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诗歌 >> 文章正文
  • 心影翠湖

    类别:诗歌 作者:丁猫之家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5/10/12 15:46:44 网友阅读:499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心影翠湖

    汪翊

    我以为去昆明旅游,最应该去的地方不是石林,不是滇池,而是“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的翠湖。一个城市有水就有了灵气,而有湖就有了灵魂。翠湖被誉为昆明的“城中碧玉”,据旅游杂志描述,春夏的翠湖,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但是,我第一次游翠湖却是冬天。冬天的翠湖自然没有“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的景色,有的只是萧瑟的柳枝与冷风飕飕的湖面,然而,阴冷的翠湖并不能阻当热情的来客,只是,这些客人不是游人,而是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的红嘴海鸥们。不知从何年起,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成群的海鸥就飞到这儿过冬,一年一度,从不间断,形成了“翠湖观鸥”的景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昆明人视鸥如友,红嘴鸥与昆明人结下了"朋友"之情,这些个海鸥啊,像一个个纯洁的小精灵,红红的眼睛与红红的嘴,它们在人群中穿梭着,摇摆着小脑袋,东张西望地打量着每一个游人,似乎要对同样是两脚动物的人类探个究竟;它们嬉闹戏水,争抢食饵,给翠湖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很多年前当地流传着一个“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故事的结局虽然有些凄凉,但是我想那个每天来喂食海鸥的老人,他一定是带着一种心满意足而离开的,因为他完成了一件在他看来是神圣而美好的事业,他的经过洗涤的灵魂将在天堂上获得永恒。

    袁嘉谷《翠湖堤上》诗云:“左右树交绿城洞,浅深水涨碧添池。双堤车马人如海,让我花边觅小诗”,昆明的翠湖虽然比不上杭州西湖那样随手就可以摘到诗的果实,但是,细心的人们仍旧可以在湖边的花丛中寻觅到小诗,当年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常来翠湖“穷遛”,他回忆说: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个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汪曾祺是当代公认的小说大家,我想这些莘莘学子在“海阔天空”之中一定留下了不少“小诗”,是的,战争并不能消灭人类对美的追求,残酷的环境也阻挡不了诗意的生活;小诗的可爱之处在于它是诗人随手拈来的即兴之作,全无人工雕琢的痕迹,所谓“战地黄花分外香”。据说当年沈从文、朱自清、吴宓等在授课之余,也常来翠湖喝茶淘书,面对相映的荷柳,谈今说古,文人神侃,侃着侃着就侃出一首诗来,就像当年的阮籍、嵇康等七人在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作诗赋辞,不经意间就开创了魏晋风范。那一刻,我坐在这其中也许是某位大师坐过的树丛下,遥想他们低吟浅唱的情景,痴迷于吴宓老夫子那浪漫的爱情故事;醉心于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风情,又恍惚间坐在翠翠的小船上,撑一支长篙争渡在水流湍激的沱江中;我看见某个蛙声一片的夜晚,朱自清先生在翠湖堤上的背影,那背影与荷塘月色下躕行的背影同样震人心魄。

    一位女孩坐在湖边的柳树丛中,阳光正透过枝隙洒在她姣好的脸庞上,她的头微微抬起,双目紧闭,她似乎陶醉在这无限的春色中,又仿佛是在沉思默想,一只洁白的红嘴海鸥正向她飞来,少女的心思啊,有谁能读得懂?整个画面用了大量的绿色进行渲染,它与少女那像火一样红的围脖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互补,“春天在那里呀,春天在那里,春天就在我心里”,这幅作于2003年的《少女与海鸥》水彩画,是我从翠湖回来后画的,我眼中的翠湖就像一位纯情而怀春少女,在她的宁静、羞涩的外表下是生命的律动。

    (前天读汪曾祺老先生的《翠湖心影》文,不由地回忆起九年前游翠湖的情景,提笔写下此文)

    2012年8月15日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