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作文 >> 文章正文
  •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类别:作文 作者:lovewzq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25/4/17 22:41:45 网友阅读:16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西安碑林博物馆内,《颜勤礼碑》前络绎不绝的观者无不为颜真卿晚年书法中那股雄浑气魄所震撼。这位历经安史之乱、痛失爱子的书法家,将毕生心血倾注笔端,成就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世人多感叹苦难成就了这位书圣,却鲜少追问:若没有那场导致"天下第二行书"诞生的国仇家恨,是否就不会有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这个问题,恰如一面明镜,映照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永恒的悖论:苦难究竟是文明的催化剂,还是文明的绊脚石?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佛陀苦修的形象总与菩提树下的顿悟相伴。玄奘西行求法的故事被演绎成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商队驼铃穿越死亡之海的壮举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史诗。这些集体记忆编织成文化基因,让"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意象深深烙印在民族心灵深处。正如王阳明在龙场驿的瘴疠之地悟道,范仲淹在寒窑苦读成就济世之志,苦难似乎确乎是淬炼精神的熔炉。但这种认知是否太过简单?当我们翻开《东京梦华录》,凝视江河两岸的市井繁华,那些宋代文人将生活艺术化的追求,明代江南园林里精致的审美情趣,都在诉说着安乐并非必然导致颓废。苏轼在黄州发明东坡肉时的豁达,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录的生活雅趣,证明人类精神的升华不必总是与血泪同行。

    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太阳鸟始终朝向东方,这个跨越三千年的隐喻启示我们:真正的成功密码不在于承受多少苦难,而在于永远保持追寻光明的姿态。苦难就是苦难,它不会带来成功,也不值得追求。正如良渚玉匠雕刻神徽时的专注愉悦,远比强制劳作的痛苦更能催动文明瑰宝。人类文明的进步,不在于被动地承受苦难,而在于主动地追求光明。这才是文明真正的密码,也是人性最闪耀的光芒。

    历史的星空下,所有被铭记的辉煌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当我们凝视故宫倦勤斋的通景画,触摸苏州留园玲珑剔透的太湖石,感受的不是往昔的苦难,而是先人对美好的执着追寻。真正的文明进阶,应当是在春日的溪水中打磨思想的璞玉,而非刻意在寒冬的坚冰上刻下痛苦的印记。这或许才是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最本质的诠释。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