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随笔 >> 文章正文
  • 忆父亲

    类别:随笔 作者:baozi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5/4/8 8:55:35 网友阅读:491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忆父亲

    (2015年清明前夕写给我亲爱的父亲)

    光阴似箭年复年,转眼间,爸爸离开我们已有32个年头了,放佛一切就在眼前,他的个头不高,身材很瘦弱,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稀稀的黑发上没有丝毫的杂发。爸爸是私塾毕业的,听母亲说他从小就很聪明,19岁的时候就一直在姥山任教达22年之久,后来由于想离家近一点,照顾一家老小,便打报告经上级批准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亲手创办了一所山村小学——山郭小学,他所教的学生,每年在全黄麓镇的单科、总科都是名列前茅,那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爸爸的文采很好,当时我才十几岁,他常和别人谈心,他有一个姐姐出嫁了,后来在生育过程中不幸遇难了,当时他还是一个童年娃,随着时间的推延,长大了的他,心中感到无比的愧疚,于是写了一首“忆姐姐”的诗,“记得童年小/常与姐姐吵/本是连胎生/就是光打搅/母爱溺爱儿/对姐要求高/常说姐大些/应该让他小……”还有很多我都记不清了,最后的结尾是“姐姐、姐姐我对不起您!”。他的舅母对他一贯很好,他也为舅母写了一首诗“淮阴一饭尚酬恩,宝宝提起曾记清,仅少怀胎十月整,犹如生母又何分”。最使我难忘的是邻村的一个农民工,在外地搞建筑,一不小心从四楼上摔了下来,摔坏了双腿,他是家庭的主力军,该怎么办呢?于是,四处找人写报告,但上面一直杳无音讯,后来托人找到了爸爸,爸爸便帮他写了份报告,当时已临近春节,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东家鞭炮声,西家欢笑声,唯有‘老虎’(乳名)黑着灯,孩子站在门口哭,大人睡在床上哼…….”,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言辞终于打动了上面,并及时采纳了他的建议,给这位农民工按照一级残废发放补贴,他打心底感谢我爸爸。还记得,我上初中时,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摘棉花”,由于我不知如何去写,便回家请教我爸爸,他耐心地开导我说:我给您开个头供您参考,‘微风吹动着棉头和棉枝,棉头好像为我们点头,棉枝好像为我们招手,棉花盛开好像张着笑脸欢迎我们的到来……’。在爸爸的启发下,我的作文被语文老师作为典范在班级进行了朗诵,还刊登在学校期刊“好作文”的光荣榜中。爸爸一生写了几百首自由诗,由于我们当时年纪太轻,没能保存下来,现在想想实在是太可惜了。

    爸爸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的就像他做人一样周周正正,如同钢板刻的一样好,可您的知识和才华我一点都没学到,只不过是遗传了您那颗善良的心,我真的好愧疚好愧疚,您养育我们长大是多么的不容易!冷了怕冻坏了,热了怕烫坏了,您走时,那时我才18岁,正是花季的年龄,没有安家立业,就连一口水都没能喝上,这也成了我一生中唯一的遗憾。

    记得您走的那天,天气非常晴朗,早上您说心里有点难过,妈妈贪干农活就疏忽了一点,谁料到,下午村民们把他送往医院,经医生检查用脑过度、心衰,导致突发死亡。当时您只有56岁,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给任何家庭都难以接受,爸爸就这样一声不说地和亲朋好友不辞而别了,在抬往爸爸遗体回家的路上,按农村的习俗,只有在村外搭上个尸棚,但爸爸的善良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村里的百姓闻讯赶来,把这个菩萨心肠的人抬回了家,说是他这样一个善良的人会保佑全村人平安的。爸爸慈祥地睡在堂屋的地铺上,身穿一套黑色的平布制服,裤子的左膝盖上是妈妈亲手给他补上的一个圆圆的大补丁,那双黑色的松口鞋,底子薄得只有铜钱那么厚,给人看上去心里非常的寒掺。大人、孩子们围着爸爸的遗体有的泣不成声,有的放声大哭。大家议论纷纷:黄山脚下的“一支笔”,为老百姓书写家信、打报告,救济困难群众……这样的好人到哪去找呀!

    按农村的规矩应该土葬,因为他是一名教师,按国家的要求,爸爸必须火化,第二天一早,灵车来到了我们村庄,把爸爸的遗体送去火化了,他虽然尸体化为灰烬,但他的灵魂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上午十点多钟,参加爸爸的追悼会有黄麓镇镇长、各学校校长、老师、山郭村小学全体师生,还有亲朋好友,追悼会上赞扬爸爸一生的丰功伟绩。他说:郭文华先生,一生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他的前提就是用“四心”对待别人,对老人“孝心”、对困难群众“爱心”、对朋友“诚心”、对学生“耐心”,他是知识的标兵,是学问的表率,是我们代代相传的好榜样。追悼会结束后,他的几位患难之交抱着爸爸的骨灰盒死死不肯松手,大声地哭喊着好人走好,没有您就没有我们的一家人,那哭声再一次让在场的所有人放声大哭了起来。哥哥搬着爸爸的骨灰盒,沿着陡峭的山路慢慢的出行,那一杆杆随风招展的箫帐,好像爸爸一生所得的锦旗;那一个个五颜六色的花圈,好像爸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那一阵阵震人心肺的鞭炮声,好像是爸爸大声对我们的告别;那一朵朵洁白的鲜花,代表着爸爸一生高尚情操,那么的一尘不染、那么的洁白无瑕;那一排排长长的队伍,是亲友们在默默的祈祷,祈祷着老郭先生一路走好。来到爸爸的墓地,每个人放下手中的白花绑在周围的小树上,为爸爸的另一个世界铺上了银装,那一锹锹泥土代表的是爸爸一生中的知识堡垒,爸爸,您安息吧!

    爸爸,我们把您送走后,再家中我们翻到了别人欠您的3个账本(共计人民币8563元、粮票1234斤),这钱和粮票我们不打算去要了。还有一个是您欠别人的账本(共计人民币350元),我们已经替您还清,那是您一生心血的结晶,也让后辈能永远惦记着您的好。

    爸爸,妈妈现在已是80有旬的老人了,患风湿性关节炎,瘫痪在床已有5年时间了,哥哥持之以恒,每日三餐,把妈妈服侍得很周到,家里四代同堂,和睦幸福,爸爸您安息吧!

    爸爸,您在知识的海洋里跨越而过,您在人生的征途上无私地帮助着困难的群众迟迟而度,您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光耀的形象永远活在儿女心中,您那颗善良的心感动着天、感动着地,就连您坟头的野草也在为您点头微笑,您留给后人们的永远是夸赞和怀念。

    女儿:郭秋香

    2015年3月29日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