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新《桃花源记》

    类别:小小说 作者:醉依青烟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24/5/21 17:43:12 网友阅读:33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我不是陶渊明,所以写不出《桃花源记》;我不是东晋人,更不可与陶渊明同日而语;《桃花源记》是祖宗的传统,经典国学,描写了人类对平和恬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绝没有赝品;而今天我的《新〈桃花源记〉》连赝品都算不上,只算是区别于<<桃花源记>>吧。

    小六子是我的邻居,好朋友,我经常去他家玩耍,吃饭,饭后下棋钓鱼是常有的事。他家的楼房确实宽敞漂亮,整洁有序,结构安排也很合理,物品摆放也很到位,尤其是装修,素白典雅,设计精巧,人进去,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每次去他家玩,也不知道怎么了,总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老说些空间大、结构好、安排合理等话,其实我是很不擅长这一套的。可能怕小六子误会我吧。其实在小六子的心中有个结,我也有———"平房村落结"。

    可是现在再也找不回原先的感觉了。正像《桃花源记》里写的那样,小六子原先住在村子里,村子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几个草垛,几声鹅叫鸭叫。大街上更是人来人往,热闹异常。抗撅头的,拿锄的,牵羊的,遛狗的,见面招呼声此起彼伏,有的声震八里,哈哈之声络绎不绝,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安静,祥和,温馨,快乐的村落里,周围是大片的田野,乱石岗子,夹杂着沟沟岔岔。田野里五谷飘香,岗子上羊牛成群,沟岔里鸭鹅乱叫。即使是邻里间也会相互照应,相互帮助,这家盖个棚,那家修个屋,说不上工钱不工钱,就是帮忙,最多主家中午或者晚上炒俩菜,和帮忙的喝两盅,解解乏。每当这时,整个村子炊烟袅袅,菜香酒香四溢,飘满了整个村庄,尤其是小孩子,玩的野了,不回家吃饭,弄得女人们满大街的喊名字,声音颤颤的,长长的,夹在风里,飘出老远。小六子的老家就是坐落在这个村子中间偏东一点,四间平房,青的墙,红的瓦,老墙上不时生长着几棵野草,院子里有一个棚子,棚子里堆满了好多煤,还有一些杂物,比如自行车,小推车,柴禾之类;靠西南墙角处有一猪圈,这几年也没有养猪,成了厕所,里面还养着几只鸡。一条砖头铺就的甬路,从门口影背墙弯过来一直伸到正房,正房门前是一个水龙头,一到夏天,哗哗的开着,洗衣做饭,甚至洗澡。正房坐北朝南,一溜四间,除了卧房和一个客厅,其他的也是放放物品,有时候脚也落不下去。院子外,正冲着一条东西街道。小六子就在紧挨着南墙角的地方和房子西面的空地里,开了几个小菜畦,引上水,施上肥,撒上种子,种上几棵黄瓜,西红柿,辣椒、胡萝卜,芫荽,豆角芸豆之类的,秋末还有茄子,大白菜等,尤其是夏天,我一去他家,就先跑到菜畦里摘黄瓜西红柿,拣个大的,有的甚至还没熟透,也不用水洗,用手捋一捋,放进嘴里就大口嚼起来,那时候真的是绿色无公害食品,而且感到特别的甜、脆,可是这些年以来却再也吃不到这样香的西红柿和黄瓜了。进屋后,泡上一壶茶,我打开电视,小六子就开始了忙活,菜一般不用买,摘来一冲炖上就是,然后一壶酒,小六子酒量小,喝的浑身通红,像个紫茄子。喝完酒跑到山岗上,岗上山花烂漫,各种果木成林,桃子,杏子青幽幽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而如今,小六子的村子到处是高楼大厦,厂房林立,这不能不说是现代化、城市化的进步。辛苦的农民住进了高楼大厦,老死不相往来,即便是狗叫,鸡叫也从此绝迹了,那种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的景象更是鲜有了。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