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手记
2013年中秋之日,应一位朋友邀请,去看望一位远嫁日本回成都过中秋节的朋友。此女以前见过一面印象不深,据朋友讲此女现在32岁,地道的成都人,人称小李,与我这位朋友属于毛根朋友,10年前与一位在成都的日本留学生相识,后嫁到了日本,现在已生有一男一女,男孩7岁,女孩3岁。这次回成都,是想把男孩留在国内上小学学习汉语和中文。
进的家门,小李将我们迎进客厅,小李的家属于成都市区常见的那种两室一厅的老房子,家具也是老式的中式家具,室内摆设不多,但是很干净,几乎一尘不染。小李说,她每天都要擦拭整理房间,这是她在日本保持的习惯。孩子的房间里男孩坐在地板上做一种拼图游戏,见到我们进来,他便起身双手两侧平放,约为鞠躬点头说:“叔叔阿姨好”,那小女孩坐在地板上好奇的望着我们。小李介绍道:“我儿子,加藤。中文名字叫李兵。呵呵,跟我姓。小的叫英子。是她爷爷奶奶取的。”说话时,小李总是自然的抿嘴一笑,有时还用手腕掩住嘴唇,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笑不露齿吧。
大家坐定之后,摆些闲谈。小李为我们沏茶,我注意到她的动作优雅娴熟,显出日式茶道的动作,因为我在日本电影里见过这些动作,一招一式都显得那么从容、优雅。小李说,这些都是在日本由婆婆教的。小李说,刚到日本时,什么都不习惯。特别是在婆婆家,婆婆总是看不惯我,嫌我说话声音大,举止粗俗。呵呵。说这些的时候,小李掩不住的微笑。我说道,那婆婆很难相处的哦?小李说,不啊,其实婆婆严厉是严厉,但不从训斥人,说话也轻言细语的,总是亲自手把手的教你,直到你熟练掌握。从你的坐、行、立,婆婆都要一一指点。“那很难受的吧?”我说道。小李嫣然一笑,用手遮住嘴:是啊 ,开始很难受的哦。但这是必须的。习惯了就好了。我朋友说道,那是不是规矩很多的哦?小李点点头,是很多。而且很讲究的。
这时,内屋的英子手里倒提着一个布娃娃过来,靠在妈妈身旁,小李把女孩抱过来,迷笑的看着女孩,眼光里透出一种慈爱,喝水不?女孩点头,小李将面前的茶水喂与女孩。女孩好奇的看着我们。我那朋友伸手要抱女孩,女孩向妈妈环抱一靠,表示拒绝,我们呵呵一笑,小李示意女孩不需要怕,我那朋友才抱过女孩,女孩安静的看着我那朋友。我继续刚才的话题,日本人经常要鞠躬,而且鞠躬还特别复杂?小李说,是的,鞠躬礼很多,很讲究。不能够错哦。错了要遭耻笑的。小李说这个的时候,仍然掩不住的用手掩住嘴边轻声笑道,如果出错的话,很恼人的哦。要请求对方原谅的,很麻烦的事情。我感叹道,哦,原来这样啊。我转过话头说道,日本女人很能干的吧?小李点头,很肯定的说,很能干。我说,家务活很烦人的喃,有没有心烦的时候呢?小李微笑的反问道,女人就是做这个的啊,为什么要烦的呢?
“那有没有丈夫回家不满意打老婆的呢?”我问。
“有吧,但很少。一般不会打老婆的,除非(男人)有病。”小李回答道。
“那有没有喝醉酒打老婆的呢?”我问。
小李认真的说道:“如果这样的话,女的会提出离婚的,按日本法律,这种情况的离婚,孩子和家产都归女方,男方只有净身出户。这样的男人会被人瞧不起,也难以找到工作的哦。后果很严重的。”
“哦?这么严重啊!那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呢?”我不解的问道。
“因为,这样的男人缺乏自制力吧。当然也就做不好工作的,谁会要这样的人呢?这样的人多半都流浪街头,靠政府救济金过活。下场很惨的。”我听罢不禁蹉跎不止。
临近傍晚,我带加藤去超市买啤酒和饮料,过马路时,我伸手要牵他过人行道,他却推开我的手认真说道:“管好你自己,我自己可以过。”话语间口气严厉而坚定,两眼还露出很不满的神情。我一时无语,我走在前面,小家伙始终离我后面半步的样子,我停他也停,我走他也走,始终在我的后面。我知道,在日本这是一种礼节,长辈和地位高的在前面,晚辈和地位低的在后面跟随,绝不允许超越或者平行。在夫妻间,丈夫在前妻子在后半步跟随。男女同事间也是男的在前女的在后,不能有“违反”。如果有违反,轻则遭到异样的目光,重则要遭到严厉的斥责,你还要诚恳的道歉。日本是个讲究“礼义廉耻”的国家,人们看上去都显得“彬彬有礼”,其“礼”之多,其中的讲究之复杂,如不亲身经历实在难以掌握。
到了超市里,小家伙好奇的巡视货架上花花绿绿的东西。他的目光落在“康师傅方便面”上,我以为他想要,便告诉他这是方便面,他“哦”了一声点点头示意他知道了,我问他要不?他说道:“不用,我妈妈会准备的。”口气里透出一种男人的坚定和对母亲的信赖,我不觉呵呵一笑。小家伙用一种不解的眼光看着我,不知我为什么要发笑。我没有多解释,到了市场大门口,一位差不多大的男孩,要骑商场门口处的电动马儿,一旁的母亲死活不让男孩骑,那男孩便大声哭闹着要骑,母亲也气急的威胁说,“再闹,不要你了,我走了,”边说还边推搡那男孩,那男孩哭闹得更凶,我和加藤在一边看着哭闹的男孩,加藤问我:“为什么他要哭呢?”我一时无语,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反过来问道“你会这样哭闹嘛?如果妈妈不同意的话。”小家伙摇摇头,“怎么可能呢?”我知道,加藤说的意思是男人怎么能够在公开场合大哭大闹呢?在日本社会这是很丢脸的事情。
晚餐是中式日本料理,牛肉煎饼、玉米海鲜汤、日式芥末拌菜和香米饭,口味以清淡为主,小李特地为我们做了一小盘辣椒,我们坐在客人的位置上,小李悉心的照顾小女孩,加藤坐在母亲旁边,自己很安静的吃着。席间,我们谈到日本的教育,在日本,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被教导“管好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到18岁时都要举行成人礼,男女都要在仪式上宣誓:“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不给别人添麻烦,犹如中国人讲的“不要麻烦人家”,在日本社会给别人添麻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即会欠下“人情”,如何还这个“人情”?牵扯到“恩”和“义”,这与中国社会讲的意思一样,“情、义、恩、德”,这些在日本被人们看得更重些。因此,在日本社会生活中,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也即尽量不要“欠情”,以减少“还”的烦恼。因此,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管好自己,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作为小孩就从家庭生活里做起,不给家人添麻烦,自己能够做的尽量自己做,自己管好自己。这样,孩子长大了才能够做最好的自己。
我国的小学教育要求小学生们遵守和服从“纪律”,日本也是要求小学生们遵守和服从,但更注重“自律”。想起来,中国儒家大师孔夫子早在2300多年前就提出了“克己”与“复礼”,君子“自律”以“修身”,也规范了人们行为的所谓“三纲五常”,妇女的“三从四德”等等,对这些思想文化内容,在近代我们作为封建糟粕予以清除,而日本至今仍保留了这些内容。我不禁要问,清除了这些糟粕后的国人,现在该如何规范自己的社会道德礼仪呢?
晚餐后,小李沏上茶,我们谈到中国和日本的差别。对这种宽泛的大话题,小李想了想说,中国人和日本人表面上好像都一样,看不出好大差别,但注意观察还是蛮大的,比如中国人走路说话就很随便,日本人就显得拘谨得多,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日本人总是压低声音说话,而中国人不得这样,说话就像在自己家里那样声音蛮大的,呵呵。小李说这话的时候,仍然用手掩住觜。看来,这是她在日本养成的习惯。我问道,日本人对性是不是很开放?小李嗤嗤笑起来,双手捂住鼻梁和觜,点点头,嗯,很开放。说这话的时候她的脸颊泛起一阵绯红。我们也不禁尴尬的笑起来。小李白了我们一眼,认真的说道,日本人把这看作是自然的事情,主要是为了解除工作后的劳累,也把这看着是生活中的一种消遣,这和中国人的看法不同。怎么不同?我问。中国把这看作是道德问题,人品问题。对这个看得很重要,很严肃。这是中国和日本的差别吧。小李有点懵然的说道。不过,日本的电视节目里很多成人节目,都是收费的。小李补充道。我继续问道,日本温泉很多,有些的不分男女混浴的哦?小李摇摇头,没有这样的吧,那是外界传说的哦。
谈起女性的社会地位,小李介绍道,日本女的上班的多是年轻人,边工作边寻找中意的人结婚,结婚后便辞职做全职太太,这在日本占到80%多吧,也有个别很能干的女的一直上班的,但这样的女的很难结婚成家的。因为,男人在外工作回家后需要有一个温馨的照顾,而不会选择一个忙于工作的女人做妻子。在日本女的做全职太太后,主要精力放在“相夫教子”上,丈夫如数交回工资,家里的开支由妻子掌控,如果有病都用丈夫的名字,一样享受全额医疗保险,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生病后有没有保障的问题。如果丈夫意外身亡,当然很是不幸,但会得到一部分社会保险,女的一般都改嫁,不至于生活困难得没法过下去。当然,如果丈夫被辞退,那才是最严重的问题,所以,在日本男人必须很努力的工作,工作压力也很大的。作为妻子也就必须尽力照顾丈夫,照顾好孩子,全力支持丈夫工作。这样看来,妻子也与丈夫的命运连同在一起,承受生活上的压力。
说到这些,我不禁想到我们成都的女子大都是要上班的。为什么要这样呢?为了妇女解放?为了男女平等?为了女的不再依附男人?为了女人的独立和自尊自强?看看现在成都人的家庭生活,丈夫回家后,要常常忙着做家务,洗衣做饭,带娃娃,也不得不经常为了这些家务事,与妻子产生这样那样的争执。这样的男人,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吗?如果看看日本的社会家庭,我们是否能够醒悟一点,日本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缘由?我想,在这个世界技术与经济强国的背后,是不是也有日本女人的身影?是不是也有着日本女子的坚韧与顽强,才有了日本男人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研究并设计制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为世界提供出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进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华灯初上的时候,我们告别小李,我与友人来到小区的街上,四周新建的电梯公寓已经灯火辉煌。我抬眼扫过这些透着灯光的窗户,扪心自问这些人家里的妻子丈夫还有孩子们,作为家庭的妻子真的需要外出工作上班,妻子的地位才能够得到提高?妇女的自尊自强真的需要上班才能够实现?我不禁摇摇自己的头,试图找到答案,但却没有什么头绪。我想,是我想错了还是我根本上就错了?
我实在不敢多想,因为,对这些问题大概也轮不到我来想吧?