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 民国名人张璧

    类别:故事 作者:monica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6/5/22 13:09:46 网友阅读:7658次 网友推荐:2次  字号:   

    张璧,又名张炳衡、张炳玑,字玉衡。河北霸州煎茶铺镇大高各庄人。生于1882年,逝于1946年,享年64岁。

    一、张璧生平

    清朝末年,张璧参加北洋新军,考入保定北洋陆军将弁学堂,是早期同盟会员,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和反袁的“二次革命”,追随云南的蔡锷将军反对袁世凯称帝,参加了护国军,追随冯玉祥将军参加了“北京政变”出任首都警察总监。1924年,奉令协同西北军将领鹿钟麟驱逐末代皇帝溥仪出宫,时人谓之“张璧逼宫”。此后张璧一直活动于京津军政界,因协助冯玉祥反蒋而与蒋介石结下宿怨。1931年,天津发生武装“便衣队”,向天津军警发动袭击事件,张璧因此事件受到牵连被国民政府通缉。1932年,在张自忠将军、宋哲元将军帮助申诉下通缉令撤销,张璧以青帮“大”字辈 “老爷子”的身份在北京地区活动,仍为当时京津一带颇具影响力的人物。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璧因与蒋介石系统夙有隔阂而滞留京津。此时他已年近六十,并非当年叱诧风云之时,主要还是利用青帮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一期间他与地下共产党、地下的国民党都有些联系。

    张璧的妹妹张秀岩是中共早期党员,张璧的侄儿侄女多人也是地下党员。张璧无子女,在这些共产党亲属的影响下,利用其社会影响做了一些有利于共产党活动的事。1944年,因与国民党、三青团的联系,受到日本当局的怀疑而被捕,入狱三个多月。1945年12月,张璧被何应钦下令拘押 。1946年1月因心脏病猝发死于狱中。

    二、张璧的家庭

    张璧家族是明朝初年的山西移民,住在霸州城东十八里的大高各庄村。大高各庄紧靠着中亭河,东可通胜芳,西可通白洋淀,村民除种地外,还兼营捕鱼和水运。张家是村中大户,其曾祖辈张震,清道光年间曾中举人,做过天津府学教授。他祖父的大哥张毓珊是霸州著名乡绅,曾带领沿河四十八村抗洪护村,受到清朝廷嘉奖。那时,张家骡马成群,地亩连片,深宅大院盛极一时。

    张璧的父亲张岳宗,是张家自明初移居霸州的第十七代。他虽饱读诗书,但没取得功名,常年在外地当“师爷”、教家馆,爱好书法篆刻,不善管家理财,渐渐的家道中落,一年不如一年。地亩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困难越来越大,最后只剩下祖辈辉煌时留下的高门大院支撑着门面。据其后人讲,张璧大哥结婚后,每天都是张璧的母亲早起张罗做饭。可有一天太阳都出来了,张璧的母亲还没起炕。张璧的大嫂以为婆婆生病了,赶紧进屋去看,婆婆不好意思地说:昨天把裤子洗了,搭在院子里,想早早起来穿上,不想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光着身子不敢去院子里拿裤子,因此无法起炕。儿媳这才知道婆婆只有一条裤子,赶忙送给婆婆一条自己陪嫁的裤子,婆婆才起了身。由此看来,当时张璧家不单是没落,甚至已是窘困了。

    张璧兄妹四人,张璧排行老二,大哥张律生,是清朝最末一科秀才,后考取保定师范,大嫂与大哥是同学,毕业后,两人都在霸县(即霸州)高等小学教书,张律生还当过校长。老三在家务农。小妹张秀岩是中共早期党员,著名妇女运动领袖,党的七大代表。解放后出任过中央人民政府监察委员、监察部部长助理。张璧青少年时期的家庭生活,主要靠大哥、大嫂的薪俸支撑。

    三、思想激进的青年军官

    张璧少年时,在家接受私塾教育,后毕业于霸县高等小学,在大哥的帮助下,到天津念中学。

    1902年,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参与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奉旨编练北洋常备军。张璧中学毕业后,认识到军队对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就报名参加了北洋新军。第二年,北洋练兵处军政司在保定建立了“北洋陆军将弁学堂”,即后来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张璧考入军校,在“洋文班”学习。洋文班是培养军事翻译人才的专业,课程除常规军事科目外,世界上主要军事强国日本、德国、英国的语言都是必修课。同桌学生是后来成为晋军著名将领的商震。

    1904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吴禄贞出任北洋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监督。吴禄贞,湖北云梦人,是地下革命党。他与黄兴、宋教仁等秘密组织了“华兴会”,后华兴会与孙中山组织的兴中会合并成同盟会,吴禄贞可称为同盟会创始人之一。他利用在保定军校任教的日本士官学校同学,发展华兴会成员。张璧思想激进,秘密参加了军校的华兴会即同盟会组织。

    1906年,吴禄贞到东北任延吉边务帮办、督办,张璧随吴去东北,任初级军官。

    1910年,吴禄贞调任北洋陆军第六镇统制。当时北洋陆军主力一共编制六个“镇”,一镇有一万二千余官兵,统制是镇最高长官。张璧追随吴禄贞回到关内,任第六镇参谋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风潮席卷江南。然而北方仍在北洋军的控制之下。当时北洋军第六镇驻军保定,吴禄贞欲利用北洋军第六镇与山西阎锡山统辖的八十六标组成“燕晋联军”,进攻兵力空虚的首都北京,发动“中央革命”。吴禄贞激动地向张璧等部下军官说:“荫昌倾北京精锐之师南征武昌,诸位如果要和我一起倒戈,进攻兵备空虚的北京,可以兵不血刃而定天下,然后绥靖士民,易置帝政,而传檄东南,释甲寝兵,天下事可大定。”张璧拥护吴禄贞的主张,为吴与阎之间奔走串联,积极策动。不想事不机密,被袁世凯侦知消息。袁时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正全力镇压武昌的革命军,极惧后方不稳,就与清朝权贵荫昌等密谋,买通了吴禄贞部下军官马步周等,将吴禄贞刺杀于石家庄兵营中,北洋军第六镇的起义遂告失败。

    吴禄贞被杀后,袁世凯继续追杀吴之余党,张璧在关内无法立足,就潜回东北,利用会党组织“光复军”,在清朝的后院燃起了反清的火焰,积极策应武昌的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海外回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政府大总统,派胡瑛为山东都督。胡瑛,浙江绍兴人,生于湖南,是黄兴组织的华兴会骨干,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外交部长。当时,山东仍在北洋军控制之下,胡瑛当山东都督,既无人马又无地盘。他就把在东北组织光复军的张璧召来,在山东烟台的芝罘(fú)岛建立基地,宣布山东脱离清政府而“独立”。张璧领导的光复军人枪虽不多,但却是胡瑛依赖的主要军事力量,他们在烟台地区一直坚持到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皇帝溥仪下诏退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上台后,一心搞专制独裁统治,视由同盟会改组的国民党为仇敌。1912年8月,在北京谋杀了发动武装起义的革命党人张振武和方维,1913年3月,在上海刺杀了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6月,下令将国民党人、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免职。孙中山愤而发动了反袁的“二次革命”,推黄兴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安徽、上海、广东、湖南等地起兵响应。黄兴派兵杀向徐州,张璧带部下从山东到徐州接应。袁世凯派大将冯国璋、张勋率北洋军前往迎击,仅两个多月,就杀散了讨袁军。张璧率部逃往云南,投于云南督军唐继尧麾下。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推戴书”,1916年1月1日“登极”成为“中华帝国大皇帝”,改元“洪宪”。

    面对袁世凯背叛民国的罪行,孙中山发出了“绝不使危害民国如袁氏者生息于国内”的号召,要求各地反袁力量“扑杀此獠,以绝乱种”。

    1915年12月25日,原云南督军蔡锷从北京潜回云南,推唐继尧为都督,通电讨袁,蔡锷自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率部向四川进攻。

    护国军第一军下设三个梯团,梯团的编制形同师或旅,其左路第一梯团长为刘云峰,参谋长即是张璧。那时朱德任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长。

    第一梯团是护国军主力,从云南昭通出师,一举打下四川叙府,即今宜宾市。袁世凯派来收复叙府的部队是冯玉祥任旅长的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原籍安徽,在保定出生长大,自认为是直隶河北人,他一直对袁世凯称帝不满,不愿与护国军作战。得知护国军第一梯团团长刘云峰是直隶蠡县人,参谋长张璧是直隶霸州人,都是直隶老乡,原先也都认识,就命前线接通第一梯团电话,希望双方罢兵言和,即冯旅不向叙府进攻,刘云峰、张璧的部队也驻在原地不动。接电话的是参谋长张璧。张璧性情激进。直接对冯玉祥说:不管什么老乡不老乡,除非冯旅缴械投降,不然护国军将对冯旅进行毁灭性打击,绝不与袁世凯的鹰犬言和。冯玉祥碰上了个硬钉子,这是冯玉祥与张璧第一次实质性的接触。

    冯玉祥议和不成,四川督军又急令冯部反攻叙府,冯不得已于1月25日向刘云峰、张璧率领的第一梯团开战。第一梯团投入五个营的兵力,将冯军的两个营包围于龙头山歼灭,把冯军打败,冯军撤往隆昌。

    护国军虽在四川取得很大胜利,但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北洋军主力冯国璋部并未受到打击,北洋陆军的根基并未动摇。为争取冯国璋,唐继尧、蔡锷派张璧去武汉策动冯国璋加入反袁阵营。冯国璋是直隶河间人,本属袁世凯嫡系,但眼看袁世凯倒行逆施、气数将尽,就与江西、浙江、山东等袁系督军联名致电袁世凯,逼其取消帝制。袁最信任的四川督军陈宦也在冯玉祥等人的逼迫下,宣布脱离袁世凯而“独立”。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唾骂声中忧惧而死,护国战争宣告结束。

    冯国璋对张璧这个老乡的才能非常赏识。就留张在自己军中。1917年8月,冯国璋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封张璧为“北方招讨使”。后来张璧自己活动得到一个“河东盐运使”的差事,主管山东、苏北的盐场及其专卖权。以后张璧又调任北洋政府财政部任税务处会办,这是一个主管全国税收的副长官。在这期间,他与直系军阀中的河北老乡多有交往,特别是和冯玉祥意气相投,建立了很深的私谊。

    四、张璧逼宫

    1923年,张璧出任首都警察总监。那时,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被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控制,史称其为“北洋政府”,孙中山在广州还建有一个中华民国国民革命政府,全国处于南北分治状态。冯玉祥时任陆军检阅使,统五个混成旅数万精兵驻军北京南郊,是除吴佩孚以外,北洋政府最重要的军事将领。

    冯玉祥鄙视曹锟这个“贿选总统”,也不同意吴佩孚武力统一中国的政策。就暗中联络奉系军阀张作霖和广东的孙中山。1924年10月22日,趁吴佩孚去山海关阻击张作霖之机发动政变,驱逐了总统曹锟,断了吴佩孚的后路,迫使吴退到长江沿线,因而控制了北京政权。冯玉祥事先与张璧有谋划。在这次政变中张璧控制的警察都带着“誓死救国”的臂章,控制首都秩序,防止吴佩孚奸细暴乱,为冯玉祥出了很大的力。

    这次政变有一定的正义性,冯玉祥称之为“首都革命”。后来又邀孙中山北上,商谈南北统一国策,是有一些进步性质。但引张作霖入关并控制北京政权的后果是严重的,因张作霖的统治还不如曹锟、吴佩孚。故历家均称之为“北京政变”。

    “首都革命”后,冯玉祥为“革命”得更加彻底,又把矛头指向了还在紫禁城里当皇帝的溥仪。

    1912年,袁世凯为迫使清廷和平交权,制定了《清室优待条例》,主要内容是一、溥仪退位后仍保留皇帝尊号,中华民国视同其为外国君主予以尊重。二、由中华民国每年拨付400万银元做清室的经费。三、清室暂居紫禁城后宫,以后搬往颐和园居住。自1917年7月张勋拥溥仪复辟过一次后,全国进步力量和舆论均对清室不满,认为保留这样一个“皇帝”,不定什么时候还会搞复辟,大都主张将其废为平民。

    1924年10月25日,冯玉祥召集胡景翼、孙岳、黄郛、张之江、孙连仲、何遂、张璧等人开会,推黄郛任“摄政内阁”总理,摄行大总统职权。

    1924年11月4日,冯玉祥召张璧到旃(zhān)檀寺,指示张璧协同鹿钟麟,驱逐溥仪出宫。张璧建议此事应由摄政内阁下令方妥。冯玉祥就让黄郛签署了一个《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的法令。让鹿、张去办。鹿、张二人认为两人同属军人,恐社会舆论诟病,就邀请北京大学激进教授李石曾前往执行。

    11月5日,鹿钟麟先是派部下四十三团团长韩复榘包围了皇宫,将警卫皇宫的部队缴了械,并在皇宫北面的景山上架设了大炮。然后与张璧、李石曾进入皇宫找清廷内务府大臣邵英,出示了国务院令和《修正清室优待条例》。条例的主要内容是废溥仪皇帝尊号,视溥仪为公民,不再给那些生活经费,还有就是立即搬出皇宫。邵英一见事情不妙,连忙陪着笑脸对鹿钟麟,李石曾说:你不是鹿相爷家的侄少爷吗?你不是李相爷家的公子吗,朝廷对你们两家不薄,何必相逼如此?这时张璧规劝说:“你们皇上享有的特权,已为社会潮流所不容,社会各界及军界都不以你们为然,要求你们搬出皇宫。我们是出于好意,保护你们出宫,以免发生意外。否则人情汹汹,我首都警察难负保卫之责。”邵英又要求宽限三个月,后又要求宽限一月、宽限十天、三天。李石曾说:“今天之事,非今天解决不可,外面很乱,若不解决,鹿、张二位很难交令。”邵英等反复入宫与溥仪商量,磨蹭到下午三时。鹿钟麟急中生智,故意对随来的丁营长大声说:”速去告诉外面的韩团长,三时已到,事情犹可商量,景山上的大炮先不要开火,再延迟20分钟。”这时已把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请来,载沣决定,立即出宫,前往醇王府。张璧等人送溥仪出宫后,立即令军警将后宫库房,殿宇全部贴上封条,清退宫内太监和宫女,派军警严加守卫。鹿、张、李三人带着溥仪交出的两颗玉玺向冯玉祥交令。冯对三人表示嘉许,命他们将玉玺交给国务院保管。

    驱逐溥仪出宫,修改清室优待条例,是符合当时民意的行动,受到举国舆论界的一致赞扬。张璧在这次行动中,态度积极,果敢坚决,特别是不让溥仪等人缓期,且溥仪出宫后,立即封存后宫殿库,并派军警严加保护,防止了溥仪及宫内太监人等偷窃国家文物,把无数珍宝妥善交予人民,是立有功勋的。后来国民政府把故宫改建为博物院,张璧是首任董事之一。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绝大部分都是那时保存下来的。

    五、天津事件

    张璧自参加北京政变后,即与冯玉祥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关系。1926年,冯玉祥被迫退出北京,那时张璧的母亲、哥哥、妹妹、侄儿、侄女一大家人都已在北京定居,家事繁杂,全靠张璧支撑,不便随冯撤离。张璧利用自己与老北洋军各派系的故旧关系,居留北京、天津,利用自己在警察部队中的老部下和在青帮中老大的地位,维持自己的权利。1928年,冯玉祥部北伐,打跑了奉系军阀,重占北京,张璧又于冯部任高参。1929年,冯玉祥策划反对蒋介石的军事行动,张璧积极支持,作为冯玉祥的代表往返于晋军阎锡山、桂军李宗仁、东北军张学良之间,秘密联络、反复谈判,传递信息、促其联合,后曾作为冯玉祥特使,长驻东北军张学良部。

    1930年4月,各路反蒋军阀拥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张学良、李宗仁为副总司令,传檄天下,讨伐蒋介石。檄文称:“本总司令将统率各军,陈师中原,以救党国。古有挟天子以令诸侯者,全国必起而讨伐之,今有挟党部以作威福者,全国人民亦必起而讨伐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原大战”。其实自北伐以后,各路“诸侯”已进入了一个争夺地盘的混战时期,无论拥冯反蒋,亦或拥蒋反冯,已都无正义、非正义之区分,如同史家评述春秋时期为“春秋无义战”一样,此时亦无义战。

    由于张学良倒戈拥蒋,使阎、冯大败。奉军第二次占据了北京、天津一带。张璧原受冯玉祥重托任冯驻东北军特使。张学良也曾信誓旦旦宣言反蒋,不想突然倒戈攻冯,使冯部惨败,而东北军入关控制了京津地区。张璧觉得有负老友冯玉祥之重托,更恨东北军趁机抢占地盘,这就给张璧在天津事件中反蒋、反东北军埋下了前因。

    1931年,蒋介石正忙于剿共,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视而不见。8月22日在南昌布置对中央苏区围剿时宣称:“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没想到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发动“9·18”事变,占领了全东北。蒋介石根本没有抵抗的准备,只得诉诸“国际联盟”,国联派李顿组织调查团来华调查“谁是谁非”。日本为影响李顿调查的结果,派高级特务土肥原贤二来到天津,策划民众游行示威,表达华北民众反对蒋介石的统治,“要求自治”的民意。当时曾任直鲁联军第九军军长的李际春和张璧两个失意军人正寓居天津日租界,寻机东山再起。土肥原的策划正合二人企图在军政界再露头角的心意,就由李际春为主,联络原直鲁联军被打散的军人和天津青红帮首领袁文会、曹阳华、高鹏九等人组织了两千多人的“便衣队”。于1931年11月8日打着要求华北自治的旗牌标语向天津市政府“请愿”。当时河北省省长是东北军第二集团军司令王树常,天津市长兼公安局局长是东北军少壮派军人张学铭乃张学良之胞弟。对这些“请愿者”采取了强硬措施,武装驱散了这些“请愿者”,并逮捕了一些小头目。11月8日晚10时,李际继春看“请愿”不成,就亲率200多名便衣武装人员冲出日租界,妄图占领公安局,双方发生枪战。租界日本军借口枪弹射向日租界,伤及侨民,就沿租界筑起街垒,架设机枪,向租界外警戒。天津公安部队也沿日租界筑起街垒,阻击便衣队再次冲出租界。造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外交事件。从10日持续到21日,沿日租界边缘不断发生零星交火。这就是有名的“天津便衣队事件”。

    在天津发生武装冲突之时,逊帝溥仪正住在日本租界。土肥原对溥仪说:天津军警包围了租界,随时可能冲进来把你抓走,因为你是企图复辟的核心人物。目前东北已无主人,还是跟我去东北复辟帝制吧。溥仪听从了土肥原的话,于11日潜往大连。

    对于“天津事件”,以往史家均言由李际春、张璧组织其行动。但从最近发现的史料:1931年11月17日,日本驻天津总领事桑岛致日本外务大臣币原的《报告》来看,张璧并未参加组织领导“天津便衣队”暴乱事件。《报告》原文载:土肥原来津后,“先与安福派交涉,结果不受欢迎。于是说服与当地保安队有联系之张璧及与一批流氓、青帮等有勾结之李际春,以及对于学忠部下颇具影响力之马廷福等,使其收买保安队,组织便衣部队,或收买于学忠部队等,另给五万元活动费;又利用驻屯军内之二、三名干部,暗中将获自关东军之武器,交付李际春使用。一切准备妥当后,按原计划参加暴动。吾人已有确切消息证明此事。当初本领事馆对上述之阴谋,略有所闻,且获谍报判明张璧已被张学铭所收买,乃于七日告知军方,万一有此计划,应尽速收手为宜。军方虽完全否认,其实已决定于八日夜十时,发起暴动。结果遭致惨痛之失败。盖因公安局在张璧一派中,派有内线,故八日当日特别加强戒备,并且保安队到时亦不按约定策应,仅余李所召集之一批便衣部队参与暴动,致遭全面之失败。”此文原载于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编写的《天津便衣队暴乱》一书之115页。《报告》是天津事件行将结束时,日本驻天津领事馆以“电信五五三号之一,密,最速件,对外极机密”件发往东京的。日本总领事桑岛是有名的“中国通”,长期负责天津日租界的行政治安,其《报告》应有较高的可信度。从《报告》来看,一,土肥原到津后确实与张璧联络组织天津暴动事宜,而后张璧将此事告知了天津市公安局长张学铭,而使天津军警有所防备。二、张璧在天津的势力主要在天津保安队中,保安队也就是武装警察部队。李际春的势力主要在流氓、青帮中。三、土肥原将武器通过李际春发给了由李际春招募的流氓、青帮组成的“便衣队”。四,张璧控制的保安队没参加天津暴乱事件,武装进攻天津军警的“仅余李际春所召集之一批便衣队”。

    天津事件当时,为何社会舆论均称李际春、张璧组织其事,现在看来,应是土肥原一开始确实与张璧进行了联系,而寄很大企望于受张璧影响的保安队参加暴动,再者是张璧当时的名望、地位远高于李际春。而史料证实,张璧与李际春确实不同。天津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天,张璧得知张学铭联络情况被日领事馆密探侦知,恐遭不测即离开天津,避居上海后转赴大连。

    张璧因天津事件牵连,受到国民政府通缉,张璧通过原冯玉祥部将领宋哲元、张自忠疏通和申诉,取消了通缉令,又回到京津。据国民党军统中将文强解放后在《文强口述历史》中讲,天津事件后,1932年军统领导戴笠受蒋介石指派到京津活动,还找到张璧帮忙。可见戴笠并没把张璧当“外人”。解放后文强曾任过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在文中称张璧为“北京著名政客”,这种政治地位,也许是最准确的。

    六、张璧晚年的活动

    1935年,日本侵占华北的意图更趋昭彰,而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仍尽全力剿共,对日本之行动步步退让。6月,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主任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了《何梅协定》,规定中央军从河北省撤退;取消河北省各地国民党党部,禁止一切国民党活动;取消河北省所有反日组织及其活动。10月12日,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到外交关系,说:“和平未到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同月26日下令撤销北平军分会,成立以宋哲元为委员长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张璧受聘为该委员会顾问。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京、津,张璧因与蒋介石系统军政人员素不融洽,再加年事已高,在军政两界均无职务,其偌大的家庭也需其维护,仍滞留在京津。其间亦滞留京津的张自忠将军曾住在张璧家。后又设计让张自忠避开日特监视,到山东去见韩复榘。1938年,张璧在北平市任公用局局长,具体掌控的经济实体是北京有轨电车公司,张璧兼任这一公司的董事长。在此期间,张璧赖以维护其社会地位的是他控制的北京地区的青帮。

    孙中山在领导反清起义的过程中,大量利用了青帮、洪帮、袍哥、哥老会等帮会组织,当时孙中山、黄兴等称其为“会党”。到了民国初年,青帮等帮会成了半公开的社会团体,很多达官显贵、军政要人也参加了青帮。如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军阀张宗昌、韩复榘,蒋介石的爱将何应钦、蒋鼎文,甚至蒋介石都是青帮子弟。张璧是青帮大字辈“老头子”,与袁克文同辈,比蒋介石、韩复榘、蒋鼎文的“通”字辈还高一辈,比上海的青帮大佬杜月笙、张啸林的“悟”字辈高两辈,再加上其在军政界的名望,因而成为北京地区青帮的大佬。他在北京建立了一个青帮的管理机关“安清道义总会”简称“大义社”,管理运输、码头、娱乐、搬运、人力车等行业的青帮。

    张璧还管理着一个由文化艺术界贤达组成的“四存学会”。四存学会以“存学、存治、存仁、存性”为宗旨,推动四书、五经及中国典籍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办有四存小学、四存中学和体育武术会。中国著名科学家梁守槃院士、邓稼先院士、林家翘院士以及粉碎“四人帮”后任陕西省委书记张勃兴都是四存中学的毕业生。民初著名武术家,大成拳创始人王乡斋及霸州著名武师狄振东,都是四存学会体育武术会的武师。据说,“大成拳”由形意拳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拳派,也是由张璧命名的。

    张璧与京津文艺界名流余叔岩、杨小楼、于永利等有很好的关系。他曾把霸州京剧名家李桂春引荐给余叔岩,并促成李桂春之子李少春拜余叔岩、于永利为师,这为李少春进入京昆顶级表演大师行列奠定了基础。自此以后,李桂春、李少春父子一直与张璧保有非常融洽的关系。

    张璧晚年,在其共产党亲属的影响教育下,对其一生走过的道路有所检讨,有所觉悟。在此期间,他也尽力帮助其共产党亲属们做了一些事情。

    1937年6月,张璧的妹妹,中共天津市委妇女部长张秀岩接到延安密电,她的丈夫河北省委书记李铁夫在延安病重,让其速去延安。张秀岩心急如焚,立即找到二哥张璧说要去西北,需要路费。张璧知道小妹要去延安,就说我可派人送你到西安,然后你再想办法。随后即派张秀岩的表哥刘梦久陪同他到达西安,见到林伯渠同志,刘梦久才回北京。

    1942年9月,中共冀南区党委宣传部长贾庭修到二地委去工作,途径冯村时被捕,贾庭修坚持说自己是小学教员,没暴露身份,但敌人非常怀疑他是共产党而羁押不放。冀南区党委即指派当时在冀南南宫县任宣传部长的张洁珣和张洁珣的二嫂共产党干部黄甘英及江景玉三人,去北京找张洁珣、黄甘英的二叔张璧帮助救人。张壁知道自己的侄女、侄媳妇都是共产党员,要救的人肯定是共产党要人,还是给羁押贾庭修的县长写了信,说贾庭修是自己好友的儿子,保证没有问题,请与释放,并应诺重谢。这个县的县长与张璧是旧交,卖给张璧一个人情,把贾庭修取保释放了。自此,张洁珣和黄甘英就留在北京做地下工作。

    1943年,霸州中亭河南有一地主恶霸为保护自己的河南地,在河滩南部筑坝圈护自己的土地,这样使中亭河行洪道变窄,一旦洪水来时,极可能会造成北岸决口而淹没大量农田。沿河村民愤愤,找到我抗日政权干部张伯文想办法。张伯文了解到张璧的大爷张毓珊曾是沿河四十八村护堤大总管,不许在中亭河道内筑坝的规矩是张毓珊定的。就派党员干部跟着张家后人去北京找张璧出头解决。张璧了解情况后给伪县长翟曜写信说明历史原由和事件的严重性,敦促翟曜从速解决。翟曜在伪县长中,也算敢于负责的人,就抓捕了恶霸,平毁了土堤,使这场由共产党领导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张璧的妹妹张秀岩、妹夫李铁夫、侄儿张文松、杜文敏,侄女张洁清、张洁珣等在北京、天津做地下工作期间,也多次利用张璧家召开秘密会议,还利用张璧的“大义社”掩护过“魏先生”彭真。这些情况,张璧大部分知晓,但他从未进行过干涉。鉴于张璧的表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曾邀请其参加参政会议。张璧派自己的秘书,大侄女婿梁以俅参加了会议。梁以俅,中共地下党员,早年即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很受鲁迅先生器重,鲁迅与梁常有书信往来,在《鲁迅书信集》中即收有鲁迅1934年1月1日写给梁以俅的信件,在鲁迅致姚克的信中也几次提到梁。梁以俅与美国进步作家斯诺交往也很深,1935年斯诺去陕北之前,曾住在梁以俅家。

    1944年4月,张璧、梁以俅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当时,在北京做地下工作的张璧侄儿张文松、侄女张洁珣、侄媳黄甘英以为地下党的活动暴露了,连夜转移到了济南。后来打听到是因为天津地下国民党、三青团的活动与张璧、梁以俅有牵连而被捕。三个月后,张璧取保释放,张文松、黄甘英、张洁珣才回到北京继续做地下工作。解放后张文松曾任教育部副部长,黄甘英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张洁珣曾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国际部部长。

    由这件事可以看到,在抗日战争时期,处于沦陷区的地下共产党与地下国民党也有过一些联手行动。也可以看到张璧这个青帮大佬不但与日本势力有联系、与国民党有联系也与共产党有联系,是一个与各方面都有关系的复杂人物。从他晚年的表现来看,他虽在敌伪政权中任职,但已远离了政治、军事的权力中心,只做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也没有做残害人民、为虎作伥的歹事,而且还做了一些好事。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来到北京,10月16日,将伪政权的主要人物全部逮捕,当时并没有逮捕张璧。12月份,何应钦来到北京忽然下令把张璧抓了起来。张璧在押期间并未审讯,在北京做地下工作的张洁珣等人到监狱看望张璧,张璧说:“不知何应钦为什么抓我。”据其妹妹张秀岩分析,可能是因参加“北京军调部”的共产党代表中有其侄儿,而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愤恨。1946年1月22日,张璧因心脏病猝死狱中。家属与北京社会名流两千多人为其举行了追悼会,国民党当局也未干涉。

    张璧是民国年间颇具知名度的历史人物,在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历史时期,他曾处于历史大潮的风口浪尖,参与过多次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他一生经历复杂、行迹坎坷、起伏跌宕、仓促辞世,不论后人对其作何种评说,但他总是一个声名赫赫的历史风云人物。

    参考资料:1、《民国人物传》 李新、孙思白主编

    2、《中国现代史大事记》 梁寒冰、孙宏远主编

    3、《民国军人志》 王府民主编

    4、《韩复榘与西北军》 韩宗喆著

    5、《中国革命史》 何沁、闻立树主编

    6、《我的前半生》 爱新觉罗·溥仪

    7、《天津便衣队暴乱》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

    8、《大清帝王·宣统》

    9、《文强口述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鲁迅书信集》上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1、《张璧先生二三事》陈志钧

    12、京剧名家李桂春 孙世维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