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英雄”
有人列出了无信仰社会的八大标志: 在其位,不谋其政;假货、假药泛滥;灵修班、辟谷课广受欢迎;“神医、高人”层出不穷;靠不道德手段上位的人受追捧;虚假捐献;为富不仁;社会诚信差,人与人互不信任。
社会是这样,老百姓对自己的生活也迷茫:生活中最起码的吃穿住行用每一个方面都没有“安全感”啊。吃吧,有毒大米、毒奶粉、地沟油等,想出去喝点稀饭,据说还有什么增稠剂;行吧,道路拥挤,车祸频繁,自诩保险的动车和磁悬浮列车都能翻车;住吧,大部分没钱买房,勉强买了,不是蜗居,就是房奴,再者看看身边的房子,有多少是符合建筑标准的,不是工程质量问题,就是装修问题;用吧,一方面是价钱越来越贵,通货膨胀嘛,另一方面是质量差,日常使用的不是残次品,就是山寨货,所谓的售后服务,完全是另一种形式的收费。
社会与自己的日常生活都这样了,可人还得还得生活,但总得有个盼头啊,于是很多虚幻的东西就出来了。算命、搞迷信活动。据有人统计,过去的一年,中国约有3.62亿人算过命,49% 宣称确信自己。但与此同时,信奉民间信仰或巫术的人数在中国明显庞大。比起对人在精神和生理上有严格约束和底线要求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相比、神医、风水、财神似乎更容易惹人喜爱。穿越,意淫着跑到古代或异世界,改变历史,重造世界,但也就更为虚幻了。那人们就只能期盼英雄的出现了。想想我们心目中的种种英雄,如为民请命的“清官”、行侠仗义的“侠士”、勇斗侵略者的“特工”,我们充满了某种强烈的期盼。
近来特别流行特工戏。远一点的如《潜伏》、《风声》等,近期的如《尖峰》、《决战》《渗透》、《狼烟》、《火凤凰》、《打狗棍》、《决战燕子门》……这些电影电视,有一个共同特点,主要人物都牛逼,且斗争对象都是历来神憎鬼厌的“日本鬼子”或部分反动势力。
那些英雄人物,或者是特工,具有良好的个人理想,武艺高强,搞刺杀斩首、敌后破坏敌方关键设施等,也可能潜入敌方,进行间谍活动,立下大功;或者原为个人英雄主义的武林高手,后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配合我党我部队打击侵略者;也有女子特工队,她们英姿飒爽、进行特战活动,巾帼不让须眉。
看着这些电影电视,我们就不免缅怀先烈,肃然起敬,同时对侵略者与那些出卖国家利益的势力产生了刻骨的仇恨。想想“小日本”现在还在那儿当跳梁小丑,我们不免也想去厮杀一番,以泄我心头之恨。
但是观看之余,我们还是回到了现实——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啊。于是继续迷茫着,但为了活着,不管有没有信仰,我们还得努力,还得接受现实。只是在偶尔的时候,意淫一下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