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 沙漠精神

    类别:故事 作者:尘风逸清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3/9/27 21:34:36 网友阅读:1281次 网友推荐:4次  字号:   

    治沙英雄

    张应龙说

    生命在于感受

    感受在于体验

    甲壳虫爬沙

    坚持是每种生物都懂得道理

    穷则思变

    家有父母在

    何必远烧香

    只有树冠,没有树干

    放弃高大,扎根沙漠

    这就是沙漠精神

    ——张应龙的话

    一路上听着大家都在踊跃地讨论等会儿要去拜访的人,说他如何传奇,如何英雄。在我看来,百闻不如一见,想完就靠着椅背昏睡了过去。颠簸了摸约3个小时,我们却进入了一片沙漠,大家都兴奋起来,南方的同学更是惊叫了几声。透过窗外,一望无际的,灰茫茫的沙海,低洼处有几株灌木。听老师说那叫沙棘,别看是一丛一丛的,底下的根系长达十米,盘根错节。我们听了都吃一大惊,纷纷都在找其他植被,来拷问老师。老师看着我们如此兴奋,就叫住我们,说了开来——今天要去的地方是沙生植物长柄扁桃培育基地;拜见的人是治沙英雄张应龙。  

    长途汽车在沙漠中驰骋了一个多小时,像蛇游走在这片荒芜之地。游拐了好多弯后,出现在眼前的一片树林,再往里深入,跳出了一池荷花,大家兴奋更是带有几分钦佩。老师开了个玩笑,荷塘月色,绝对会很不一般哟。大家听了都大笑大笑……  

    到了门口,我们还未下车,一帮人就迎上前来,热情的寒暄之后,领我们进入会议室,招待我们。可我们却呆不住,像刚到一个新环境的狗崽儿对陌生环境充满好奇,四处转悠。拍照留念的,爬上窜下的,不过,还有找厕所的(偷笑)。    

    举行了挂牌仪式之后,我们就和张应龙坐到一起,开始交流会。本来在我们做完自我介绍后,张应龙是要讲PPT的,大家都知道一看PPT,确切说是课件,那瞌睡虫就都来了。好在幻灯片坏了,放不了,只好交谈口说起来,大家正襟危坐,兴奋起来。张应龙开始先做了自我介绍,之后讲了一个让他治理家乡沙漠的初衷的笑话——过年那几天,从北京回来,走家窜户的酒没少喝,村里人都说大城市回来的人,有出息,热情款待是没的说……顿了一下(点了第三根烟),有天晚上去了村长家喝酒,喝醉了,借着酒劲儿答应了村长的请求——出资十万,治沙。之后不久,就辞去了北京的优待,揣着三百多万,回到这里。说完,掌声轰鸣,都觉得特别传奇。至于细节我无从知晓,只是觉得不应算是笑话了。  

    接着,就说到了长柄扁桃,说它的好处优点,及对治沙固沙的巨大作用。突然说道他把它们看作了情人,看作了孩子,不过孩子是我和扁桃的!大家哄堂大笑,都有点失态了。可是张应龙是一位农民,他不会在意这些,都懂了如何和它们相处,就不在乎其他。 过了一会儿,他问我们,沙漠的树和平常你们见的有什么区别,一南方同学站起来说,叶子比较窄小细长,减少水分养分的蒸发。张应龙笑了笑说,,说对了一点,还有更重要的区别是——沙漠的树没有树干,为了缩短树冠与树根之间的水分养分输送,树选择放弃高大,执着地扎根沙漠,这就是沙漠精神。语落后,大家没有鼓掌,都在思考着什么,张应龙顺势点了第五根烟,会议室有点呛,但大家还未缓过神儿去嗅。

    之后的谈话都很精彩,大家一直认为 不虚此行。午饭吃的是羊杂碎,正宗饸饹,吃的很满足。午饭过后,由于行程紧迫,我们就此告别,感谢他们的盛情款待,有机会一定再来。

    返回的途中,车上少了欢声笑语。我看着窗外一排排行道树,发达的树冠像刚烫过一样,认不出是什么树种,一直一直扎根沙漠。  

    后记:一路向北,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神木。这个曾经富极一时,辉煌十年的地方,如今因巨额的民间借贷,导致经济结构垮塌,显得些破败,不安定,这里因为化石资源富了一帮人,却穷了一群人。有这样一些人却选择给予,选择了扎根沙漠,这就是沙漠的树。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