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月夜垂钓

    类别:散文 作者:采薇山人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8/6/2 20:12:21 网友阅读:1189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月夜垂钓

    朋友从东湖游玩回来,顺便带了一条三斤多的鱼,并且声明是一条别人在湖里钓上来的鱼。

    于是,我想起了好多年前的一个夜晚……

    宜都,夜晚的江边江风习习,潮湿的空气中略带着一抹寒意,一轮明月嵌入江面,一漾一漾的,仿佛浸入一种空灵。在这样一个寂静而空旷的时刻,不免让人物与神游,把心灵和大自然融合得浑然一体。

    就在凝神思索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一副让你永生难忘的的画面,江边,一位老者正手执一根钓竿,专心致志盯着江面,他的面容在泼墨的夜色中并不清晰,但从他的轮廓装束来看,大约60多岁的年龄。他就静静坐在那里纹丝不动,表情一派平和安详,宛如一个入禅打坐的老僧,心无旁骛,外界一切不为所动。

    以前闻垂钓,不过是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去湖山胜地或林泉溪间,携一缕清风,手持钓竿,涤尽烦琐。在那样一个静谧的环境中悠闲品味。那时,阳光正透过薄薄的云雾一览无余投射在大地上,树影班驳中依稀可见被切碎的金光点点,整个树林间荡漾着一抹夏日风情,四周极有韵致的风景烘托出心境的明朗,它们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副恬淡、悠闲的水墨山水画。在那样的天气里垂钓,自然心旷神怡,而如今的月夜垂钓,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境呢?

    如水的月色里,万物似乎披上一层绚丽的光华,一切恢复到空寂、圆润的状态,没有色彩与光影来打破这原始的寂静,惟有江涛声在委婉诉说着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没有蝉幽、蛙鸣,一切生灵似乎都隐没于苍茫的夜色中,而心情却不受约束,在引亢高歌,迎风舞蹈,这无声的喜悦只缘于心的超然外物。

    原来所谓的垂钓,并不是真正能钓到鱼,而是在钓一种心情。《墨子》曾说,“钓者之恭,非为鱼也”,它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垂钓的目的不同,效果也千差万别。姜太公钓鱼钓的是王公贵族,所以也才异想天开的“愿者上钩”;而文人墨客们的垂钓也不过是吟风诵月,附庸风雅。同时也不乏是为了排遣内心的郁闷,把一腔雄心壮志放逐山野,如杜牧的“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归船”就是官场失意后的真心归隐。于是,寄情山水,垂钓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心灵寄托的很好方式。

    “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而真正能够享受垂钓乐趣的其实是我们这些无欲无求的小老百姓。钓,即是为鱼,目的简单,性质单纯。当然在修身养性上,垂钓也因人而异。有人垂钓仅仅是为了获得鱼时的快感,子为鱼,非为鱼也。而真正的垂钓者,应该有一种空远的心境,所谓“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要有空明的觉心,只有这样心才能融入寂静的月色中,万物进而浸入自己的生命。因为空,所以才滋生出充实的、内在的、丰盈的美丽。而此刻,如水的心境与周围的景物遥相呼应,心无旁物,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不沾尘埃,生命亦在静默中犹如夜晚中的宝石闪耀着光辉。

    人生难得有忘我的那一刻,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精神的淡泊与现实环境的谐和,但当我们在物质世界里精疲力竭的时候,不妨暂时和世界隔绝,把心纳入一个空旷地带,谛听来自天籁的禅音,在大自然中去反省自我、靠近自我,找到心灵的归宿所在。或许,月夜垂钓亦是一种回归。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请喝一碗茶去;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再斟三杯酒来。”

    忙里偷闲,静谧的月光下,垂钓也是一个好去处。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