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随笔 >> 文章正文
  • 花不迷人人自迷

    类别:随笔 作者:隐士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3/12/5 18:19:02 网友阅读:796次 网友推荐:2次  字号:   

    花不迷人人自迷

    ——谈谈某类人

    “今天天气不错啊,万里无云,天空晴朗,如果有一只仙鹤在飞就好了。”

    听听,这是某人在抒情呢。

    “这个地方环境很好,颇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味道。”

    这又是用诗句形容什么呢?

    “古语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说的很有道理。”

    这是在掉书袋吗?

    “人活着要有意义,物质生活嘛,够用就行了,还是精神食粮更重要些。不能像某些人一样,穷得只剩下钱了。人应该在精神层面充实些。”

    这是在教育别人还是在安慰自己啊!

    “当官?你看不会少当官的,勾心斗角,不做正事,专干那些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要回家卖红薯。还是实在些,自由自在,多好!”

    这是对当官的看法吗?

    “社会虽然有些乱,生活虽然有些艰辛,但毛泽东曾说过,‘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要泄气。有奋斗,就有收获嘛。”

    说这话,此人还暗暗地叹了口气。这是言不由衷吧?

    …… ……

    是的,这里说的就是某类人。这类人有社么特点呢?

    一是喜欢伤春悲秋,与古代的那些失意的读书人往往是一个调子。

    二是喜欢掉书袋,是不是想吟咏几句诗词,引几句古语。

    三是好为人师,特喜欢纠正错别字。

    四是善于自我安慰,自我陶醉。

    五是说话多含蓄委婉,极少攻击性词语。

    六是多说话言不由衷。

    七是喜欢自命清高,故作矜持。

    八是悲观者多,乐观者少;不知变通者多,变通者少。废话,乐观者、变通者早就不干这一行了。

    所以,这类人的现状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权,没钱,闷骚中有牢骚。

    要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曰:书本有毒药,社会大环境。诸位想想,书本教育多为理想教育,这类人要工作,现在起码得大学文学院本科毕业吧。十几二十年的,不把那些名家作品读书读透,不转进故纸堆寻章摘句,怎么行?而那些名家作品,悲剧的、闷骚的,才是流传千古的。想想啊,与那些实际上精神方面有问题的诗人啊,散文家啊“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并且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产生共鸣,你不成为“神经病”或“书呆子”能行吗?毕业出来工作了,还要更深入、更详尽地理解那些悲剧的闷骚的作品,还要想法传授给一代的接班人,这样你成为“正常人”是“非正常”,成为“非正常人”才是正常。

    社会环境方面,古代的文人,尤其是那些诗人词人的,地位高的,混得好的文人没多少。当今社会,真正掌握实权的,那些文科生,尤其是受汉语言文学熏陶的能与理科生比吗?学校也是这样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对经济(财富)的直接促进作用微乎其微,因为你是“非正常人员”,因为你虽然有欲望,但只是闷骚,是意淫,还喜欢自命清高与自我矜持。这社会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想当官的两条腿的人多的是,凭什么人家领导要考虑到你,甚至需要“三顾茅庐”?何况你还是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呢!

    于是乎,这类人只能“伤春与悲秋齐作,闷骚与牢骚一体”了。

    “啊,对了,据了解,古代的文人多薄命,有没有谁统计一下,现在从事教育的这类是不是寿命也不其他人短呢?”

    “啊,你看冬天的云彩,总是低沉、模糊、朦胧的,很压抑。不像春天与夏天的,多鲜明、爽朗,总能给人舒爽的感觉。”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