出团队的工作量,比如访谈人员数量、访谈资料的收集、参考文献数量。
04
心路历程
从选题到访谈,从抽象理论到形成报告,再到答辩汇报,每一步的推进都需要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由于案例比赛的关键时间节点和保研夏令营较为重合,因此大三参加案例比赛的同学一定要做好权衡,看自己是否能够保证足够的时间精力兼顾二者。同时,每一位团队成员在学术讨论中都拥有平等的地位,而非某一成员处于绝对领导,因为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和创新一定多于一个人的冥思苦想。
要做好不断调整的思想准备。“修改”贯穿案例比赛始终,“方向性的大改/结构调整”也常常遇到。我们的选题报告就经历了四次大改,相当于重写了四次选题报告。例如我们一共把案例整理为1-10个案例情景(典型场景),其中只有1、3、5、7、10情景是最能体现本研究议题的,修改的过程便是寻找最贴切的案例情景和更好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的形成选题报告和案例报告。
清华公共管理案例的探究过程,也奠定了我本科阶段的研究方向。包括入营论文与毕业论文的撰写,我都尝试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该议题,这也奠定了研究兴趣和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研究方向。
虽然在案例比赛期间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是至今我仍认为参加案例比赛是本科期间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这期间离不开指导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倾心指导,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全力以赴。对我而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多是眼界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总结一下,便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字里行间便是满满干货,直播就更值得期待。各位保研er可千万不能错过汁汁学姐的精彩直播呀!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